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78)-執政黨何以避免二次革命(4)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9月18日 
主旨: 給特區的信(78)-執政黨何以避免二次革命(4)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副本: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 "Mr. John Tsang" , "Mr. YUEN Rimsky" , "Mr. Tsang Tak Sing" , "Mr. Anthony Cheung" , "Ms. TENG Yu Yan" hd@1823.gov.hk, George Luk , George1 Luk , George2 Luk , George3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蔡霞在文章中繼續說:--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引起我們思考:西班牙能夠和平實現民主轉型離不開國王胡安.卡洛斯的特殊影響力和特殊作用,而我國的政治文化傳統和現實社會結構都決定了我們沒有這樣的結構性人物。

2. 
從民主政治發展過程看,經過300多年的時間,事實上在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上發展出具有不同宗教文化傳統背景的民主理念及其模式:新教倫理文化的自由主義民主及天主教倫理文化的承認服從權威與以集體權力制約權威相輔相成的民主。西班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文化國家。天主教認為,政治可以是
權主義(authoritarian)的,需要有權威來領導,但從來不是極權主義(totalitarian)的。

3. 在天主教文化中,政治共同體不是一種嚴格的壓制性制度,而是一種變通性的制度安排,它要求的服從能夠帶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完善。天主教民主觀中對國王權威的理解,使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以一種良好的天主教風格使他的象徵性統治與民主結構既相輔相成又有所交迭,共同構成西班牙的民主憲政體制。這一體制結構中包含國王、政黨、選舉、議會、公共輿論和歐洲式的民主制度,這就使國王獲得超越社會政治紛爭的權威力量來協調矛盾。

4. 
但中國有這樣的超越世俗社會政治歧見的結構性人物嗎?當我們在憲政改革進程中出現了這樣的危機時刻,我們有類似的力量來進行協調嗎?中國沒有。中國沒有宗教、沒有國王。正因為如此,當改革中出現大的社會危機時,什麼東西才能獲得這種超越性的力量來化解社會危機?

5. 我覺得就是兩條,一條是普適價值。這次在十八大報告當中,把民主、平等、自由、法治、公正寫進去了,這值得我們很好地推進和大書特書。確認普適性價值,就推進民主政治中的重大問題達成基本共識,對於中國和平實現憲政改革具有極端的重要性。第二條是憲法,西班牙在民主進程中的修改憲法是各黨派參與,經過全民大討論,最後公民投票通過。因此各黨派都承諾在憲法框架內參與政治談判,參與民主進程。中國現在的這個憲法是不行的。

6. 
而我們現在的憲法,是主要由執政黨主導起草和修改,想改就改了,缺少廣泛的社會公認。因此,我們要制定嚴格的社會廣泛參與憲法修訂的一種法定制度和操作程式,以此提升憲法的高度權威性。這就使普適價值和憲法權威可能成為未來改革中用於凝聚社會力量、規範社會行為的思想和法治基礎,以使中國社會避免大革命、避免大的社會危機動盪。

7. 然而有的人以民主模式不具普世性來否定民主趨勢和民主價值的普世性,並且反過來要把自己已經僵化過時的理念強加於社會民眾,打著政治旗號推出貌似神聖正確的一些僵化觀點來為中國的民主政治設置底線。然而,中國社會民眾對這樣的僵化教條在心理上早已十分反感,這就非但難以在政治底線問題上達成一致認識,反而使執政力量與社會民眾在心理上的相互容忍程度日趨降低,社會政治信任危機日甚,和平推進民主憲政改革所需要的共同心理基礎相當脆弱。正因為如此,把形成共識作為和平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條件,以和平實現憲政改革,就顯得尤為緊迫、尤為重要。

8. 這就需要執政黨放開眼界、拓展思想空間,以博大的政治胸懷,尤其是高層的思想解放,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黨的歷史轉型,使執政黨的思想觀念、組織形態、運轉機制等都更加適應中國社會民主政治不斷發展進步的需要。一是要發展黨內民主,從傳統的政治集團轉向現代的政黨組織;執政黨,二是要堅持先進的政治價值理念的追求,遏止內部某些人因追逐利益而把拖入功利集團的政黨蛻變傾向,真正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這一民族大義至上。由此,才能真正把握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執政領導主動權。總之,只要確立了大的基本理念,至於執政黨領導中國推進憲政民主建設的技術性問題都是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9. “
人生和世界,都如一個棋局,死棋還是活棋,有時候就在自己手裡。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yyj/article_2013012475752_3.html

10. 希望以上及之前幾篇,引述自大陸的中外學者言論,不會令北京的態度有所逆轉;觀察這麼多年,相信執政當局會有信心堅持行之有效的路線。而正如先前多次提及的Francesco Sisci(中文名字:郗士,1988由倫敦大學派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留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首位外國留學生)的早年文章: PART 3: Beijing's great Hong Kong experiment  By Francesco Sisci Mar 9, 2006  from Asia Times Online
http://www.atimes.com/atimes/China/HC09Ad02.html
中提到香港在大陸的民主化進程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所担擋的重要角色(基本上跟海內外民主人士相當一致,只是因應國內外的複雜形勢,步伐未必能跟足本地泛民的理想進度而矣。)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4917日 下午5:20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77)-執政黨何以避免二次革命(3)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916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
吳穎嫻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4917日 上午11:20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76)-執政黨何以避免二次革命(2)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916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
吳穎嫻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