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星期二

給特區的信(70)-國家安全的不同詮釋(2)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8月19日 下午6:47
主旨: 給特區的信(70)-國家安全的不同詮釋(2)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副本: "Mr. John Tsang" , "Mr. Tsang Tak Sing" , "Mr. Anthony Cheung" , "Ms. TENG Yu Yan" , hd@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過去曾數次引用意大利學者Francesco  Sisci 在 Mar 9,  2006  from Asia Times Onlinehttp://www.atimes.com/atimes/China/HC09Ad02.html
的文章PART 3: Beijing's great Hong Kong experiment,用以解讀為何北京,希望香港能循序漸進地邁向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可惜部份港人急於求成,忘記民主制度並非一蹴即就,他們往往說那是爭取了數十年,却仍是在拖拖拉拉;不如大家看看美國的改革及制度演進。

2. 正如在「給特區的信(2-5)-美國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是如何進行政府改革的?(1-4)」,引述馬駿等人的研究,以當年(1890年至今)美國的強大,國家及政府的各種制度,都仍是須要一步步不斷改進。

3. 讓我再引述他們在摘要的最後幾段:

『11. 選舉民主並不能使得政府和政治家是負責的(Ma2009Ma & Hou2009)。19世紀末20世紀初既是美國歷史上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轉折時期,也是美國歷史上政治腐敗的高峰期。貪污受賄、收取回扣、巧取豪奪、偷盜欺詐、內部人交易等形形色色的醜聞充斥著那個時期的美國社會。

12. 倪星、程宇的論文《美國進步時代的廉政建設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對進步時代美國社會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描述,剖析了導致腐敗的主要原因,系統介紹了當時美國所採取的反腐措施。他們認為,美國進步時代改革對中國的啟示在於,治理腐敗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進行系統的制度設計,強有力地打擊各種腐敗。反腐敗的進程和效果不僅依靠政府的努力,更有賴於社會和公眾的參與。反腐敗不可能一蹴而就,廉政建設必須持之以恆。

13. 以上論文遠未能完全曩括進步時代改革的全部內容,如在普選制度、公務員制度改革等方面進步時代的改革也是可圈可點的。同時,進步時代的改革也存在著種種不盡人意的地方。在這些論文中,作者都努力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分析進步時代改革的成功經驗及不足之處,並初步地討論了中國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和教訓。

14. 總之,無論進步時代在某個領域的改革是否成功,它都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借鑒之處。同時,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研究能夠推動中國公共行政學學者反思自己的使命,反思自己的研究,科學而且深入地研究中國轉型的各種治理問題,為國家的成功轉型提供可行的建議。正是通過積極介入進步時代的改革以及其後羅斯福新政時期的改革,美國公共行政學才進入了其發展的黃金時代。




15. 我們可以看到,參考前人經驗,獲得「後發先至」的可愛之處。香港各種社會發展、公共治理、政治演進,表面上未必對本港帶來最好的結果,但所付出的學費,却往往會為大陸的城市進程帶來寶貴的經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末段是個人多年觀察所得,世界上是没有免費午餐,可能香港撑得住,亦大有可能一蹶不振)』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415
主旨: 給特區的信(41)- 無奈(3)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副本: "Mr. Tsang Tak Sing" , "Ms. TENG Yu Yan"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Francesco Sisci 八年前的一篇文章,仍然適合現時的社會情況。當年他對中國各種估算(政經及社會民生方面),以今天來看,其實是過於保守。

2. 但一部份激進人士,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無視現實。比較可惜的是其他較温和人士,為了被「道德高地」所壓,不得不跟着走;可說是香港的無奈。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4411
主旨: Re: Fwd: 給特區的信(40)- 我們的社會需要讚賞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47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
吳穎嫻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325
主旨:香港的願景(65)- 重溫香港的長遠規劃(10)- 從不同戰畧高度看這問題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請參考以下這位外國朋友的分析:-
PART 3: Beijing's great Hong Kong experiment
By Francesco Sisci 
Mar  9,  2006  from Asia Times Online
http://www.atimes.com/atimes/China/HC09Ad02.html

可能因為他是外國人,可以比較抽離一點;能夠客觀地、現實地去看本港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部份市民所說的:所有、所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源於本港未有全面民主選舉這個議題上。

(1)跟據外國的經驗,中國的進步及現代化,會帶來大規模的城市化,可能達70%或更高一點。

(2)隨着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聲便會增加。如何可以平穩、非暴力方式,過渡到民主制度呢?(大陸很多學者,不論是當地的或是海歸派,幾十年來都在研究這個問題)。

(3)超過十億的相對富裕的城市人口,如何可以平穩地,從現有的制度,過渡到民主制度,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If the experiment proceeds with success in Hong Kong, it could be expanded elsewhere in the country; if not, then corrections could be introduced and the process slowed down.

