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香港的願景(56)- 角度與思維





生活是半杯水,樂觀的人會慶幸還剩下半杯水,而悲觀的人只會悲歎只剩下半杯水!積極的人會向好的方面想,享受每天的每一個小成果。消極的人會因為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完美而感到失落。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1月24日
主旨: 香港的願景(56)- 角度與思維
收件者: "Mr. Tsang Tak Sing"
副本: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曾德成先生:

1. 一個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寓言《半杯水的故事》:同樣面對半杯水,你可以快樂地歡呼:“太好了!還有半杯水可以喝!”你也可以沮喪地歎氣:“慘了!只剩下半杯水了!”

2. 生活是半杯水,樂觀的人會慶幸還剩下半杯水,而悲觀的人只會悲歎只剩下半杯水!積極的人會向好的方面想,享受每天的每一個小成果。消極的人會因為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完美而感到失落。

3. 快樂,不一定只是來自于優越物質條件上的滿足。 快樂是一種感覺,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感恩、知足。

4. 據CNN近期一篇報導,2011年最多遊客觀光的地方依次是法國79.5M,美國62.3M,中國57.6M,義大利46.1M,土耳其29.3M,香港則為41.9M(出入境及過夜旅客的不同定義影響);而澳門及本港則在旅遊收益上,排全球第九及第十。對於過份擠迫的港澳來說,可以視為令本地及內地人在資源分配/文化差異的矛盾增多,舖租、樓價及物價狂飆,也可視為為兩特區增加就業,促進兩地經濟發展的台階。

5. 香港的天際線(City Skylines)被評為全球最高評分,比第二的紐約,高出三倍,請參考以下網站:





及很多其他網站。但在繁華的背後,擁擠狹窄的街道上,熙來攘往,一般市民忙着為口奔馳,營營役役,又有多少人會去欣賞呢?過份擠迫加上種種生活壓力,將人壓迫到透不過氣,抑鬱、焦慮症及其他多種精神病纏繞不少市民,令病者及其照顧者,都身心疲累。

6. 700多萬人(包括很多已移民的)在建設這城市中,各自曾盡自己的努力,相信大家都會感到相當自豪。只是在不同角度、思維及不同人生階段中,各有不同的觀點。還有隣近的廣州、深圳及澳門都是處於很高位置。

7. 另一方面,平均每人居住面積不足150平方英尺或更小,居於多層大厦(公屋也有四、五十樓,私人住宅可能高至七十層),市區面積小,大部份人都以公共交通工具出外,故整體人均耗能,無論家中或交通上,都是世界上最有效益及效率的。這情況下,在協助減省地球資源及維持地球的可持續性發展上,港人總算有些貢獻。

8. 香港的MTR,被評為全球最好及最高效率的。她參與建造及營運北京地鐵四號綫和深圳市軌道交通龍華綫,歐洲方面則參與營運英國倫敦鐵路系統London Overground、澳洲墨爾本鐵路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公司的顧問服務已拓展至中國內地、澳洲、印度、中東和東南亞等多個地域。但是媒體/市民還是不時埋怨這或那,服務當然永遠有改進的地方;因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若不思進取,如何進步,只是在最後的零點幾個百份點上,要如何做得更好而仍是有成本效益呢?大家要作出取捨。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SHA
日期: 2013年1月15日下午2:25
主旨: RE: 香港的願景(54)- 迷思(2):點解會貧窮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閣下2015113日的來郵已經收到,內容備悉。

民政事務局局長
(謝梁若茵代行)
2013115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

給特區的信(12)-城市與消費階層的崛起




具體來說,在過去這三年中,天津、廣州、深圳三個中國城市先後達到了超大城市級別;中國人口規模在1000萬以上的大城市GDP與美國大城市GDP相比,前者占後者的比重從20%增長到了37%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10月27日上午6:08
主旨: 給特區的信(12)-城市與消費階層的崛起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201297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城市中國計畫2012年度論壇 中國城市化新紀元上發佈了《城市化的世界:城市與消費階層的崛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16頁的簡體摘要http://www.mckinseychina.com/wp-content/uploads/2012/09/Urban-ExecutiveSummary_CN_web.pdf

