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

給特區的信(260)-水比土地更珍貴(3)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1月21日 下午10:50
主旨: 給特區的信(260)-水比土地更珍貴(3)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doe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朋友對於郊野公園及房屋問題咬住唔放,並說為了廣大市民的福祉,大陸一定唔會關掉東江水的供應,這是小部份港人有恃無恐的原因。但若這「絶對不會出現的情況」出現了,香港靠每年本地集水區及水塘水庫等等,供水無可能捱得超過一百天,那時樓價鋪租何以為繼?並提議大家看看以下連結:   (香港便覽 - 水務)便可清楚整個情況 https://www.gov.hk/tc/about/abouthk/factsheets/docs/water_supplies.pdf 

2. 另外他們指出很多人提出過數以百計、千計不同建議及文章討論郊野公園用地,但兜兜轉轉十多年,絲毫無進展。原因是大家誤解建立郊野公園的原意,是保護香港最珍貴的「水資源」,而自從65年後,港人用水的集水區已經經中央同意下,借用了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兩三個香港的陸地總面積。

東江,古稱湟水、循江、龍川江等 ,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東江上源江西尋烏水,源河為三桐河 (一說發源于江西省安遠縣與尋烏縣交界的三百山基隆嶂,源河為定南水(又名九曲河),該處有周恩來總理的親筆題字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在東江第一瀑旁的石壁上,也刻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的東江源字樣。20046月由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的東江源頭科學考察認定為尋烏縣椏髻缽),向西南流經廣東省龍川縣、河源市、紫金縣、惠城區、博羅縣至東莞市石龍鎮進入珠江三角洲,於增城市禺東聯圍(穗東聯圍)東南匯入獅子洋。集水面積35340平方公里(部份是為了服務香港)占珠江流域總面積5.96%約占廣東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24.3%。河長56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388 ‰,平均年徑流深950.4毫米,平均年徑流量257億立方米。

幹流在廣東省龍川縣合河壩村以上稱尋鄔水,龍川縣合河壩接納一級支流貝嶺水(江西定南水)後始稱東江。流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分水嶺最高海拔1101.9立方米。流域內有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58.4億立方米,占全省27座大型水庫總庫容量的59%兩水庫集水面積11050平方公里,占東江流域面積的40.9%。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貝嶺水、浰江、新豐江、秋香江、公莊河、西枝江和石馬河等。

請重温以下的一篇舊電郵: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14日 上午12:41
主旨: 給特區的信(124)- 郊野公園的社會成本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Mr. CHAN Mo Po" <sdev@devb.gov.hk>,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前天雷鼎鳴先生的一篇博文,用跳出框框的角度來分析「郊野公園的社會成本」,頗有新意,値得深思,以下是連結的內容: http://francis-lui.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2. 政府在1216日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文件,其中內容顯示政府有意改變近年的房屋政策。過去兩年,政策是以抽取重稅管理需求為核心,但這些「辣招」並沒有使樓價下跌。這是不足為奇的,我過去亦早已指出,「辣招」不但減需求,亦減供應,卻未能針對香港十多年來樓宇供應不足的局面,只能「塘水滾塘魚」,樓價怎會下跌?

3. 現在政府改轅易轍,「策略」以到處覓地,增樓宇供應為主,方向是對的。但可惜政府尋尋覓覓,找地成果仍是冷冷清清。政府的計劃是在未來十年共可供應20萬個公屋單位,9萬個居屋單位及19萬個私人發展單位。先不說在數量上這些單位能否填補過去十多年所累積的供應不足的缺口及未來的新生需求,但幾可肯定,政府的着眼點只是單位數量,對能否改善港人居住的面積,只能避而不談了。

