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跟回郵的連貫性,現將整封電郵一起post上網,(給特區的信49-51)早前已經放在此網誌上。#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4年6月6日 下午6:40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49)-不可解決的矛盾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先生:
5月25日至6月5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
Cc: "Mr. Tsang Tak Sing" , "Ms. TENG Yu Yan" , George1 Luk
Date: 05/06/2014 08:48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52)- 資源(5)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大家都是社會上的精英人士、達官貴人或大忙人,
2. 知識經濟是世界一體化的經濟,資源的開放觀是從地區到全球,
3. 資源動態平衡觀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在人與自然大系統中,
4. 今天我們對自然資源保證的估計,必須考慮高技術因素的影響。
5. 盲目的資源悲觀論是沒有根據的,
6. 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實際發展成果表明,
7. 在人類經濟活動中,各種各樣的資源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
(一)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質資源和自然過程,
➀ 從資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劃分為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
➁ 再生資源,即在人類參與下可以重新產生的資源,如農田,
➂ 非再生資源(或耗竭性資源),這類資源的儲量、
專有資源,如國家控制、管轄內的資源。
共用資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資源等。
8. (二)社會經濟資源和技術資源:-
➀ 自然資源、
➁ 技術資源廣義上也屬於社會人文資源,
➂ 按資源用途分類
㈠ 農業資源
㈡ 工業資源
㈢ 信息資源(含服務性資源)
9. 按資源可利用狀況分類:-
㈠ 現有已確定的資源,即已經被認識及/或開發的資源。
㈡ 潛在資源,即尚未被認識,
㈢ 廢物資源,即傳統被認為是廢物,而由於科學技術的使用,
10. 資源系統的特點:-根據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認知度,
A. 自然資源分佈的不平衡性和規律性;
B. 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無限性(現實資源是有限的,
C. 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
D. 自然資源的系統性等。
Regards,
George Luk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
Cc: George1 Luk
Date: 03/06/2014 10:35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51)- 資源(4)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籠統的說,萬事萬物(包括人類),從來離不開自然界及文化/
2. 烏托邦,也稱理想鄉,是一個理想的群體和社會的構想,
3. 反烏托邦主義是一個虛擬想像的境界,反映的是與理想社會相反的,
4.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對某種資源利用的時候,
5. 資源系統觀是資源觀中最核心的觀點。
6. 以新的資源觀看待資源問題時,
(一)資源的有限性與無限性問題
自然資源就其物質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類認識、
(二)資源大國與資源小國問題
分析一國的資源情況既要看到巨集觀上綜合經濟潛力巨大的因素,
(三)資源的有用性與有害性問題。
(四)資源的量與質問題。
7. 資源是相對於人類認識和利用的水平來區分層次的,材料--能源-
8.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來發展」的。
9. 到了現代,人類逐漸學會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
10. 總之,人類從學會利用材料資源再到能量資源到信息資源,
Regards,
George Luk
From: | George Luk |
To: |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 |
Cc: | "Mr. Tsang Tak Sing" , "Ms. TENG Yu Yan" , George1 Luk |
Date: | 30/05/2014 08:46 PM |
Subject: | 給特區的信(50)- 資源(3) |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包羅萬象的各種資源(財富、知識、經驗、技術及其積累, 只是其中部份要素),影響着整個地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人類作為其中一個物種,在其短短的歷史裏( 相比地球的悠久歷史而言),各種資源可說支配着我們所有歷史、 文明和演化進程。
2. 網上有很多資料、文章關於它,非常發人深省。《辭海》 對資源的解釋是:“資財的來源,一般指天然的財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資源的定義是:“所謂資源, 特別是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時期、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 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 上述兩種定義只限於對自然資源的解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 “勞動和土地,是財富兩個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義是:“ 其實,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 只是取其意思,不涉任何意識形態)
3. 馬克思、恩格斯的定義,既指出了自然資源的客觀存在,又把人( 包括勞動力和技術)的因素視為財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來源。可見, 資源的來源及組成,不僅是自然資源,而且包括人類勞動的社會、 經濟、技術等因素,還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識) 等資源。據此,所謂資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 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 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或者說, 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 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石油資源、人力資源、 信息資源等。