2. 《報告》指出,從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經濟衰退給美國和西歐國家造成了巨大衝擊,同時遏制了城市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但是新興經濟體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為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的世界經濟帶來了利好刺激,成為其增長的發動機。新興城市GDP與發達國家城市GDP相比,前者占後者的比例從200737%增長到2010年的50%

3. 《報告》發現,這些新興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國,這些城市的出現與進一步工業化為中國帶來的經濟變革,正以百倍於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的規模展開。中國在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舉足輕重。

4. 具體來說,在過去這三年中,天津、廣州、深圳三個中國城市先後達到了超大城市級別;中國人口規模在1000萬以上的大城市GDP與美國大城市GDP相比,前者占後者的比重從20%增長到了37%

5. 《報告》預測,如果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中國城市人口將從2005年的5.7億增長為2025年的9.25億,所增城市人口甚至超過了現在美國的總人口。到那時,中國的242個城市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的四分之一。

6. “新興市場中不斷增加的城市規模和經濟實力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收入的增長,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城市中國計畫聯席主席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說,這一增長同時造就新的消費階層

7. 麥肯錫研究院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消費階層將新增10人口,他們擁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費類商品和服務。這些不斷增長的消費階層將推動許多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所有大型城市中,家庭年均消費增長將超過20萬億美元,其中大約14萬億發生在新興大城市。

8. 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嚴峻挑戰。華強森指出,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城市化和越來越富裕的城市消費者推動了對自然資源和資本的強勁需求。但是,如果城市的投資方式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它們就可能會陷入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陷阱,進而限制以後的持續增長。

9. 因此,華強森指出,國家、城市以及企業如何應對這種不斷增加的城市需求至關重要。以企業為例,在傳統上,企業一般以國家為單位做戰略區域,可是如果公司瞭解城市市場,並建立規模充分的早期運營,則有可能獲得更好的市場准入和更高的利潤。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給特區的信(11)- Don’t Kill Fannie and Freddie


據說當年靠押注American Insurance Group (AIGUS)殭屍翻生的Fairholme Fund的基金經理Bruce Berkowitz已經宣佈大幅增持房利美(FNMAUS),倘若屬實Bruce Berkowitz的決定基本上是一場以真金白銀下注的政治豪賭。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10月26日
主旨: 給特區的信(11)- Don’t Kill Fannie and Freddie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留意本地房地產的投資者,應同時留意美國房利美/房地美的最新發展:前美國總統喬治·布什(George W. Bush)嫡系,曾任美国國務次卿(Undersecretary of States)James K. Glassman2013/10/23在 Bloomberg 撰文《Don’t Kill Fannie and Freddie》,力陳當年美國政府必須維持兩房近百年來支持美國樓市的角色。無獨有偶,房利美(FNMAUS)這隻「殭屍股」亦於20136月開始突然間變得到非常波動。

2. 去回顧房利美(FNMAUS)2004年至2012年的表現。根據期內年報,2004年房利美(FNMAUS)為每股盈利(EPS)4.95美元,在2009年次按高潮曾出現每股虧損29.47美元,直到2012年扭虧為盈創歷史性盈利新高達7.05美元。其實期內收入(基本上是MBS和按揭組合的利息和保費)僅由美金236.89億元輕微下跌至美金229.88億元,但關鍵是信貸虧損由2004年的美金170.66億元大幅上升至2009年美金922.56億元後再下調至2012年的美金33.97億元。

3. 因此股東資金亦由2004年的美金389.02億元大幅下跌至2009年負美金152.81億元,的確是名符其實的負資產。之後由美國財政部注入可換股債共美金1,880億元接管(Conservatorship)令房利美(FNMAUS)2012年「殭屍翻生」而股東資金重見美金72.24億元。