4. 增樓宇面積 改善居住環境:
要真正改善港人居住擁擠而且昂貴的問題,只能靠大幅增加樓宇的總面積,而非單位的數量,但這顯然要仰賴是否有足夠多的土地能投入市場。香港並非沒有地,1,108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只有21左右的土地已經發展。但為甚麼有這麼多地,卻推不出來?這與港人自設無謂的框框,劃地為牢有重要的關係。當中涉及問題很多,這裏只集中討論公園問題,便可知某些港人的思維是如何愚蠢。

5. 香港現有郊野公園443平方公里,佔香港面積40%,去年訪客人次是1,140萬,過去10年則是平均每年1,257萬人次,以香港719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到郊野公園約有1.75次,有些人到郊野公園行山較頻密,但更多人一兩年也去不了一次。

6. 我們可為郊野公園的使用效率及機會成本算算帳,郊野公園因地理環境的關係,並非都適合發展,更遑論興建住宅,但有些地方總是可發展的,我們可先作一個思想實驗:假設有10%郊野公園的土地可發展(仍保有90%郊野公園的土地可供遠足,提供遼闊景觀及清新空氣),有甚麼結果?

7. 這等於推出44.3平方公里的土地發展,香港的總發展面積可增加約20%,足可供應建造50萬個單位以上。有了這規劃以外的額外單位,香港樓價或租金會下挫多少?9703年政府有「85政策」,當時樓價下跌了63%,若現在樓宇供應在十年中有49萬之上再加多50萬,樓價或租金跌幅肯定遠遠不10%。為方便計算,我們可把所有樓宇都當作是租住單位(不作此假設亦無關宏旨),並假設租金平均下降1,000元(實際上一定不止此數)。這樣每個家庭每年可省回12,000元的居住費用(若樓宇不是租而是買回來的,因樓價下跌,居住成本亦一樣減少)。香港每個住戶人數平均少於3人,即平均每名港人每年可省回4,000元的居住成本,719萬的人口,便每年共可節省288億元。(香港三成人住公屋,其租金跌不了這麼多,但社會中普遍租金下跌一樣對公屋租金有影響

8. 
土地資源珍貴 使用率奇低:
郊野公園面積減少10%後,我們可假設遊人也減少10%(這未必如此,我估計減不了這麼多),即訪客人次減少125萬人次左右。換言之,這125萬到訪郊野公園的機會成本是288億元,即平均而言,每人到訪郊野公園一次,其背後的社會成本是23,040

9. 現時到郊野公園不用收費,也不可能按真正成本收費。若每次一遊便收入場費23,040元,香港的野外恐怕會空無一人。上述例子已是從較保守的假設去計算,若用其他合理的假設,也不大可能改變得了一個結果;香港土地資源極為珍貴,用這麼大比例的土地去支持平均每年每人頂多十多個小時的行山,是否愚蠢之極?用另一角度看,大多數不大使用郊野公園之人正在大幅地用昂貴的租金去補貼行山。這是否社會中另類不公?當然,香港目前仍有其他土地可發展,暫可不動用郊野公園,但不去考慮將來可發展部分的郊野公園,卻是墨守成規的蠢事。

10. 看過他的文章後,忽然有興趣將部份近期有關連電郵,以附件形式供大家參考,篇幅可能比較長,敬請見諒。(請參考以下附件中的連結)

Have a Happy  & Prosperous  New Year!!!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1229日 下午5:17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21)-當你手上只有錘子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12
19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1230日 下午4:55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22)-對中國認識的巨大落差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12
22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附件: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8年1月21日星期日

給特區的信(259)-水比土地更珍貴(2)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1月20日 下午9:22
主旨: 給特區的信(259)-水比土地更珍貴(2)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doe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朋友繼續闡述他們的看法:全球擁有郊野公園數量最多、郊野公園佔整個城市土地面積佔比最高的城市是哪座?答案是狹小的香港。香港有24個郊野公園、共佔地443平方公里,郊野公園面積佔整個香港面積的比例高達40%,冠絕全球!若以本地收集到的水,根本不足以供水給三百萬人用,特區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地步。那又從何而來兩、三、四萬一呎的房價,真的如某些北京官員說過,飲水應要思源。朋友批評特區政府扭盡六壬,迂迴曲折成立各種不同的土地小組、委員會,將城市規劃條例拆牆鬆綁等等,無非希望說服反對人士讓出少量郊野公園邊隀地帶,覓地提供價錢合理的住房給中下階層,却慷他人之概(東江流域的兩、三千平方公里集水區及附近居民、發展),而仍然要享受四百多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園,向無理要求低頭。

