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278)-相對嚴重的此消彼長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8月30日 下午10:28
主旨: 給特區的信(278)-相對嚴重的此消彼長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2018-05-25 21:49 倪鵬飛:中國最具全球經濟競爭力城市是深圳     (21世紀經濟報導 21財經APP  杜弘禹  廣州報導)
 過去大家可能認為中國城市比較差,甚至有的人認為中國好的就是上海、北京,現在不是。”525日的廣州全球城市評價研究——指標排名與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從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看,中國最好的是深圳,然後是香港、上海和廣州。

2. 這一結論來自於倪鵬飛領銜的一項研究。他在研究中發現,科技和金融正成為影響當前城市競爭力非常重要的因素,並且他通過回歸分析發現,這兩方面因素對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影響不僅很大,而且穩健。

3. 基於此,並通過對全球1007個城市進行系統分析,倪鵬飛得出,全球經濟競爭力前十的城市依次為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倫敦、三藩市、深圳、東京、聖荷塞、慕尼克和達拉斯,北美占5個,亞洲3個,歐洲2個。具體到中國,除了沖進前十強的深圳之外,香港排在12名,上海排在第14名,廣州則排在第15名。

4. “可以說是刷新了我們對全球城市地位的認知。倪鵬飛說,中國總體上有一些城市應該說還是不錯,排名上升得比較快,並且南方的城市,比如深圳、廣州上升的就更快了。此外很多國際性報告,如GFCI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都看到中國的多個大城市的位置,迅猛上升。而不過十五年前?!中國社科院的兩個不同組別的研究結果,還在說香港怎麼怎麼利害!!如今卻不可能再稱自己做大珠三角或大灣區的龍頭,全港市民是否要好好反醒一下,為何香港這般相對向下流動。若非特區政府及親建制人士,跟中央及鄰近省市一直關係良好,否則特區政府何以能在「大灣區」及「一帶一路」上,仍佔一重要席位?

5. 在以下這篇中國網,200468日的文章「定位:讓中國城市共贏(下篇)」的部份,明確指出香港是核心區、龍頭。請參看以下:六 區域定位:九龍抬頭與九龍齊飛 

6. 在另一篇節錄報告:2006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珠三角 “十一五” 時期 “深港一體化” 與港澳珠三角 “共同市場”中國網 | 時間: 2006-03-2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同樣認為香港是龍頭城市

7. 200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連結
同樣是倪鵬飛主編,就依書直說,談到大陸城市的不足之處(因香港與大陸城市差距較大,一直沒有將香港放進作比較,只是近年才加入香港):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對城市綜合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10個方面的數百個指標進行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對2004年中國200個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了科學排序。報告在大規模的調查基礎上發現:集群是中國經濟的龍脈。報告對中國24個成功的產業集群案例的經驗提煉,對其他地區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8. 香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性大都市,不一定要做核心或龍頭城市才會有貢獻,但應該要確切地去研究一下為何會在多方面大墮後?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8824日 下午6:18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76)-一個管理學上的反思(3)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816-22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277)-圍繞着一個僞命題爭論不休?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8月22日 下午10:42
主旨: 給特區的信(277)-圍繞着一個僞命題爭論不休?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反對透過開發「部份郊野公園及/或填海」的人士常常提出的一個口號,是「大自然一旦遭受破壞便無法復原」。但從香港的人口史來看,絶對是一個偽命題。過去百多年開發得來的約270平方公里的建成區,正是「香港及新界原居民及其後代」以外的,新增外來移民人口:即大部份市民的上幾代祖、父輩的安居立命之所。若他們的祖、父輩沒曾移居香港,即今天也不會有他們的出現及反對,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有雞先定有蛋先?(同樣邏輯也適用於現今的所謂「港獨派」)

2. 184151日《中國叢報》公布的香港島人口統計數字,總共7,500人,其中赤柱最多,有約2,000
年份
人口
來源
1841
5000-7,500
1841年人口統計
1848
24,000
1851
33,000
1855
72,000
1862
120,000
1881
160,402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11年版
1891
221,441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11年版
1901
283,978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11年版
1906
326,961
1916
530,000
1921
625,166
1925
725,000
1931
849,800
1931年人口統計
1941
1,600,000
1945
500,000
1945
600,000
1945
750,000
1950
2,200,000
1950
2,360,000
1960
3,000,000
1970
3,995,400
1980
5,145,100
1986
5,495,488
1991
5,674,114
1996
6,270,000
2001
6,708,389
2006
6,864,346
2011
7,071,576

