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

給特區的信(187)-大橋被撞事件

下文中附件「回顧幾任特首及少部份高層官員的回應」,由於頁數多,故將會在下一封「給特區的信」發放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10月27日 下午
10:07

主旨: 給特區的信(187)-大橋被撞事件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估唔到一件小小的撞橋事件,影響所及,大嶼山及赤立臘角機場忽然短暫變成孤島。在香港這個「窮得只剩下錢(借用台灣牧師王陽明寫的一本書)」的大城市,會出現這樣荒謬的事情!

2. 想當年青衣的交通依賴單線雙程行車的青衣大橋和青衣碼頭的渡海小輪,每當青衣大橋發生事故,青衣的交通便告癱瘓。即使以後青荃橋通車也未能解決上述問題。青衣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是香港都會區中的一個大型住宅區,人口約200,400人。

3. 隨著新機場核心工程的開展,加上政府決定改善青衣的橋樑交通,青衣在10年內從只有2條跨海橋增加至7條行車橋(增建了葵青橋、長青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青馬大橋)及供港鐵使用的青荔橋。現在青衣居民的交通選擇增多,堪稱四通八達。從前交通大癱瘓的情況在青衣已經不復出現,即使現時所有來往青衣的渡海小輪已經停航,也沒有對交通造成影響。

4. 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擴建以及擬建於青衣島西南面的十號貨櫃碼頭,使青嶼幹線可能因此而出現飽和,政府於2007年開始研究興建第二條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可行性。現時青衣是全港最多跨海橋樑接駁的島嶼,有8條。

5. 大嶼山總面積達146.75平方公里,人口約11萬(2011資料),是香港最大的島嶼,位處香港西南面,在香港行政區劃上,大嶼山大部分土地屬於離島區,而大嶼山海域亦成為通往澳門、珠海和中山之主要航道,惟大嶼山東北部青洲仔半島一帶,包括陰澳、竹篙灣及汲水門等,則屬於荃灣區。

6. 大嶼山在地理上比新界其他地區更靠近香港的核心商業區。透過策略性運輸網絡的連繫,大嶼山有潛力打造另一個核心商業區,以增加就業機會及促進經濟發展,並有助本港的均衡發展。除打造另一個核心商業區外,大嶼山亦可利用接近都會區這一優勢,發展其他產業,如高增值物流業,大型購物、餐飲、娛樂和酒店設施等。

7. 以下是  eternalflame    2014-1-17 09:41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的有關貼文:
提起所謂的「東大嶼都心」或者「中部人工島」就令我想起91年「都會計劃」,當年建議由竹篙灣填到出交椅洲用嚟起港口設施.最印象深刻係會將港澳碼頭搬出去交椅洲個度同時亦有十號幹線香港至大嶼山連接線的初型。之後到機場核心計劃登場睇當時應該同都會計劃做過唔少整合規劃就好似不時係本站出現的呢張概念圖:
http://i23.photobucket.com/albums/b360/fungchuen/8dzpDrN_zps4aaf48df.jpg~original  似乎當時的另一個規劃係來自呢一張發展潛勢圖:
http://i23.photobucket.com/albums/b360/fungchuen/0002_zpsf97ee8cb.jpeg~original  另一張網上其他地方做出來的構想圖多少就係跟前面貼的潛勢圖構想出嚟但就少左填銀礦灣個一部份:
以下圖片由 eternalflame   2014-1-17 17:50 發表http://i23.photobucket.com/albums/b360/fungchuen/east-lantau-cbd_zpsfa2b6261.png

8. 綜合上述七點,另加以下兩張來自維基百科的圖片,可清楚看到兩島在交通規劃與面積比例上的極大分野,相信政府應盡快解決大嶼山的交通,否則會拖慢大嶼山以至全港的發展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8/Tsingyiisland.png

9. 過去十多年來寄給政府的幾百封電郵,大部份都獲得關注及回應,請參考附件。從附件的回覆,可約略看到所涉及的範圍甚廣,同時可見到政府願意接收不同意見,就算是來自一般小市民早期這些都曾 bcc給立法會議員及部份官員,近幾年轉發給過千人(曾知會有關收件人),包括官員、高級公務員、立法會議員、區議員、智囊、大學高層教職員、傳媒、商界、紀律部隊及其他各界社會賢達;並獲得同意在網上發放。可惜部份電郵在轉移資料時失丟了。