2. 那你可能就會奇怪,香港這麼小,只有1100平方公里、而且山地多建設用地少,那為何還要設置這麼多的郊野公園呢?這個要從歷史說起。《郊野公園條例》在1976年制定,其最主要目的是要管理好香港的命脈──集水區及水塘、水庫。

3. 港島和九龍以前其實是割讓給英國的,從條約上看英國擁有港島和九龍的主權,不過新界則是租用的,不擁有主權。但兩者加起來整個香港也太小,小到什麼地步呢?小到淡水無法自足、沒有淡水水源(淡水河、淡水水庫)等等。

4. 而水是生命之源,至關重要。最開始的時候,香港處於百萬人口級別以下,水源問題還不是很突出,而1937年人口首次突破100人之後,水源問題就越來越嚴重了,到了新中國建國時香港已然200萬人,水成為香港最大的約束條件,土地反而不是!

5. 港英政府也自知獲取香港土地的手段很不光彩,擔心大陸方面會因為特殊原因而停止香港香港供水。為了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香港就設立了眾多的郊野公園,以便於吸收、保存天然的降水,然後彙集到水庫,以防萬一。

6. 也就是說,香港雖然土地資源極寶貴,但當時水源更為寶貴,因此用寶貴的土地用來去收集更為寶貴的淡水,是划算的。設立如此之多的郊野公園,最初目的其實是在於水,於什麼環保、什麼綠化不是最直接的關係,這些都是後來附加的說法,最初目的是港英政府以己之腹度我國之心,擔心大陸可能採取斷水措施。

7. 哪知道大陸方面一直將香港定義為同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停止過對香港的供水,而且還為了應對香港人口的不斷膨脹,專門修建了東江工程。可以說,新中國建立之後,香港的人口雖然至今膨脹了將近4倍,但淡水從來沒少過,幾乎全部由大陸的東江工程滿足,郊野公園最初規劃的目的就失去了意義。

8.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郊野公園的規劃當然不方便去更改。現在回歸已經20年了,香港郊野公園的原初使命可以宣告終結了,過度的郊野公園規劃也沒有必要保持了。因此,香港443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園中,將近200平方公里是具備開發建設條件的,這些土地可以逐漸釋放出來,改善香港居住空間、發展空間過於狹小的問題。

9. 另外,原來香港與大陸之間邊界線,設立了寬達1.5公里的邊防禁區,以防止逃港人潮。現在兩地的落差越來越小,甚至大陸很多方面已經超過香港,逃港也已經成了歷史名詞。

10. 因此,1.5公里寬的禁區將考慮縮窄到0.5公里寬,這樣就可以釋放出20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上述郊野公園可以釋放出的合計有220平方公里的新增可開發建設用地,這幾乎相當於現在香港建成區面積280平方公里的79%

11. 這幾乎新增了一個香港。當然,不是說這220平方公里會一下子全部放出來,這個土地資源的釋放會以合適的速度逐漸進入市場。但無論如何,香港土地市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質變已經拉開帷幕。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給特區的信(258)-水比土地更珍貴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1月19日 
​下午8:21

主旨: 給特區的信(258)-水比土地更珍貴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doe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朋友嘗試以下面各種不同分析去令群組內其他成員同意:郊野公園神聖不可侵犯是一個僞命題。