3.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包括新九龍在內,總人口為102,254人,這裡基本上是農業區,分布700個村莊和一些墟市,主體居民世代以務農為生,土地為他們最主要生活依靠。

4. 目前,新界的人口已占到全香港總人口的一半。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新界人口有3,691,093,佔全港人口的52.19%。(最新的統計處數字,香港總人口剛超過七百四十萬)

5. 早年由於在九龍和香港島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人口,令新界地區成為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舊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香港舊區人口承載趨於飽和、且發展空間無法擴張的情況下,新市鎮的發展便迎合了香港對人口及土地的需求,從而使得新市鎮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尤其是近20年以來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令新界地區人口的持續增加。新界是香港面積最大,發展空間最充足的一個區域,香港的新市鎮包括了在新界地區的各個新興區域及各個大小離島的新興區域,包括如荃灣、葵涌、沙田、屯門、青衣、大埔、元朗、上水、粉嶺、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東涌等等。

6. 香港彈丸之地,市民住屋擠迫,人均面積只有 170方呎;工商業承受著高昂租金,各行各業營運成本高企,創業更是舉步艱難。寸金尺土,本港休憩用地稀缺,運動場所如球場也被充作建樓,市民舒展空間少,精神壓力大。港府無論在提升醫療、安老服務、文化事務,均見用地足襟見肘。土地所限,也制約了香港未來發展,我們如何突破?

7. 增闢土地乃必然的王道之選,但反對派及利益集團,往往帶住政府及廣大市民遊花園,出現以下這樣的首尾相追的情況:
『未來:向左走?向右走?以下雖然是肖喜學編出來的段子,但基本上反映了香港報紙每天討論的話題:
 香港政府看見李顯龍要大面積填海,就說:你看人家新加坡,說填海就填海,我們也要學習啊,再不抓緊我們就落後了!
 環保主義者不幹了,說:不行,你們會把可愛的中華白海豚嚇跑的!你們政府就是不敢碰硬骨頭,那麼多空地,新界那麼多棕土,你們不去征,你看人家新加坡征地多犀利!
 於是政府跑到新界東北發展區去征地,結果當地的農民不幹了,說:我們不要高樓,我們要鄉村式發展,我們要農地!你們要拆我們非原居民的村落,卻把大量土地預留給原居民蓋丁屋,你們欺負人!
 新界原居民忍不住了,說:蓋丁屋是我們的傳統,當年我們把永久業權的地給了政府,換來的是有使用年限的地契,虧吃大了,英國人都答應給我們土地蓋丁屋,現在特區政府倒要反悔,我們堅決反對!你們政府手上那些高爾夫球場,為什麼不用來蓋房子啊?你看人家新加坡都把高爾夫球場改建成組屋了!
 政府說:人家新加坡有十八個高爾夫球場,少一個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們香港加起來才五、六個,都蓋成房子,商務活動連個球都沒得打,香港的競爭力還要不要啊?要不我們考慮把一部份郊野公園改成建設用地吧!
 看到環保分子又出來反對,有人出來幫政府說話:我看你們這些環保分子其實是地產霸權的代言人,你們就是要阻止土地供應,維持高地價,讓地產商得利,你看人家新加坡的保護區占地也就不到10%,香港郊野公園占了40%,有必要那麼多嗎?其實只需要拿2.5%的郊野公園面積就夠容納100萬人。
 行山愛好者不幹了,說:郊野公園改規劃?想都不要想,想想都是罪過!你退一寸,他們就會進一尺,我們一定阻止立法會修例!又不是沒地,那些大發展商手上大把的空置農地,你們不敢學新加坡收地
 發展商說了:香港不是野蠻社會,而是法治社會,強征我的農地是行不通的,法庭上見!補地價?補地價倒是可以,但是補得也不能太高,要不咱們就搞公私合營也行。政府說:我看行!
 第二天某些日報又大字標題:官商勾結,地產霸權豈能得逞!
 政府:那麼,我們還是說說填海吧……(重複第一段)』

8. 現在起碼要即時多管齊下,在土地專責小組的十八個選項中,找幾個可行性較高的短期規劃先行,以解中、低下階層市民之窘。再快快研究香港團結基金提議的2,200公頃「強化版東大嶼都會」這個較遠期的填海規劃;一定唔可以再拖。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

