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10月23日 下午6:48
主旨: 給特區的信(99)- 民主的真諦與實現方式(3)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so@cso.gov.hk>, "Mr. John Tsang" <fso@fso.gov.hk>, "Mr. YUEN Rimsky" <sjo@doj.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s. TENG Yu Yan" ,hd@1823.gov.hk, tellme@1823.gov.hk
日期: 2014年10月23日 下午6:48
主旨: 給特區的信(99)- 民主的真諦與實現方式(3)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so@cso.gov.hk>, "Mr. John Tsang" <fso@fso.gov.hk>, "Mr. YUEN Rimsky" <sjo@doj.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s. TENG Yu Yan" ,hd@1823.gov.hk, tellme@1823.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王正緒(之前誤寫為緖)繼續指出:事實上, 如果不是英國在上世紀末以來經濟實力的急劇下降, 和倫敦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其內部各個地區之間的身份衝突, 不會如此迅速地激化(應是指北愛分離主義者、蘇格蘭父投等)。 如果不是臺灣在經濟領域中和大陸、韓國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 內部的收入差距拉大,年輕世代的焦慮感上升, 太陽花運動也不會獲得那麼強烈的民主原教旨主義色彩。
2. 在中國大陸,不少人有一定程度的制度焦慮, 其抵抗和思考的方式往往也是民主原教旨主義的。 這些人常常想像中國應該立刻進行多黨選舉,同時過分理想化、 浪漫化地理解在臺灣、香港發生的街頭政治行動。
3. 嚴肅的研究表明,一方面, 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以社會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另一方面, 民主從來都是具體的,永遠是一項運行中的工程。
4. 街頭政治、青年政治具有強大的衝擊力, 但是往往受困於單一的訴求、 無法認識到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的複雜性。 各個打著漂亮旗幟的社會運動, 也常常顯示出多數參與者被少數激進分子綁架的局面。 任何人批評紅衛兵運動都可以信手拈來,卻難以發現, 今日的街頭運動,也可以是同樣的盲目與衝動。
5. 因為《大革命與舊制度》一書, 法國的貴族思想家托克維爾近年來廣受關注。他的另外一本著作, 對理解民主政治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在《美國的民主》一書中, 他發現民主制度良好運作,有賴於公民實實在在地對本地、 本社區事務的參與。換句話說,街頭的抗議與遊行, 乃至多黨競爭的選舉、議員在議會裡的慷慨陳詞,固然高端大氣地上 檔次,卻不是民主政治的精髓。實實在在地對市鎮、鄰裡、 社會事務的參與,才培養了公民的政治美德(civic virtue),為選舉和競爭奠定民主的基礎。
6. 這代表建設民主政治的另一重要傳統,最顯著地表現在普特南的《 讓民主運作起來》以降的有關論述。義大利(普特南的研究)、 北歐、波黑(羅斯坦的研究)、印度(瓦西裡等人的研究) 等地的實踐都表明,要獲得良性的民主政體(quality democracy),先要建立良好的社會基礎。
7. 拉美等地方民主實踐的經驗也表明,民主化是有順序的。倒著進行, 即先建立全國性選舉的實現方式,是不可行的。 而中東和北非從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的經驗表明, 激進的民主運動並不能帶來民主,更多可能是帶來政治失序。
8. 在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如火如荼的時節, 臺灣一位資深的政治評論員說,如果任由學生運動癱瘓臺灣的政治, 阻撓臺灣參與東亞地區的經貿整合,結局就是臺灣經濟的衰落、 臺灣社會的菲律賓化。臺灣失去未來, 則受損的正是參加運動的這些臺灣青年一代。
9. 在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今天, 占中運動也有用民主的議題壓迫、 阻撓香港其他治理和發展議題的能力。
10. 占中運動具有民主與表達的價值,但它作為一個政治行動, 能否帶來民主的勝利則遠未可知。相反, 作為一個震盪力巨大的社會運動,它是否會擴大香港社會的裂痕, 波及香港的經濟競爭力、社會秩序、民生水準,則值得認真考量。
11. 剛結束王正緒這篇文章之前,朋友傳來一張「 Negotiation」的簡圖(附件),可供大家參考。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4年10月22日 上午11:53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98)- “泛珠”十年 互利共贏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年10月22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吳穎嫻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