2. 請看看以下的舊聞:可以清楚「水資源」在極度短缺而人口不斷猛增時的重要性。連結:
1963年香港水荒 四天供水一次
2013-09-09 15:50:11|來源:金羊網
  水桶,手提,肩挑,挨擠着排成漫長的人龍慢慢地蠕動,看着水龍頭一點一點斷斷續續滴進桶裏,心底憂慮着這桶水究竟還能熬多久。黯然神傷,無可名狀,這一刻,時間定格在1963年的香港。
  這是一個夢魘的年頭,開埠以來罕見的旱災籠罩上空,河塘幹枯,田園龜裂,依靠天雨和水塘解決飲水的舊習岌岌可危,水庫積蓄僅夠43天食用。港英政府施行嚴厲制水措施,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僅有4個小時,全港上下頓時一片恐慌。
  用飛機布散乾冰人工造雨失敗,宗教團體舉行祈雨法會不見功效,臨渴掘井挖出的卻是絕望的泥漿,當局租用油輪每日奔赴珠江汲取淡水,水荒依舊難以平息。制水期間的分秒必爭,「樓下關水喉」的呼喊聲不絕於耳,一家人停工、停學輪流排隊取水的場景每天上演着,做飯、洗澡、洗衣都是問題,鍋碗盆瓢隻要能裝水都派上用場,全港三百萬個水桶疊起來比太平山還高1913倍;鄰里之間為水不時爭執反目,小則流血送醫,大則賠上性命,對簿公堂;水價一路飆升,一碗叉燒飯才5分錢,一小桶水卻能賣到5元錢,各行各業停工裁員,市民苦不堪言,20萬人被迫遠走他方「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去,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沒水荒」的歌謠不脛而走。
  196531日,被譽為「香港人的生命線」的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正式供水,香港水荒成為了遙遠的曆史。
  攝影/蒙敏生  /陳偉璧  fotoe.com提供

大公報報道香港制水
2014-07-04 01:53:16|來源:大公網|我要分享
「樓下閂水喉呀!」香港六七十年代制水期間,常聽樓上居民開窗大叫。香港於1842年割讓給英國後,1895年降雨量只及正常一半,當局遂於當年4月起採取每天供水三至四小時措施。最惡劣的情況發生於1963年,全港水塘存水量只夠供應四十多天,政府遂於當年52日起,將每天供水時間由四小時改為三小時,其後減至隔日供水四時,一度再縮水至每四日供水四小時。這段制水日子足足維持一年多。(相信很多七、八、九十後若非重溫歷史,很難想像當年情況)
當其時,一家總動員輪街喉,在街上大擺水桶陣,各類盛水器如水桶,水缸,水盆以至水煲等比比皆是。當時水喉直徑不過2吋,上層水喉較窄。低層住戶人人開喉取水,上層住戶水壓不足,往往要等樓下取完水才開始儲水,結果紛紛大叫「樓下閂水喉」。
  香港中央圖書館正舉行香港制水歷史回顧,主題就是「樓下閂水喉」。選取多幀當年新聞資料,包括196351日《大公報》消息:「明起再制水日供三小時,兩周內不下雨將隔日供水」;514日標題是「本港目前存水量,僅夠四十三天用」;530日標題是「每四日供水一次」;531日的標題是「各類水桶價格暴漲,居民爭購出現長龍」,北角有老太婆講好買一個大水桶是五十元,錢不夠回家取,返抵時竟加到六十五元!61日標題「忘記閂水喉,主婦被罰」。68日標題是「慳水演講比賽今天比賽」。
  水荒造成人心慌。有見及此,在中央政府支持下,1965年起東江水供應香港。大公報率先公布這一消息。1965421日大公報:「今年夏天不制水,目前每天用水三分二來自東江。」
  • 責任編輯:大公網

