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17)-高地價政策(4)








於是規劃就不簡單是規劃,而是政治角力,中間還有需要平衡政府收入,促進經濟發展,與環保組織及壓力團體的週旋。這種迂迴曲折的規劃模式,市民、政府及整體社會,需要付出相當高昂的代價!!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11月10日下午10:30
主旨: 給特區的信(17)-高地價政策(4)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回歸前,英國人在取得香港一個世紀內,並沒有什麼城市規劃可言,一直到 1949年大陸新政權成立後,因大量人湧入香港,除了小部分有錢人外,更多的是難民,窮人,這些人來到香港之後便在市區邊緣和山邊建造寮屋居住。

2. 
寮屋衛生惡劣,火災頻頻,終於在19531224日聖誕節發生了石硤尾大火令5萬多人無家可歸,事件最終導致了香港公共房屋的誕生。一年之後,即1954年港英政府就在火災原址石硤尾興建了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石硤尾邨http://s1.zhimg.com/misc/whitedot.jpg接着港英政府便開始大量興建公共屋邨。但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選擇興建公共屋邨的地點有點亂來。當時香港還很空礦,無所謂,但以現在來看就是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了。

3. 不久之前,新鴻基以69.1億港元投得的前北角邨臨海商住地皮,日後建成後的住宅,相信價錢會超過25,000元一平方呎。但過去幾十年都只是作為廉租屋邨之用(還好是一般平民百姓都有機會以低亷租金,居住在如此交通便利的貴重地皮上)。

4. 
港英政府時期的另一重大城市規劃問題--富人同窮人混居。(此情況今時今日,因為市區重建計劃而變得更加嚴重。)當然當時華富邨旁邊並沒有貝沙灣,但廿年後不遠就有了私人的置富花園。撇除華富邨這樣在當時看來是山旮旯的屋邨外,其他特別是在市區的屋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人同窮人混居情況。表面上好像可以令不同階級人士混雜居於同一區份,可以減低貧富分化;但却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窮人的生活成本。 

5.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能入住公共屋邨的人其實並不算特別"窮",而真正窮的是新移民與夾心階層(未有機會住補助房屋,而飽受貴租及環境惡劣的人士)。

6. 
當年香港作為殖民地,有被收回的風險,英國人就算知道香港地少人多,也不可能像當年新加坡的李光耀總理那樣將地產變相"國有化",只保留少部份高端豪宅作為私人市場。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讓這隻會生金蛋的鵝,在有限的時間中生更多的金蛋,就產生了「高地價政策」這樣的怪胎。

7. 84年中英聯合聲明之後,規限了港英政府賣地更助長了香港樓價的飛升,同時這不但縛住了城市規劃的手腳,同時港英政府也不願作什麼規劃了。這造成回歸後的一系列問題:如醫院不夠、商業區不夠,CBD租金高企等等。

8. 
港英政府期間另一樣影響深遠的是"丁屋丁權"問題。1967年「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計劃發展新界,為了得到新界原居民支持,港英政府於197212月推出"小型屋宇政策":年滿18歲,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請一次於認可範圍內建造一座最高3層(上限27呎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的丁屋,而無需向政府繳付地價。這項原本為短期措施的特權政策,令到新界城市規劃受到極大影響。

9. 
基於以上所述,回歸後特區政府面對的是一個「城市規劃的爛攤子」,再來一個「97金融風暴」,為本身已矛盾重重的社會帶來更大的矛盾,特區政府是寸步難移,爛攤子未收拾又何來規劃可言。但董建華却仍緊盯住高樓價政策,這個嚴重影響民生的大問題。

10. 
就「八萬五」這個政策本身單獨而論,可以造福市民,可惜董建華運氣不好,遇上了沙士,這不但讓反特區政府的各反對派拿樓價大跌來大作文章,同時他也動了「地產商的乳酪」:不是說好了50年不變?怎麼一來就要改革?不是說為了香港平穩過渡後舞照跳嗎?

11. 
內外夾擊,再加上五十萬人的怨氣不但令董建華黯然下臺,更是嚴重地影響了特區政府的施政,規劃從何而談?這導致了西九文化區連同舊啟德機場的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拖延。而更嚴重的是03之後為了挽救樓市而推出的種種,事後看來「矯枉過正的樓市措施」,不但造成今日的樓價飛升問題,同時令到規劃變得亂七八糟。

12. 
特別是市區重建造成嚴重的富人同窮人的混居。在香港真正的窮人是上面已提過的新移民與夾心階層,這些人上不了公屋(或在排隊中)為了工作方便大多數租住於市區的唐樓或劏房,甚至板間房、床位、籠屋、棺材房等等,因資源分配不均,引至嚴重的社會矛盾頻頻出現。

http://s1.zhimg.com/misc/whitedot.jpg
13. 土地是特區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對特區政府而言,最便捷的規劃就是賣給地產商發展。紅灣半島本來是私人參建的政府「居屋」計劃,於20028月落成,但於同年11月,特區政府為了挽救地產市場而宣佈停售居屋,8.64億港元將紅灣半島業權賣回參與發展項目的地產發展商新創建集團(新世界發展旗下)和新鴻基地產。此舉曾一度引起極大爭議,更被強烈批評有「官商勾結之嫌」。

14. 
作為香港的支柱行業,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政府當然想把市區閒置地皮賣給私人發展,可是香港的各種壓力團體常常加以阻攔。在這巨大的政治壓力下,再加上特區政府的低民意支持率,舊啟德機場跟西九這種肥豬肉反而變成了燙手山芋。

15. 
於是規劃就不簡單是規劃,而是政治角力,中間還有需要平衡政府收入,促進經濟發展,與環保組織及壓力團體的週旋。這種迂迴曲折的規劃模式,市民、政府及整體社會,需要付出相當高昂的代價!!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3年11月8日下午5:59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1)- Don’t Kill Fannie and Freddie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10月26日至11月8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