4. 值得留意的是以MBS和按揭組合為主的房利美(FNMAUS)總資產由2004年的美金1.02萬億元持續大幅上升至2012年的美金3.22萬億元,反映房利美(FNMAUS)「殭屍國企股」在金融海嘯期間仍不斷在美國金融體系買入或承保MBS和按揭組合以托樓市和維持金融體系的流動性。

5. 20131022日房利美(FNMAUS)收報1.77元,以2012年每股7.05美元計市盈率僅0.25倍,這是因為房利美(FNMAUS)在美國政府的接管下自2008年已經從房利美(FNMAUS)抽走美金1,320億元,令公司不但未能派息,其股東資金亦無法從近年美國樓市回升的勢頭而累積資本。

6. James K. Glassman(上圖示)的抨擊正正反映美國政府應否延續當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支持樓市的新政(The New Deal)和保留房利美(FNMAUS)而出現的路綫之爭。

7. 倘若美國回歸房利美(FNMAUS)在次按風暴前的角色,那下一步必定部署如花旗銀行(CitigroupCUS)American Insurance Group (AIGUS)贖身,之後當然對房利美(FNMAUS)股價有利。

8. 但假如美國不希望透過房利美(FNMAUS)去催谷美國樓市泡沫而衍生日後政府埋單的道德風險,那麼財政部必定繼續陰乾房利美(FNMAUS)。但現實中這可是說易行難,因為不催谷美國樓市泡沫只會扼殺當今美國經濟的復甦,而在一眾銀行資金短缺下,誰有本事承接房利美(FNMAUS)近美金3.22萬億元的MBS和按揭組合。

9. 還有在美國帳面欠債創新高之際,不安排房利美(FNMAUS)早日贖身只會令已經高築的美國債台潛在還要額外承擔這美金3.22萬億元的負債。正路來說谷高房利美(FNMAUS)股價贖身是美國政府甩掉這美金3.22萬億元的或然負債的最佳方案,但美國政壇的權鬥委實令房利美(FNMAUS)前景已經由「經濟議題」轉為「政治議題」,未必有路可捉。(摘自朱平漫「政治豪賭局中局」)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3年10月23日下午7:09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9)- 羅斯福「新政」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10月9-21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12年後(2025)的世界600大城市



新興經濟體如何如何、怎樣怎樣高速增長,一般人都會不會加以理會:因為二、三十年後的事,有太多理由會出現不可預測的變數,還有就是自己可能都已經離開塵世。但十二、三年間的事,一般人都會籌謀一下,譬如就算買一個小小的房子,隨時都要分二、三十年來分期付款。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4月14日上午1:34
主旨: Fwd: 香港的願景(68)- 港人欠缺危機意識?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過去多年來,不斷發出不同觀點的電郵,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從不同層次、高度及以較全面思維去思考事物。

2. 新興經濟體如何如何、怎樣怎樣高速增長,一般人都會不會加以理會:因為二、三十年後的事,有太多理由會出現不可預測的變數,還有就是自己可能都已經離開塵世。但十二、三年間的事,一般人都會籌謀一下,譬如就算買一個小小的房子,隨時都要分二、三十年來分期付款。

3. 香港跟其他成熟經濟體差不多(歐、美、日、澳、紐、加等等),早已過了高增長期,慢慢地從很多世界排名前幾位,漸漸地下滑,絶對是正常的事,港人應不卑不亢地去接受現實。

4. 請參考以下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去年秋季刊登的2025年(12年後)最有活力及影響力的全球75個大型至超大型城市:- 香港預計會從2008-12年 A.T.Kearney(科爾尼顧問公司)Global Cities Index, 2012的報告中排名第五,在紐約、倫敦、巴黎、東京之後(請看附件),12年後會下滑至「麥肯錫」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去年發表的「未來全球城市」2025的第30位:
到時香港的GDP將低於隣近的廣州/深圳及稍遠的重慶/天津,却大幅被上海及北京抛離(不及兩地的四成)。