10. 由於不斷留意政府的規劃及舉措,個人覺得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及公職人員(包括立會及區議會議員),其實已經相當盡心為市民做事,只不過97年後,不斷有大量經濟及社會民生的「黑天鵝事件」出現,才變成「救火隊」。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109日 下午5:41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84)-全球需求疲弱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9
30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10月15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186)-《暗淡藍點》拍攝25週年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10月14日 下午10:24
主旨: 給特區的信(186)-《暗淡藍點》拍攝25週年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的網頁及短片(總長少於十分鐘),非常値得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一直有人說天文學是令人謙卑,同時也是一種塑造性格的學問」。當然我們不能只顧遠眺,而忽略了身邊更緊急的事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ZHUjKnDpE

2. 2015-02-16  轉自「NASA中文的微博」:
《暗淡藍點》,是一張由行者1號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之一,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亦由這張照片使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因而得到靈感,寫成了《Pale Blue Dot》。

3. 1990214日,正當時行者1號剛完成其首要任務之際NASA發出指令指示旅行者1號向後看以拍攝它所探訪過的行星NASA最終從這個動作中編譯出60幀照片,輯成了一幅太陽系全家福。

4. 當中一張照片剛好把地球攝於鏡內。地球在這張從64億公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暗淡藍點來。

5. 1996511日的一個學位頒授典禮上,薩根博士透露了從這張照片得到的深層啟示,而奈爾·德葛拉司·森也在節目《宇宙時空之旅》中引用了這段話。

6. 20141119日在一個電視節目內,奈爾在片中的談話正好解釋很多人對美式議會政治的疑惑。「一個科學家的政治感想」 - 奈爾.德葛拉司.泰森 (Neil DeGrasse Tyson)的訪問的錄影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cJ4BnBgi8

7. 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1958105日-)是一位以從事科學傳播聞名的美國天文學家,現任­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海頓天象館弗雷德里克·羅斯館長;同時也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天文物­理部的助理研究員。2006起,他開始主持公共電視網上的科學教育節目《新星-今日­科學》NOVA ScienceNOW),並且經常是《每日秀》(The Daily Show)、《科伯報告》(The Colbert Report)、《與標馬艾的實時》和《危險邊緣》等節目的來賓。201185­泰森宣布他接下原由卡爾·根主持的節目《宇宙:個人遊記》(Cosmos: A Personal Voyage)新一季《宇宙大探索》(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的主持人。

8. 卡爾·薩根在第一段的短片中帶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說:
我們成功地(從外太空)拍到這張照片,細心再看,你會看見一個小點。就是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在這點上每個你愛的人、每個你認識的人、每個你曾經聽過的人,以及每個曾經存在的人,都在那裡過完一生。

9. 這裡集合了一切的歡喜與苦難,數千個自信的宗教、意識形態以及經濟學說,每個獵人和搜尋者、每個英雄和懦夫、每個文明的創造者與毀滅者、每個國王與農夫、每對相戀中的年輕愛侶、每個充滿希望的孩子、每對父母、發明家和探險家,每個教授道德的老師、每個貪污政客、每個超級巨星、每個至高無上的領袖、每個人類歷史上的聖人與罪人,都住在這裡,一粒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

10.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過是一個很小的舞臺,想想過去的血流成河,那些芸芸眾生為帝王將相而流的血,只為讓他們在光榮和勝利中成為瞬間的偉人,去佔有那一個小點中的一小部分。想想那無盡的殘酷,圖像裡那一個小點的某個角落的民眾,每天把殘酷施加到與他們沒有區別的另一個角落的同胞身上,他們之間的誤解如此頻繁,他們多麼渴望殺死對方,他們之間的憎恨又如此狂熱。

11. 我們在裝模做樣,我們自以為很重要,妄想著我們人類地位特殊,在宇宙中與眾不同,這一切,都因這泛著蒼白藍光的小點而動搖。我們的星球,不過是一粒孤獨的微塵,籠罩在偉大的宇宙黑暗之中。 我們默默無聞,沉浸在無盡的浩瀚裡,沒有一絲線索顯示,除了我們自己,沒人能拯救我們。

12. 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再無其他去處,至少在不久的將來亦是如此,沒有外星球,供人類遷移,只可參觀,不能定居。不管你喜歡與否,現在,只有地球供我們立足。

13. 一直有人說天文學是令人謙卑,同時也是一種塑造性格的學問。對我來說,希望沒有比這張從遠處拍攝我們微小世界的照片更好的示範,去展示人類自負和愚蠢。對我來說,這強調了我們應該更加親切和富同情心地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更加保護和珍惜這暗淡藍點,這個我們目前所知唯一的家。截止今天,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約195.6億公里,如果旅行者1號以光速前行的話,走了18小時745秒。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102日 下午5:20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83)-解決高鐵超支的建議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9
24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George1 Luk 
Date:        24/09/2015 10:23 A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83)-解決高鐵超支的建議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君本月廿三日的博客:給政府一條屎橋解決高鐵超支,連結: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23.html  有以下的提議,未知可行否?