4. 香港既沒有天然湖泊或河流,也缺乏大量地下水源,為滿足發展需求,我們一直面對着開拓穩定及充足水源的艱巨挑戰。多年來,香港已開發了一個龐大的雨水收集及貯存系統。現時,香港約有三分一的土地被規劃為集水區,用作收集並貯存雨水。大部分集水區範圍亦與郊野公園範圍重疊,並受到《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5. 本港過去十年的全年總食水需求量均超過920萬立方米,本地雨水收集量僅佔總食水用量的二至三成,遠不足以應付龐大的用水需求。此外,香港的降雨量並不穩定,波幅可相差約2億立方米不等;加上地勢大多起伏不平,要收集及貯存珍貴的雨水更是難上加難。

6. 早在1960年,香港政府已意識到單靠貯存雨水不足以應付急劇增長的食水需求,而向廣東省購買淡水是最便捷的解決方法。19601115日,政府與廣東當局達成協議,每年從深圳水庫輸入2,270萬立方米原水。

7. 香港政府和廣東當局經多番磋商,終在1963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並在同年年底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撥款興建。香港則興建大型抽水站、水管和隧道,將東江水分送到香港各區。

8. 香港與廣東省政府簽訂東江水輸港協議,使香港自1982年起得以享受24小時無間斷供水。第一份協議於1960年簽訂,至2017年,兩地政府一共簽訂了10份供水協議。所有協議均根據香港的食水需求預測而制訂,當中已考慮到人口增長、工商業需求和香港集水區預計集水量等因素。

9. 請留意上面第四段這兩句的特別含義:「大部分集水區範圍亦與郊野公園範圍重疊,並受到《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10. 用極端簡單的式來說,香港早已將自己的集水區(可能達二、三千平方公里,即兩至三個香港的陸地總面積),經大陸當局同意下,移形換影,擴展至東江兩岸(請細想當中的意義:大陸早已以「不一樣的方式」讓出兩、三千平方公里給香港,只是港人抱殘守缺,不懂運用手上的資源)。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8112日 下午7:28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57)-如何理解「五十年不變」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13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8年1月4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257)-如何理解「五十年不變」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1月3日 下午7:24
主旨: 給特區的信(257)-如何理解「五十年不變」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doe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朋友傳來「鄧小平文選」中的一篇文章,說非常值得大家細味。表面上看似一篇輕鬆的普通談話,實則是對中國(包括港澳臺及海外華人華僑)跟著的幾十乃至一百年發展的提示。朋友說不是因為他是鄧小平,而是內容確實字字鏗鏘。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有人會認為他只是得個講字,但政治家成功的地方是十多億人受到他的感召,「腳踏實地」地做出成績來。

2. 內文第(4)段中提出兩個穩定的重要:『一個是政局穩定,一個是政策穩定,兩個穩定。不變也就是穩定。如果到下一個五十年,這個政策見效,達到預期目標,就更沒有理由變了。所以我(鄧小平)說,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對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策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還會不變。當然,那時候我不在了,但是相信我們的接班人會懂得這個道理的。