5. 另請看看以下「麥肯錫」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去年發表的「未來全球城市」2025的互動(interactive)圖表(英文),在右上角有五組不同選擇,每個選擇在主圖的左方,有更多不同指標去點選。跟着可在主圖選擇地圖或地球圖形顯示的桿標去代表不同的城市,用鼠標(cursor)點着那城市的桿標便可看到那城市的相關資料(2010及2025的人口、GDP、GDP per capita)。此外左下角有兩個藍色「Read assumption behind the data 」及 「View related charts,  Exhibit 1-7」,可點選來看更多的資料及圖表,以瞭解2010至2025整個世界各國的不同發展預測,情況會令很多人吃一驚,十二、三年間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6. 不知是否「手民之誤」,澳門的GDP per capita在2025年時是$160,000(以2010年購買力平價計),是香港及很多世界級大城市的兩倍或以上。香港是$71,000;廣州及深圳已經差不多$50,000,但他們的Total GDP已經比香港大得多,因為他們的人口比香港大八、九成;其他大珠三角地級市都是3-5萬美元人均年收入。相信以麥肯錫的豐富經驗及資料(包括全球2,600多個城市),不中亦不遠矣

7. 請參考以下麥肯錫去年中的有關2025年全球城市化帶來的巨大新消費階層的摘要(中文):
沒有時間看整份9頁的摘要的話,只要花幾秒鐘看看第一頁前面的兩頁極簡單的推介,就已經夠觸動人心。港人應該再以上世紀6、70年代的拼搏精神,花點心思去擴展新市場,而公認最大、最近的,就是身邊的中國大陸

8. 若能及早跟大珠三角融合(其實因為先前浪費了很多時間,現在要急速補救),這個九個市加兩特區,42,000平方公里,人口近六千萬的(9+2),將會是全中國以至全世界最大及最有活力的超級大都會,而香港則可成為它的「曼哈頓」。否則被邊緣化是肯定的結果,因為香港可被利用的條件及價值,很快便會被其他地方超越。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CBS 60 分鐘時事雜誌(13/11/2011)- 美國國會議員的內幕交易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2年3月9日
主旨: CBS 60 分鐘時事雜誌(13/11/2011)- 美國國會議員內幕交易
收件者: FSO, KC Chan , Chan Norman

Dear all,
 
➀ 著名評論員Steve Kroft 在上述節目中,指出那些國會議員內幕交易交易是合法。而無論基金經理,交易員及其他人等,都會犯上刑事罪。請看以下15分鐘片段 (Steve Kroft reports that members of Congress can legally trade stock based on non-public information from Capitol Hill):-
The script(5 pages,頗長) of  "Insiders" aired on 13/11/2011:-
 
➁ 特別精彩一段:

But what baffles Baird even more is that the situation has gotten worse.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whole new totally unregulated, $100 million dollar industry has grown up in Washington called political intelligence. It employs former congressmen and former staffers to scour the halls of the Capitol gathering valuable non-public information then selling it to hedge funds and traders on Wall Street who can trade on it.

Baird: Now if you're a political intel guy. And you get that information. Long before it's public. Long before somebody wakes up the next morning and reads or watches the television or whatever, you've got it. And you can make real-- real-time trades before anybody else.

Baird says its taken what would be a criminal enterprise anyplace else in the country and turned it into a profitable business model.

Baird: The town is all about people saying-- what do you know that I don't know. This is the currency of Washington, D.C. And it's that kind of informational currency that translates into real currency. Maybe it's over drinks maybe somebody picks up a phone. And says you know just to let you know it's in the bill. Trades happen. Can't trace 'em. If you can trace 'em, it's not illegal. It's a pretty great system. You feel like an idiot to not take advantage of it.