2.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面對高鐵項目嚴重超支,承建商正考慮單方面終止合約。田二少指出,目前已批出合約但未支付的費用,合共約為65億元,但港鐵(066)的應急備用款項現時只餘30多億元,預計明年初將會耗盡,工程已瀕臨「爆煲」。若政府遲遲未追加撥款,多個承建商正考慮屆時集體離場。就此爛攤子,田二少建議港鐵應盡快召開股東大會,尋求小股東支持港鐵就高鐵工程給予政府「封頂價」。否則,即使政府願意承擔全部203億元超支費用,立法會亦不會通過額外撥款申請。

3. 
正如梁特首的名句「有時真係忍唔住笑」,田二少的建議實在相當有趣,或許他可能認為,港鐵股東是開善堂的吧!試想想,若股東同意給政府封頂價,意味餘下超支金額將全由港鐵一力承擔。

4.  
可是,目前連港鐵也未能確定最終超支有多大,面對這樣的無底深潭,風險簡直高得不能接受。即使超支只是203億元,港鐵去年的全年純利才不過157.97億元,小股東怎會同意?莫非當他們是傻的嗎?

5.  
有朋友問,既然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政府只要運用投票權不就解決?當然不成!因高鐵工程合約是政府與港鐵簽訂,按《上市規則》被視為關連交易。因此,若港鐵按田二少建議尋求股東支持給予政府「封頂」優惠,政府這個關連人士不可以投票,並且需要得到獨立股東的批准。若港鐵不理會小股東反對,堅持給予政府封頂又如何?問題將會更大,因超支明顯損害股東權益,股東肯定不服,到時勢必引起訴訟潮。

6. 
既然如此,政府現在還等甚麼?按新聞報道,一來由誰承擔超支責任,政府還未與港鐵達成共識,二來政府不願此時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有立法會議員指涉及多個政治因素,包括年底的區議會選舉。若報道屬實,高鐵超支肯定影響選民對建制派的支持度,畢竟票債票償,盲目支持政府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可是,追加撥款不能再等,即使給政府拖到選舉完畢,對手一樣可以炒作超支以激起民憤,所以解決此事宜早不而拖。

7. 
如何解決?忽發奇想,政府何不仿效機管局興建三跑的做法,來個自行融資以繞過立法會?第一,假設高鐵能在2018年第三季通車,港鐵可以為高鐵工程向銀行借貸及發行債券,並且由政府作擔保,日後高鐵所有收益將用於償還利息和借貸。

8. 
第二,港鐵每年派發予政府之股息可以用作投入高鐵超支工程。去年港鐵派發的股息為每股1.05元,以政府持有44.35億股計算,一年的股息就有46.57億元。三年就能籌得139.71億元。

9. 
第三,按用者自付原則,港鐵向每位城際直通車旅客收取「高鐵建設費」。去年使用港鐵過境服務的乘客有1.13億人次,港鐵不妨狠一些,向每名過境乘客每次收取10元,一年已經11.3億元,三年就能籌得33.9億元。假設高鐵最終超支只有203億元,扣除上述第二和第三個方案,港鐵只需發債29.39億元。即使超支高達300億元,發債金額也只需126.39億元。

10. 
與其叫港鐵小股東自我犧牲以完成高鐵大我,不如動之以利,由他們認購高息票據,港鐵與政府不妨考慮一下。當然,此舉勢必惹起批評,說政府又再繞過立法會監管,但相比起高鐵爛尾風險,實在諗得過呀!