給特區的信(276)-一個管理學上的反思(3)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8月16日 下午2:36
主旨: 給特區的信(276)-一個管理學上的反思(3)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George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現在絶非最適當的時機,去討論甚麼「管理學上的反思」。但若廿多年來大家都不願觸及問題的核心,市民又再次輕輕放下,那麼一次又一次,大家都難以從中吸取敎訓,重覆在「大工程(或被描述為大白象工程)」上,不斷犯上類似的錯誤。

2.  「上一封電郵的第二段是這樣說的:{不是要偏幫某些人或機構[其實是有點立於危牆之下(今次則更似是立於危樓之下,一冧樓便可能連命都無埋),因為以下的說法好像為某些即將被視為犯規甚至犯法的人或事去開脫]}。對於曾當過管理層的人,應該明白機構高層不應每事都管,甚麼要管、甚麼無需管,須要懂得拿捏。時間及知識等等各種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决策層是火車頭,很多時候,實在接載乘客及/或貨物的車卡,在列車長未拉動控制桿前,只能靜靜等待。」

3. 各類型不同資源的合理供應及配置,絶對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完工時間及質素,讓我們看看過往的一些例子。

4.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英文:Hong Kong Airport Core Programme)是香港一份規模龐大的基礎建設發展計劃,以計劃在大嶼山赤鱲角興建的新香港國際機場為核心,包括十項核心工程。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簡稱「新機場計劃」,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宣布,由於此份計劃描繪將來像玫瑰園般美好,故此又稱為「瑰園計劃」。

5. 計劃原預算逾2,000億港元,當計劃公布時,香港社會譁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擔心新機場的造價過高,將會影響將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財政儲備而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計劃最後經過多次修改(包括將青馬大橋主塔之間的距離縮短)以降低成本,最後中英兩國就興建新機場問題於1991年達成諒解,工程啟動。新機場原訂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落成,最終延遲至1998年啟用。整個計劃建築工程歷時8年,耗資1,553億港元,是香港歷史上至啟德發展計劃前,規模及耗資最大的一份基礎建設發展計劃。

6. 早於1946年,香港政府展開尋找新機場選址的計劃,並初步選定新界屏山港島赤柱,但後來兩個選址分別因政治及成本問題,皆被否決。1948年,亞拔高比爵士年發表香港初步規劃的報告,指出「啟德機場被公認為一個殊不理想的地點」,但當時他未有機場其他的選址。1949年,時任英國政務次官建議在后海灣興建新機場,但此計劃最後不了了之。1970年代,政府再度就新香港國際機場選址及規劃作出研究。

7. 1973年,時任民航處處長曾委聘顧問公司就香港運輸系統進行一個詳細研究報告,擬定13個可建機場選址,考慮跑道數目、航空交通管制、工程難度及費用等因素後,篩選出6個較可行地點:
  • 屯門稔灣 (考慮:跟中國大陸當時打算興建的福永機場有空域重疊;機場接近民居會造成噪音污染;興建過程更會加劇后海灣的污水問)
  • 元朗新田 (考慮:同樣接近后海灣的新田會面對稔灣的問題;並會與深圳蛇口進行的港口發展的大型船隻有衝突;而且位置非常接近米埔自然保護區)
  • 西貢赤門海峽 (考慮:地理上鄰近有高地和沙田大埔兩個新市鎮、航道會經過大亞灣核電站;技術上則需要新增高流量運輸系統,以及為免水浸所需的大規模填海會犧牲了郊野環境和康樂用地,唯一好處是造價較便宜)
  • 長洲南丫島 (考慮:兩個離島的堆積土未必能負荷機場發展,就算能處理亦會造成環境問題;跑道所需的填海工程會限制港口發展的海域;必須架設全新的道路基建但周邊環境未來發展機會不大)
  • 大嶼山赤蠟角
1978年,政府以赤鱲角作為最終選址,有關的設計、報告書以及招標亦已經準備妥當。豈料1982年,戴卓爾夫人訪華後,政府以經濟過熱為理由,未有落實有關計劃。

8. 1980年代,啟德機場的容量已經飽和,同時面對其接近民居、無24小時運作、飛航安全及擴建困難等問題,搬遷已經刻不容緩,政府在1987年重新研究新機場計劃。1989年,六四事件引起香港人對香港回歸的信心危機。時任香港總督衞奕信爵士隨即於1011日在立法局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制訂了《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宣布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以穩定香港市民的信心。