➂ Update on "60 Minutes" report: Insiders
February 13, 2012 12:01 PM
Following Steve Kroft's "60 Minutes" report on insider trading by members of Congress, both the House and the Senate overwhelmingly passed the STOCK Act.
http://www.cbsnews.com/video/watch/?id=7398557n&tag=segementExtraScroller;housing

➃ 但結果並非太理想:-
as commented by JimJoh February 13, 2012 4:17 PM EST
Hello,
I understand that Congress/Senate while working to pass a bill to prohibit insider trading, has watered the bill down to such a degree that it would not effective. I highly recommend your 60 minutes team review this newly enacted law and 'again' make visible on your outstanding program - any lack of ethical fairness from those who are in position of responsibility within our government. 60 minutes raised a general awareness of how Washington works - and is great method to keep the heat on those that should abide fairly by the laws of this land.
Kind Regards,
Jim

➄ 由於香港乃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相信我們監管條例,不會那麼鬆散吧?

Regards,

George Luk


FSO 於 2012年2月28日下午11:46 寫道:

George:

      謝謝您於二月二十四日致財政司司長電郵,就本港行業發展發表意見,內容備悉。

      敬頌
春安。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朱浩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








寄件者:FSO
日期: 2013年2月20日下午2:51
主旨: RE: 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謝謝您於二月十六日致財政司司長的電郵,內容備悉。

      敬頌
春安。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林成豐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2月16日
主旨: 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
收件者: "Mr. John Tsang" 
副本: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曾俊華先生:

1. 中國對南中國海和中國東海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日益強硬的姿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姿態所預示的未來。香港人及海外華人華僑應從傍協助,大陸人民亦應有所收歛以免全球錯估形勢請參考以下從極多不同預測中,中美實有需要檢討相方的相處之道) CNN網頁:- http://money.cnn.com/news/economy/world_economies_gdp/ 及「經濟學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dailychart/2010/12/save_date
2. 未來數十年全球秩序的關鍵問題是:中國和美國能夠避開修昔底德陷阱嗎?這位歷史學家的隱喻提醒我們,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何等危險——正如西元前5世紀希臘人19世紀末德國人面臨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告終。維繫和平要求雙方政府和社會大力調整各自的態度和行動。
3. 西元前5世紀,雅典成為文明中心。哲學、歷史、戲劇、建築、民主等各方面的成就之高前所未有。雅典的急劇崛起震驚了伯羅奔尼薩斯半島既有的陸地霸主斯巴達。恐懼迫使斯巴達的領導人採取回應舉動。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接著升級為對抗,最終爆發衝突。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後,兩國均遭毀滅。
4. 修昔底德這樣評論這些事件:正是雅典的崛起和由此引發的斯巴達的恐懼導致戰爭不可避免。注意這裡的兩個關鍵變數:崛起和恐懼
5. 任何一個新興大國的迅速崛起都會打破現狀。哈佛大學美國國家利益委員會(Harvard University’s Commission on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s)觀察中國後得出結論:在21世紀,這樣的一個大國走上世界舞臺必然產生影響
6. 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方方面面的國際排名像中國一樣攀升得如此之高,如此之快。僅僅一代人的時間,這個國內生產總值(GDP)曾經不及西班牙的國家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7. 如果我們按照歷史經驗來判斷,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自公元1500年以來,大國崛起挑戰統治霸主的15起案例中11起爆發了戰爭想想統一後的德國吧,它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和英國的回應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8. 中國的崛起令美國不舒服,但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要求更多話語權、要求在國際關係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要求很正常。美國人尤其是那些教導中國人更像我們的美國人,應該反思我們自己的歷史。
9. 1890年左右,隨著美國崛起為西半球的主宰力量,它做出了什麼行為?未來的總統希歐多爾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代表美國,高度自信地表示,未來100年是美國的世紀。在一戰之前,美國解放了古巴;以戰爭威脅英國和德國,迫使它們接受美國在委內瑞拉和加拿大爭端中的立場;支持哥倫比亞叛亂,使其分裂,建立了新的國家巴拿馬,巴拿馬則立刻授予美國建造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的特許權;試圖推翻英國政府支援、由倫敦銀行家提供資金的墨西哥政府。在隨後的半個世紀,美國軍事力量在我們的半球出手展開了30餘次不同的幹預,謀求以有利於美國的方式解決經濟或領土爭端,或者驅逐我們認為不可接受的領導者。
10. 承認強大的歷史結構性因素,並不是主張領導者變成歷史鐵律的囚徒。相反,這能幫助我們領會挑戰之艱巨。如果中美領導人的表現無法超越他們的古希臘、或者20世紀初歐洲的前輩,21世紀的歷史學家將援引修昔底德的觀點解釋隨之而來的災難。戰爭對於兩個國及其聯盟均具有毀滅性,這一事實很重要,但不是決定性的回想一下一戰,所有參戰者都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
11. 鑒於發生這種後果的風險,中美兩國領導人務必開始就潛在的對抗和爆發點展開坦誠磋商。而更為困難和痛苦的是,雙方必須開始做出實質性調整,包容對方無法退讓的要求。以上來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228?full=y
本文作者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主任 格雷厄姆•阿利森   「譯者/倪衛國」
12. 過去,類似的文章,在中外報刋雜誌上出現了很多次,每次都在提醒全人類:問題的嚴重性。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FSO
日期: 2013年2月14日下午4:24
主旨: Re: 2008金融海嘯的後遺症
收件者: 