11. 高鐵若無「一地兩檢」,只不過是快一點的「快鐵」。解決方法是否可參考:美國境外入境審查(英文:United States border preclearance)又稱美國境外入國審查是美國一種邊防檢查的特殊措施。在美國海關暨邊界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的管理下於許多美國境外的機場或港口設立美利堅合眾國的相關入境檢查設施,包括證照查驗、公共健康檢查及農產品檢疫。這些一般在國際航線的目的地機場才要經過的程序將被提前在旅客登機(或登船、登車,如果使用的交通工具為船舶、火車)前進行完畢。這樣做的目的除了是希望使冗長的入境相關檢查手續更有效率,不要讓傳統的國際出入港擁塞外,這個措施更可使許多沒有邊境檢查設備的機場、港口得以開航國際航線。連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5%A2%83%E5%A4%96%E5%85%A5%E5%A2%83%E5%AF%A9%E6%9F%A5

12. 在主權國家之間都可運行,為何「一國兩制」下,却難以實行。聽講最頻密的高鐵,可少於5分鐘一班,三、四分鐘一班,每天幾班往返全華中以南的一百幾十個大陸大城市,相信會非常便捷。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10月13日星期二

給特區的信(185)-一個香港中產之家的一家之言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10月12日 
下​
10:43

主旨: 給特區的信(185)-一個香港中產之家的一家之言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摘自「唧唧喳喳00 2015-10-08 10:19的博客,雖然只是作者的個人觀點,但相信很多市民都頗有同感:-
我們這一代的香港人是最幸運的。趕上了香港最好的時候。我作者)85年開始工作,那時一直到2000年,香港是亞洲的中心,也是歐美在亞洲的落腳點跟中轉樞紐。由於工作,我去過十幾個國家,一般講英語,看過很多東西。那時的香港是完全國際化的。東方之珠是非常開放的。

2. 2000年開始,香港的角色變了。很多跨國公司的亞洲總部搬去新加坡。香港成為只是大中華的商業中心。香港人的英語開始說得漸漸少了,說中文開始多起來。很多香港人去了大陸。像阿里巴巴的蔡崇信,騰訊的劉熾平,娛樂業的余秉翰。

3. 為什麼會有這個角色的轉變。跟新加坡本身的競爭力提升有關係。也跟香港回歸大陸有關係,跟大陸自身的經濟崛起有關係。總之,香港跟這塊接壤的廣大母體,有著不可能避開的關係。這是香港的命運。是這塊小島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替代掉香港作為亞洲中心的新加坡,是個專制的國家,也可以說是個家族管理的公司。這一點可能幫助今天的香港人打開眼界。

4. 到了現在,2015年,香港的角色再一次變化。香港僅僅就是香港了。大陸有了北京、上海、深圳,大中華對香港以及香港人的需求大為降低。張五常說過,香港的滑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自然結果。我年輕時,去到大陸,歐美的老闆先跟我說,我再去給大陸人說。現在他們直接跟大陸人說就好了。香港人不僅僅是說英文的機會少了,說普通話的機會也少了,說好粵語就行了。

5. 我們那一代是看過世界的。今天的香港的年輕人就只看過香港。我們那一代被培養和鍛煉出了務實和包容。今天的年輕一代就天生有著驕傲和狹隘。這是我們各自的經歷和大環境決定的。今天的年輕人只看過香港,就像井裡的青蛙,以為頭頂上這片天就是整個世界的模樣,以為自己頭腦裡的概念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不懂,但以為自己懂。這是今天香港舉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6. 我在大陸呆了十年,現在已經習慣用拼音來輸出簡體漢字。有些香港人看不慣,他們跟我抱怨,你為什麼不能用繁體漢字。我也習慣了說些廣東的粵語,有香港人就會提醒我,你應該這樣說,才是香港的粵語。若倒回去20年,不該有這樣的問題。作為香港人,你應該什麼都會,什麼都可以,英語可以中文也可以,繁體可以簡體也可以,這樣說那樣說都可以。你才能跟亞洲那麼多國家做生意。今天的香港人不包容了。包容和開放,不再是他們的生存本能。

7. 20多年前,有一家《果日報》開始崛起。它用一般老百姓習慣的口頭語,用彩色的圖片,形式新穎,很快流行起來。這家媒體對大陸的報導只說不好的地方,不說進步的地方。香港的年輕人受到它的影響很大。他們心中的大陸從一開始就被扭曲了,不是全面的。我同意很多人的說法,認為《果日報》可能是有其特殊背景和目的的。它在臺灣也有開展。

8. 從大陸開通自由行以來,大量大陸人到香港來旅遊,不少人習慣了不排隊、隨地吐痰甚至小便、高聲講話、掃貨到精光。香港的年輕人看到的都是大陸人的不好的地方。這加劇了他們心中已經受到媒體影響的對大陸的負面看法,滋生了情緒。這些情緒一旦在有意無意中跟自由、秩序這些標籤結合上,就很難被分開。其實大陸遊客基本上已經覆蓋了全世界,東京、紐約、悉尼、溫哥華,不排隊、隨地吐痰、高聲講話、掃貨,似乎只有在香港才滋生了社會運動式的情緒。