9. 十項核心工程:
1.     於赤鱲角興建全新的香港國際機場
2.     建造連結市區、北大嶼山新市鎮及機場的機場鐵路(即機場快綫及東涌綫)
3.     建造連接大嶼山、馬灣與青衣的快速公路(即青嶼幹線及青馬大橋,前稱青衣至大嶼山快速公路)
4.     建造北大嶼山快速公路,連接機場與市區
5.     進行西九龍填海計劃工程,以提供土地興建道路及城市發展
6.     建造第3條海底隧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及香港島(即西區海底隧道
7.     興建三號幹線(僅包括青衣段和葵涌段部分),作為市區及機場的連接道路
8.     在西九龍填海區興建西九龍快速公路,作為市區及機場的連接道路
9.     進行中區填海計劃第一期工程,提供面積20公頃的土地以興建機鐵香港站及相關設施
10. 發展東涌新市鎮第一期(即富東邨及裕東苑),作為新機場的後援城
除以上十項工程外,另外在同一時間興建連接青衣西北至汀九的汀九橋及連接新界西北錦田至汀九的大欖隧道(即青朗公路),該兩項基建本身不屬於機場核心計劃,不過該兩項工程亦是新機場連接新界西北的幹線配套,故此實際上該兩項工程均屬機場核心工程之一(即第11項機場核心工程)。

10. 未能成事的計劃:
當年,香港政府曾提出
  • 興建青洲至陰澳隧道,以疏導當年所計劃的十三個貨櫃碼頭所帶來的巨大車流;
  • 青馬大橋是建為三層,其中兩層為機場鐵路所使用,而後來也因為中國政府認為建築費過高而改為兩層;
  • 機場鐵路全線為四線化設計,也因為中國政府認為建築費過高而改為部份路段雙軌設計;
  • 新市鎮發展方面,原本計劃的大蠔及小蠔兩個山谷都會發展為新市鎮,亦因為中國政府認為建築費過高而擱置。

11. 新機場於199876日正式啟用,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不少設備及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後隨即從啟德機場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亦需要飛往新機場。早上630分,機場完成遷移工程,新機場正式運作。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為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飛越北極上空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空航班CX889,該航班被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於76日清晨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上。

12. 機場啟用初期一度出現混亂,航廈發生電腦故障,以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亦出現了錯誤,航廈亦多次發生過供電及供水停頓等問題;機場快綫亦出現過班次延誤及未能夠成功靠站的問題;運服務更一度臨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香港政府及後需要重新開啟原啟德機場的二號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直接將貨物調度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逐步解決,並且逐漸被公眾所接受。香港政府委任了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博士成立獨立的新機場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而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亦先後就事件進行調查及發表報告。

13. 有關報告的請參考:調查赤鱲角新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76日 開始運作時所出現的問題的原委及有關事宜 專責委員會
新機場調查委員會報告內容詳細摘要

14. 在新機場調查委員會報告內容詳細摘要的最後一段,以這樣的描述作結:28. 機場啟用後一個星期左右,航班資料顯示系統運作大致正常,而其他不太嚴重的問題稍後亦相繼解決。不過,空運貨站卻需要6個星期左右才能回復正常。雖然新機場可能仍有些少問題,但都是大醇小疵,今天,新機場運作暢順,足令港人引以自豪。

15. 另外一些國際性事件亦具參考價值:
(1) 柏林新機場啟用時間拖延了近六年,仍然開幕無期,這項60億的工程成了一個笑柄
(2) 希斯羅機場混亂持續 迷航行李堆積如山
(3) 曼谷新機場試航硬著陸 (亞洲週刊)
劉振廷
2005
1016日 第19 42
(4) 【有片】不能讓飛機升降的新機場 小島繼續孤苦伶仃
位於大西洋南方、南美洲與非洲之間的聖赫倫那(St Helena

16. 香港當然不應因別的工程項目也有「出問題」,便抱着有樣學樣,而應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改進。况且每個大工程都有其獨特之處

17. 下回再討論上面提及的:「各類型不同資源的合理供應及配置,絶對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完工時間及質素」。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8727日 下午12:23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75)-一個管理學上的反思(2)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719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