For now, it is not proceeding as expected because in Hong Kong many want to push ahead the timetable of "Beijing's experiment" and attain full-fledged democracy while Beijing is still unprepared.

Full democracy in Hong Kong could bring in local rulers opposed to Beijing's politics, and this could create much fri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and that in Beijing. In that case Hong Kong could become a fifth column of political destabilization in China, something Beijing could not tolerate. Therefore Beijing will try to avoid a hostile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to prevent things from spinning out of control.

Things should proceed as Beijing plans, not as Hong Kong plans. Hong Kong, according to Beijing, will be consulted, its opinions wi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but Hong Kong people must understand it is not only the destiny of their territory at stake, it i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of the whole of China.
(為何本地及海外民主派人士,那麼高調談論「六四」這問題,不惜衝着香港及大陸政府而行,不是希望大陸同胞亦可「循序漸進地」獲得更大程度的民主嗎?)

(4)這樣香港便成了中國走往未來的重要參考。若果香港的循序漸進,民主化過渡模式,沒有太大、或太多問題的話,北京便有信心讓全中國早點逐步推行民主及制度化。政治,這衆人的事,從來都是需要大家作適度妥協的。

(5)作者在末段說:香港及本地政治爭抝,不單只是關乎本地,亦是關乎全大中華的政治前途。問題是,香港人希望中國的前景如何,及想以何種情況達到?(People in Hong Kong and the local political forces, then, hold an important key for the future of China. Their daily political struggles are not only about the local constitution, but about the political future of Greater China. So the issue is, what future do Hong Kong people want for China, and how do they want to achieve it?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1114

主旨: Re: 香港的長遠規劃及行動(13)- 急需解決的問題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1027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姚一風 代行)




----- Original Message -----

從︰ George Luk 
收件人︰ Mr. Li Wei ; Mr. Donald Tsang 
傳送日期︰ 20111027

主題︰ Re: 香港的長遠規劃及行動(13)- 急需解決的問題

Dear Messrs. Li/Tsang,

相信目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2017年順利過渡到民選的特首及其管治班子。(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特首應是指他及其代表的整個管治團隊)

大前題是現時的實際情況:-泛民各派系(尤​其是掀頭的激進派)與北京、隣近省、市政府,本地公務員及建制各派及商界的關係,不能否認是差了一點(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各走極端,常常對着幹):

(1)怎樣制訂所有各黨派都滿意的提名機制,才不會事後,落選人士再提不同意見及反抗聲音,輸打贏要呢?

(2)若然泛民以極少數的多數票當選,北京一定要跟從選舉制度,委任這個人為特首(否則會引發憲政危機)​。因為全世界都覺得那是理所當然,否則便不是民主選舉。

(3)那麼管治班子人選,包括各司、局長,將會是由當選的特首提名,按基本法由中央任命。另外行會成員、​副局長、政治助理、各司、局長辦公室主任及中央政策組成員也將由新特首委任。若北京否決部份提名,改由北京選派其他有能之士取而代之的話,那便會被本地及外國的所謂民主人士,認為是借故令新特區政府難以施行其政策。

(4)由於與其他黨派、公務員、各地(省、區、市、鎮等地方)政府及北京中央各部委的關係不太融洽;相信難以以幾十人之力,統率十多、廿萬公務員(包括紀律部隊)及政府資助機構員工。相信會變成名副其實的跛腳鴨政府,不消兩個月便跨台。

(5)激裂抗爭,遊行示威,議會內每有提案,定必反對,打拉布戰,粗言惡相,這些所謂出位舉動,並非某些人(激進泛民派)的專利;到時的​反對派及其支持者(數目可能比目前的泛民多得多),亦會採取相同的反對手法,更出位的情況也未可料。

(6)到時投資者撤出,經濟下滑,失業大軍大增,資產價格下跌。那時民意很快便會逆轉,而傳媒亦可能以編輯自主為由,大加抨擊。將會是親者痛,仇者快;非港人之福。亦令數千萬海外華僑心痛,因為他們大多數以香港為唐山。

(7)但决不能因而拖慢本地及全國的民主進程,必須以最短時間,去改善各方之間的關係

(8)但如中東、非洲、高加索地區、前南斯拉夫地區、甚至現時經濟極差的西歐等等;派系之間;種族之間;新移民與原居民;擁有居留權與未有居留權的;99%與1%(​http://www.occupytogether.org/  OWS: Occupywall street​最先提倡的)之間,並非短時間兩、三年可以解決。

(9)但要落實民主、自由、平等、公義、人權、法治,亦是絶不能拖延的。5年時間,希望各方能同心協力去走好這步棋。

(10)其實現屆、下屆特區政府、北京及週邊地區政府,泛民各派系,及所有關心香港的人士,亦應大力加以協調。希望能大大減低2017及其後的普選所帶來對香港、大珠三角及全中國的影響。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