3. 若果三十年前一般人看到此文,都會視之為八股文章。但現在看來,實際上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4. 鄧小平: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1987416日)
20150318 17:59:20 新華網  來源: 鄧小平文選
  『(1)今天沒有別的,同大家見見面,快兩年時間沒有見面了,應該對你們道道辛苦嘛!
  你們委員會工作了一年零八個月,靠大家的辛苦、智慧,工作進展是順利的,合作是好的,這樣香港會過渡得更好。我們的一國兩制能不能夠真正成功,要體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裡面。這個基本法還要為澳門、臺灣作出一個範例。所以,這個基本法很重要。世界歷史上還沒有這樣一個法,這是一個新的事物。起草工作還有三年時間,要把它搞得非常妥當。
  (2)今天我想講講不變的問題。就是說,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國以後五十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五十年。我還要說,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香港的地位不變,對香港的政策不變,對澳門的政策也不變,對臺灣的政策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五十年也不變,我們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政策也不變。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來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幾十個國家,那時我們恐怕還是在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們國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時人口是十二億至十二億五千萬,國民生產總值就是一萬至一萬二千億美元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是共同富裕,那時候我們叫小康社會,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會。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基礎,再過五十年,再翻兩番,達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準,在世界上雖然還是在幾十名以下,但是中國是個中等發達的國家了。那時,十五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就是六萬億美元,這是以一九八年美元與人民幣的比價計算的,這個數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我們實行社會主義的分配制度,不僅國家力量不同了,人民生活也好了。
  (3)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什麼條件呢?第一條,需要政局穩定。為什麼我們對學生鬧事問題處理得這麼嚴肅,這麼迅速呢?因為中國不能再折騰,不能再動盪。一切要從大局出發。中國發展的條件,關鍵是要政局穩定。第二條,就是現行的政策不變。我剛才說,要從我們整個幾十年的目標來看這個不變的意義。比如說,現在我們國內人們議論雇工問題,我和好多同志談過,犯不著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我們在,可以再看幾年。開始我說看兩年,兩年到了,我說再看看。現在雇工的大致上只是小企業和農村已經承包的農民,雇工人數同全國一億多職工相比,數目很小。從全域看,這只不過是小小的一點。要動也容易,但是一動就好像政策又在變了。動還是要動,因為我們不搞兩極分化。但是,在什麼時候動,用什麼方法動,要研究。動也就是制約一下。像這樣的事情,我們要考慮到不要隨便引起動盪甚至引起反覆,這是從大局來看問題。重要的是,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辦法發展我們的經濟,有開拓的精神,而不要去損害這種積極性,損害了對我們不利。
  (4)一個是政局穩定,一個是政策穩定,兩個穩定。不變也就是穩定。如果到下一個五十年,這個政策見效,達到預期目標,就更沒有理由變了。所以我說,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對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策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還會不變。當然,那時候我不在了,但是相信我們的接班人會懂得這個道理的
  (5)還要講一個不變。大家對於中國黨和中國政府堅持開放政策不變,很高興,但是一看到風吹草動,一看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又說是不是在變了。他們忽略了中國的政策基本上是兩個方面,說不變不是一個方面不變,而是兩個方面不變。人們忽略的一個方面,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共產黨領導。人們只是說中國的開放政策是不是變了,但從來不提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是變了,這也是不變的嘛!
  (6)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老早就確定了的,寫在憲法上的。我們對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策,也是在國家主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制定的,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誰能夠制定這樣的政策?沒有哪個人有這個膽識,哪一個黨派都不行。你們看我這個講法對不對?沒有一點膽略是不行的。這個膽略是要有基礎的,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才制定一國兩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許兩種制度存在。沒有點勇氣是不行的,這個勇氣來自人民的擁護,人民擁護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忽略了四項基本原則,這也是帶有片面性嘛!看中國的政策變不變,也要看這方面變不變。老實說,如果這方面變了,也就沒有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要保持香港五十年繁榮和穩定,五十年以後也繁榮和穩定,就要保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個特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對香港、澳門、臺灣問題的處理,就是一國兩制這是個新事物。這個新事物不是美國提出來的,不是日本提出來的,不是歐洲提出來的,也不是蘇聯提出來的,而是中國提出來的,這就叫做中國特色。講不變,應該考慮整個政策的總體、各個方面都不變,其中一個方面變了,都要影響其他方面。所以請各位向香港的朋友解釋這個道理。試想,中國要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的。要真正能做到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以後也不變,就要大陸這個社會主義制度不變。我們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要保證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證整個政策不變,對內開放、對外開放的政策不變。如果這些都變了,我們要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準、在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目標就沒有希望了。現在國際壟斷資本控制著全世界的經濟,市場被他們占了,要奮鬥出來很不容易。像我們這樣窮的國家要奮鬥出來更不容易,沒有開放政策、改革政策,競爭不過。這個你們比我們更清楚,確是很不容易。這個不變的問題,是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而且我相信,到本世紀末、到下世紀還要議論。我們要用事實證明這個不變