George Luk

      謝謝您於二月十二日致財政司司長的電郵,內容備悉。

      敬頌
春安。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林成豐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3年2月19日下午5:35
主旨: Re: 香港的願景(58)- 為何要支持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2月9日至16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大到不能倒』企業的影響

2013/10/20 : 根據《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報導,摩根大通與美國司法部已就房屋抵押證券一事達成協議,摩根大通將支付包括40億美元給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以補償誤導房利美與房地美購買房貸證券導致的損失。同時,摩根大通允諾支付40億美元做為消費者求償之用;50億美元的銀行罰款;總額一共高達130億美元。

原文網址: 摩根大通與美司法和解 金管會:將了解為投資人爭取權益 | 財經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3/10/20/320-2997790.htm#ixzz2iVTLVqXP

重温去年的一封電郵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2年3月13日
主旨: 『大到不能倒』企業的影響
收件者:

Mr. John Tsang,

➀ 朋友最近指出,部份歐美日國家,長時間將國家債券孳息曲線,人為地扭曲、壓低,令市場傾斜,以挽救那些『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的大銀行、大金融機構,基本是極不公義的。

➁ 原因有幾大要點:

➊那些TBTF 賺錢的時候,派息給大股東及持股人,大派花紅給職員。瀕臨破產時,却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相救。

➋債台高築時,就把以前共進退的員工栽掉。

➌以國債換TBTF的債項時,國債累積日多時,是要未來世代給現世代去還,這是 (Generational injustice )世代不公平。

➍曠日持久,該貨幣價值若不破產,亦會大大貶値,這是對債權人不公平。

➎TBTF才有資格拿到手的貸款,並非再貸給實體經濟,而是在全球炒賣,令各地通脹升温,民衆入不敷支,社會動盪。

➏原本用以救濟赤貧地方人士或救災的款項,因糧食、藥品及運輸費用急升,變為所購食物及藥物,大失預算。以至極多待救援的人,因缺糧或失救而死。

➐辛勞一生的老人家,本來的養老金,是靠安全的基金,賺取本金的升值及利息,去維持下半生。但現時很多連本來自住的房子及基金的本金,都虧蝕了一大截,得難維持下去。無依無靠的,看不開、想不通的,而又不想領救濟的,只有想早點離開塵世。

➑仍維持到的企業,却可以極低的利息去融資或發債(因企業融資的利率,某程度是跟國債孳息掛鈎),而這些融資的成本-應付的利息及行政費,正是一般老百姓存款或買基金的收益,可想而知,對一般中產退休人士,及整體社會的影響之大。

Regards,

George Luk


<fso@fso.gov.hk> 於 2012年3月12日下午10:51 寫道:

George

      謝謝您於三月九日致財政司司長的電郵,內容備悉

      敬頌
春安。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朱浩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