4. 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 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 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5. 《經濟學解說》(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將“資源”定義為: “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投入”,這一定義很好地反映了“資源” 一詞的經濟學內涵,資源從本質上講就是生產要素的代名詞。“ 按照常見的劃分方法,資源被劃分為自然資源、 人力資源和加工資源。”
6. 對自然資源的看法,歷來都是以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為基礎的。 從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勞力經濟階段」、「自然經濟階段」和「知識經濟階段」。
7. 勞力經濟階段:
勞力經濟是指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勞力資源的佔有和配置。 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類開發自然資源的能力很低。 對多數資源來說, 短缺問題並不突出生產的分配主要是按勞力資源的佔有來進行, 勞動生產率主要取決於勞動者的體力。
8. 自然經濟階段:
傳統經濟學往往把農業經濟叫做自然經濟。從資源學的角度, 所謂自然經濟就是指工業經濟,「 即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自然資源的佔有和配置」。 由於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開發自然資源的能力不斷增強, 使得大多數可認識資源都成為短缺資源。 儘管19世紀以來工業革命的完成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但鐵礦石和煤、石油等發展機器生產的主要資源很快成為短缺資源, 開始制約經濟發展,因此, 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自然資源的佔有, 生產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資源的佔有來進行。
9. 知識經濟階段: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產業為基礎產業的經濟, 其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智力資源的佔有和配置。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科學成果轉化為產品的速度大大加快, 形成知識形態生產力的物化,人類認識資源的能力、 開發富有資源替代短缺資源的能力大大增強。因此,「 自然資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
10.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這三個階段中,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天命論、 決定論、或然論、征服論等多種認識階段與相應的處理方式, 才進入到協調論的現代,即人、 自然和技術這個大系統應該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在工業時代, 人類對資源採取耗竭式的佔有和使用方式, 不斷使人與自然這個大系統產生強大震動。人與自然不能協調發展, 使得經濟不能持續發展,不斷出現能源危機, 導致人類生活不能穩步提高,時常出現巨幅漲落。
11. 進入到現代,人們逐漸悟出, 人類只不過是人與自然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要素, 必須和其它要素協調發展, 力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的關鍵在於「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12. 未再深入探討「資源」之前,請看看附件中肖喜學的一篇有關“ 蚊型地”與“牙籤樓”的文章。港人是否過份自我設限, 令發展及居住質素比其他大城市差呢?另可參看他的另一網誌:
资料:“牙签楼”围观指南 (圖片為主)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62844c1101018s7r.html
资料:“牙签楼”围观指南 (圖片為主)
http://blog.sina.com.cn/s/
Regards,
George Luk
From: | George Luk |
To: |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 |
Cc: | "Mr. Tsang Tak Sing" , "Ms. TENG Yu Yan" , George1 Luk |
Date: | 25/05/2014 05:18 PM |
Subject: | 給特區的信(49)-不可解決的矛盾 |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有些問題不一定有解決方法,但換個角度去思考, 矛盾衝突的雙方或數方,可以以較為輕鬆的方法去面對問題。
2. 泛民人士內,由最激進以至最温和各派系,已經包含不少派別; 親建制以至親北京人士,又有不少不同意見的派系; 還有中間偏左或右及無意見、無取向的,通通都會認為「只有自己」 的所作所為是最合理,意念最崇高。大家會各持己見,不肯退讓, 這在所有西方先進國家或地區,都不斷反覆出現, 亦是其中一個他們的發展速度會慢下來的原因, 有機會給新興經濟體追上。
3. 大陸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去追上西方先進國家,「 一洗過去二百多年的頹態」,令中國再次振興;自然有他們的道理, 為了目標,他們會把一切阻力掃除。而泛民又擁抱着他們追求的「 普世價值」,認為絶對不能為求「中興」而忽略了那些原則, 所以會「大纜都攪唔埋」。然則一切都取決於各自的實力, 及支持者的多寡;情況其實高下立見,故此泛民各派各出奇謀, 以極激的不同方式,爭取本地以至國際間的支持。 他們往往抱持不惜「玉石俱焚」的態度,因為大家,包括一般市民, 認為大陸不會過份強硬。
4. 議會內的角力、拖延,議會外的各種無日無之的抗爭, 為的都是要達到他們的「崇高理念」。但社會要付出極大代價( 這點還不太重要,正如各先進地區一樣, 這是發展道路上的必經之路)。另方面令大部份公職人員( 各級議員、官員、各級公務員、NGO、公務委員會成員、 各大公共機構等等、等等)事倍工半, 或因積壓過多而引至不必要的工作壓力,甚或出錯。 無論是因為時間資源、人力資源、時機的把握,以至其他因素, 都是令公職人員洩氣及效率不張的主因。固然資金、時間、 競爭力上損失,以至回歸後被批評為管治效率低等等詬病( 其實跟世界上很多政府相比,計及民主、自由、法治及公平、 公義等等尺度,香港已經是位於前列,只是港人的眼光太短淺吧了) 。
5. 實際上無打算以小小的電郵內容,去「說服」極端激進人士, 因為他們對於一直奉行的理念,哪有這麼輕易被動搖。寫的主因, 只是希望「給力」給所有「公職人員」,以及有接近理念的人。 以前曾數度提到, 他們及他們代為打理的公共資產乃港人的最重要資產。
Regards,
George Lu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