9. 微信在香港有300多萬用戶,占香港常駐人口的接近一半,40以上的人居多。不少年輕人就是不用微信,因為這是大陸來的東西。他們跨過了從只反對不好到全盤反對的分界點,不再理性。有些年輕人說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

10. 近年來經濟下滑。我跟老同學們聚會,除了金融和醫療行業的還可以,其它大部分人的處境都不怎麼好,很多不斷跳槽,很不穩定。年輕人感受到的壓力就更大。這無形中讓那些情緒與日俱增。這顯示了他們的不理性,反把那幾乎是唯一的機會當成危險加以排斥。

11. 香港急需做出舉動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大家都清楚。但香港的時政氛圍也在同時變化。港英政府時期,立法會還是比較配合政府的提議跟行動,氛圍平和。但現在,立法會總是唱反調,政府想做的事,總是不能通過。泛民主派不想任長官有功績,即使犧牲民生的利益,也要打倒他。他們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這些理由很容易得到已經有情緒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擁護。很大程度上,他們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樣下去,香港什麼都不能做,跟別人的距離越來越大。最受傷害的會是這些年輕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12. 今天的香港有兩種主張。一種是年輕人為主。一種是我們這些相對年長的人。中就是年輕人(?)做的。年長的人(?)並不支援這種方式。我所接觸到的商業主流並不支援。所以他們的行動也並未能持久。中後,大陸公佈設立四個自貿區,香港的視窗功能進一步減弱。以前香港有一個對世界展示的樣板作用,但現在中國日漸強大,玩一帶一路了,香港連樣板功能都喪失大半一個非常資深的朋友,他也到大陸工作很多年,說,香港再這樣下去,真的沒辦法了。

13. 我們也嘗試去幫年輕人打開眼界,走出去,腳踏實地瞭解這個真實的世界。但他們覺得自己很懂。政府和一些機構建議讓香港的年輕人在暑假去大陸接受幾周的軍訓或者交流活動,他們反應強烈,說這是洗腦。建議學校有國民教育,他們說這是洗腦。思維定勢很難被打破。他們內心裡明顯的不自信和脆弱。

14. 香港的年輕人被寵壞了,因為沒經歷過真正的窮苦。苦難才會讓人成長,讓人從骨子裡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的一面。他們以為香港現在的秩序和繁榮是自然而然就有的,麵包是天上掉下來的,不知道從無到有的過程的變化和其中的艱難。他們就是大陸人嘴裡說的富二代80年代香港有句傳頌一時的歌詞: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這是人性。他們從小去過許多地方玩,比如美國、日本、歐洲,看到的秩序和繁榮覺得是理所當然,但他們不知道背後的艱辛和醜惡,他們也不知道非洲、中東的可怕。

15. 大陸的企業家,任正非和馬化騰說的灰度這是香港的年輕人所沒有的。灰度不僅僅是個管理的東西,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的思維的東西。灰度跟秩序是相反的,但都是合理的,共存的。香港的年輕人只認識秩序,不認識灰度。沒灰度,就沒包容。去新加坡和印度看一看,跟香港和大陸比較一下,會對灰度有一些認識。在這個世界上,社會組織形式和人民生活習慣的豐富多樣的程度,超過他們的想像。一個東西的好還是壞,恐怕還是要以能否持續的保障人民的安定、幸福為標準。

16. 今天的香港,只談政治和姿態,講歪理不太講道理,狹隘不包容。有媒體把這個形容成紅衛兵時代。我覺得這個說法挺貼切,代表了香港社會的一種聲音。他們只顧自己頭腦裡的被稱為理想的幾個概念,漠視別人的利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17. 香港年輕人所厭惡的某些大陸的缺點,不論是歷史上的還是現在的,卻有很多都出現在了自己身上,但他們不知道。他們自己光著身子,卻在笑話別人只穿了一件有洞的內褲。是不是很奇妙?

18. 香港該怎麼走出困境,我也不知道。香港是不是已經到了最壞的點,接下來會不會反彈,我也不知道。但我認為年長的主流的群體,早已意識到問題,並願意看到改變,支持改變。這是一個有著開放的豐富的經歷的人群,他們是務實的,清醒的。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924日 下午4:5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81)-中國高鐵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9
17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