(7)現在有人議論,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在收。我要說,我們的物價有點問題,對基本建設的投資也收緊了一點。但問題要從全域看。每走一步都必定會有的收,有的放,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總的是要開放。我們的開放政策肯定要繼續下去,現在是開放得不夠。我們的開放、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膽子要大,要堅決。不開放不改革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建設沒有希望。但在具體事情上要小心,要及時總結經驗。我們每走一步都要總結經驗,哪些事進度要快一點,哪些要慢一點,哪些還要收一收,沒有這條是不行的,不能蠻幹。有些人看到我們在某些方面有些緊縮,就認為政策變了,這種看法是不妥當的。
  (8)一國兩制也要講兩個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裡允許一些特殊地區搞資本主義,不是搞一段時間,而是搞幾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確定整個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否則怎麼能說兩制呢?那就變成一制了。有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人希望中國大陸變成資本主義,叫做全盤西化在這個問題上,思想不能片面。不講兩個方面,一國兩制幾十年不變就行不通了。
  (9)美國記者華萊士曾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大陸現在的經濟發展水準大大低於臺灣,為什麼臺灣要同大陸統一?我回答說,主要有兩條。第一條,中國的統一是全中國人民的願望,是一百幾十年的願望,一個半世紀了嘛!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統一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不是哪個黨哪個派,而是整個民族的願望。第二條,臺灣不實現同大陸的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別人拿去。現在國際上有好多人都想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一旦臺灣同大陸統一了,哪怕它實行的制度等等一切都不變,但是形勢就穩定了。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海峽兩岸的人都會認為是一件大好事,為我們國家、民族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10)還想講點基本法的起草問題。過去我曾經講過,基本法不宜太細。香港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香港現在就不是實行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制度,這樣也過了一個半世紀了。現在如果完全照搬,比如搞三權分立,搞英美的議會制度,並以此來判斷是否民主,恐怕不適宜。對這個問題,請大家坐到一塊深思熟慮地想一下。關於民主,我們大陸講社會主義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當然,如果政策搞錯了,不管你什麼院制也沒有用。對香港來說,普選就一定有利?我不相信。比如說,我過去也談過,將來香港當然是香港人來管理事務,這些人用普遍投票的方式來選舉行嗎?我們說,這些管理香港事務的人應該是愛祖國、愛香港的香港人,普選就一定能選出這樣的人來嗎?最近香港總督衛奕信講過,要循序漸進,我看這個看法比較實際。即使搞普選,也要有一個逐步的過渡,要一步一步來。我向一位外國客人講過,大陸在下個世紀,經過半個世紀以後可以實行普選。現在我們縣級以上實行的是間接選舉,縣級和縣以下的基層才是直接選舉。因為我們有十億人口,人民的文化素質也不夠,普遍實行直接選舉的條件不成熟。其實有些事情,在某些國家能實行的,不一定在其他國家也能實行。我們一定要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11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說明: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中央確實是不幹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幹預。但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難道就不會出現嗎?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難道香港就不會出現損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夠設想香港就沒有幹擾,沒有破壞力量嗎?我看沒有這種自我安慰的根據。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大家可以冷靜地想想,香港有時候會不會出現非北京出頭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過去香港遇到問題總還有個英國出頭嘛!總有一些事情沒有中央出頭你們是難以解決的。中央的政策是不損害香港的利益,也希望香港不會出現損害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事情。要是有呢?所以請諸位考慮,基本法要照顧到這些方面。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幹預不行。幹預首先是香港行政機構要幹預,並不一定要大陸的駐軍出動。只有發生動亂、大動亂,駐軍才會出動。但是總得幹預嘛!
       (12)總的來說,一國兩制是個新事物,有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事情。基本法是個重要的文件,要非常認真地從實際出發來制定。我希望這是一個很好的法律,真正體現一國兩制的構想,使它能夠行得通,能夠成功。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71228日 下午6:2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56)-回歸理性討論(3)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1223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