2014年10月4日星期六

給特區的信(87)- 盡速解決問題的提議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10月4日 下午6:50
主旨: 給特區的信(87)- 盡速解決問題的提議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 hd@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朋友間的言談中,大都認為現在不是互相指責,推卸責任的時候,而是以盡快的方式去結束現狀,回復這城市的正常運作,讓市民回復正常的生活。

2. 請重温特區的信(60)- 誤判形勢代價極高:-

3 ​當中最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公民抗命這一環節。作為非暴力鬥爭之中極重要的一環,公民抗命的嚴重性不只是違法或不違法這麼簡單,最重要的是,公民抗命會改變人們的服從模式,使他們不服從、反抗和不理睬政府的法律和法規,這對任何社會均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且不說香港法治得來不易),等於為社會日後埋下了一個巨型炸彈。

4 ​這對在背後鼓動的國家,當然是不痛不癢,甚至有助它日後的介入,即令如此,《論戰略性非暴力衝突》的作者還是不忘給其讀者一個「溫馨提示」:
「宣傳」這個武器是如此強而有力,始終存在着這樣的危險性,即如果使用不當,可能帶來巨大的間接損害。如果一個運動成功地改變了人們的服從模式,使他們不服從、反抗和不理睬政府的法律和法規,它可能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無政府主義」。如果社會的機構被摧毀,那麼社會服務、法律和秩序、禮儀等可能無法維持,除非回到當初引發「民主鬥爭」的同樣的「專制統治」。

5)連一向提倡開放社會的索羅斯(George Soros)也發現到,「封閉社會的解體不一定導致開放社會的誕生,而可能是持續解體,直到一個新的政體出現。這個新政體更類似倒台的政體,反而比較不像開放社會。」像俄羅斯(蘇聯)、埃及、伊拉克這些例子,實在多不勝數。

6)大家試想想,整件事在中央眼中會是怎麼樣呢?連作者也可以信手拈來的非暴力抗爭書籍,難道中央沒有研究過,不知道背後的企圖嗎?既然在香港推動非暴力抗爭的成功機會不大,那麼中央很自然會想到顛覆的目標未必是港府,而是內地。

8)因此,中央與港人對事情和形勢的解讀的落差,是令雙方關係惡化的主因之一:即是中央一定會從和平演變、國家安全方面去想,而支持抗爭的港人則認為這是和平抗爭、與中央討價還價,以為中央的警告只是危言聳聽、借題發揮。

3. 請重看整篇「經濟日報」的評論:「 公民抗命爭普選 恐變木馬屠城」,可讀性非常高:誤判形勢對特區的代價極高。http://www.hket.com/eti/article/b79dbb72-5778-4b87-a2e0-f1b2bbfd5cec-464287?query=%E8%A2%81%E5%BD%8C%E6%98%8C%2CA

4. 由於群眾被不同原因起動後,實際已經沒有組織或領袖可以控制或叫停。一定要以冷靜談判及協商來達至共同目標。

5. 政府方面已經派出談判小組,可以迅速跟對手談判。問題的重點是各區集會人士,沒有統一的領導人物,可以代表各方各派。所以最急切要解決的是佔中三子、學聯、學民思潮、各民主派學者、温和至激進等不同光譜泛民黨派及其議員,盡快協商出大家接受的談判代表,一起跟以林鄭司長為首的小組商議。才不致曠日持久,因每次跟不同派別的成員達至的協議,都有機會不為其他團體或組織所承認。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hd@1823.gov.hk>
日期: 2014104 上午11:18
主旨: 給特區的信(86)-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 (檔案編號:2-481075126)
收件者:
敬啟者:

給特區的信(86)-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 (檔案編號:2-481075126)

謝謝你於20141003日的電郵。

有關你電郵內提及的問題,由於你已直接電郵予負責的政府部門跟進,相信有關政府部門會盡快回覆你。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與我們的職員聯絡。

1823
客戶服務主任
劉柏宜謹覆
2014
1004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