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

給特區的信(62)- 資源配置(4)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7月27日 下午2:55
主旨: Fwd: 給特區的信(62)- 資源配置(4)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副本: "Mr. John Tsang" , "Mr. Anthony Cheung" , "Mr. Tsang Tak Sing" , "Ms. TENG Yu Yan" ,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是今天跟朋友在whatsApp上的小小對話。牽頭是將附件中的地圖貼上,朋友間的基本對話內容沒有太大修改。

2. 當全世界都把「北方置地圖上方」而日本要如此安排(請看附圖)只能証明其内心虛怯已達到要用夜行口哨的小動作來壯膽了其實日本人是悲凉民族人聰紀律好團結奈何資源少地理上當了中國等國家的天然海嘯級防波堤大部份日本人都相信終有一天整個日本會沉到海底, 以這樣的背景看日本人可能會有客觀一點的看法。

3. 日本的人口是加拿大的4倍多,澳洲的五至六倍但靣積及資源則只有她們的幾十分之一。人的質素又高,徒呼奈何!

4. 若全球的新興國家的幾十億人(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現時的70億,增至約一百億),有了美英加澳的民主自由,敎育水準,國民質素幾十億新興的中產階層會對生活有要求。相信也要「上述四」的生活水準時,廿個地球的資源,也能以應付。平均一家三至四口,要两架車以上(視乎孩子是搭校巴還是自己揸車返大學)住一個五千至一萬呎的地段(Lot,居於三四千平方呎的「獨立或半獨立屋」,小朋友要念到碩士,博士。為数極多的專家预测,只要甚或不需廿年时間,便会出現這幾十億新興國家的中產人士,而現时欧美加澳日,加起來還不過幾億。面對這個情況,那时地球資源不知如何分配。

5. 香港這個超高密度的現代化及高生活水準的城市模式,將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否則只有用大规模戰爭去决定資源的分配另一方法,不讓新興国家爬升太快,讓她們慢一点追上來,讓她們慢一些獲得歐、日及英語系国家的「普世價值」或由美、英、歐、日等决定誰先行,誰慢些,先後有序地現代化,以避免国與国間大戰。好像第一及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戰勝一方去從新劃分版圖。

6. 香港的發展,不是自己吹噓自己,不單是為了港人,或為大陸樹立榜樣,還可以為所有新興国家作示範:一千一百平方公里,養活七百多萬人,並為全球五千多萬華人華僑的「潛意式」首都。(當然還要有廣東及大陸的support)。

7. 相比美加澳紐,港人的人均資源,可能只有她們的幾十至幾百份之一而矣!?若然這樣多元化的擠社會,無爭拗是不可能及絶對奇怪的事,爭吵及抗爭理應視為正常,否則香港便會變成另一個新加坡。有極高生活的水準及高度現代化,却沒有自己的「獨特個性」,人人做順民,也欠缺「泛民及反對派」常掛在咀邊的「普世價值

8. 另一個年青人在另一群組看了上面的段落後,有點發晦氣的說:「做新加坡囉,發展快,又有屋住,對港人嚟講夠啦,香港維穩不過為咗做新加坡之嘛」。這位青年已經為了「價值觀、發展」等等問題,跟他的舅父及家人在WhatsApp 上辯論多時。「理念不同,觀點各異,立場相距極遠,誰也說服不了誰」。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日期: 2014年7月23日 下午5:01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42)- 三小時生活圈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先生:

  你於2014年4月18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已轉交給本局。我們備悉你的意見,感謝你對高鐵香港段事宜的關注。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冼熙朗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日期: 2014年7月23日 下午5:14
主旨: Re: Fwd: 香港的願景(53)- 如何克服迷思(重發)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年7月20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日期: 2014年7月21日 下午5:25
主旨: 給特區的信(61)- 誤判形勢的代價極高(2)
收件者:

George先生:

7月11及13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日期: 2014年7月10日 下午12:3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57)- 資源詛咒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先生:

6月21日至7月9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c:  "Mr. Tsang Tak Sing"
, "Ms. TENG Yu Yan" , George1 Luk
Date:  09/07/2014 06:41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60)- 誤判形勢的代價極高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昨天一篇「經濟日報」的評論:「 公民抗命爭普選 恐變木馬屠城」,可讀性非常高:誤判形勢對特區的代價極高。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b79dbb72-5778-4b87-a2e0-f1b2bbfd5cec-464287?query=%E8%A2%81%E5%BD%8C%E6%98%8C%2CA
為了大陸的平穩高速發展,北京中央可以採取非常措施,去應付非常情況。

2. 有人可能會指出,香港新一輪政治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爭取無篩選的普選,並沒有顛覆政府及更換政權的意思,但如《論戰略性非暴力衝突》一書,就經常使用「結束暴政和給人民帶來和平和正義」和「使一個專制政府的權力失去效用甚至瓦解」這類型的話語,動機十分明顯,沒讀過的人還以為他們只不過是以和平的方式,來促進政治變革——非暴力鬥爭無非是代替武裝衝突的另一種手段,手段改變了,目的依然如一。


3. 當中最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公民抗命這一環節。作為非暴力鬥爭之中極重要的一環,公民抗命的嚴重性不只是違法或不違法這麼簡單,最重要的是,公民抗命會改變人們的服從模式,使他們不服從、反抗和不理睬政府的法律和法規,這對任何社會均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且不說香港法治得來不易)等於為社會日後埋下了一個巨型炸彈。

4.  這對在背後鼓動的國家,當然是不痛不癢,甚至有助它日後的介入,即令如此,《論戰略性非暴力衝突》的作者還是不忘給其讀者一個「溫馨提示」: 
宣傳這個武器是如此強而有力,始終存在着這樣的危險性,即如果使用不當,可能帶來巨大的間接損害。如果一個運動成功地改變了人們的服從模式,使他們不服從、反抗和不理睬政府的法律和法規,它可能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無政府主義。如果社會的機構被摧毀,那麼社會服務、法律和秩序、禮儀等可能無法維持,除非回到當初引發民主鬥爭的同樣的專制統治。

5.  連一向提倡開放社會的索羅斯(George Soros)也發現到,「封閉社會的解體不一定導致開放社會的誕生,而可能是持續解體,直到一個新的政體出現。這個新政體更類似倒台的政體,反而比較不像開放社會。」像俄羅斯(蘇聯)、埃及、伊拉克這些例子,實在多不勝數。

6. 大家試想想,整件事在中央眼中會是怎麼樣呢?連作者也可以信手拈來的非暴力抗爭書籍,難道中央沒有研究過,不知道背後的企圖嗎?既然在香港推動非暴力抗爭的成功機會不大,那麼中央很自然會想到顛覆的目標未必是港府,而是內地。

7.  再者,只要香港持續政治動盪,向中央擺出對抗姿態,便可影響台灣人的統一意向,足以一直拖住兩岸統一進程,延遲中國崛起,試問對美國來說,又怎會對這本小利大的策略不動心?

8.  因此,中央與港人對事情和形勢的解讀的落差,是令雙方關係惡化的主因之一:即是中央一定會從和平演變、國家安全方面去想,而支持抗爭的港人則認為這是和平抗爭、與中央討價還價,以為中央的警告只是危言聳聽、借題發揮。
9. 換言之, 「抗爭的港人認為這是一場試膽遊戲(chicken game),誰夠大膽便誰勝」,而中央早就把事情定性為一場 「國家級的政治戰爭」。由此看來,拉大中央與港人在形勢解讀上的落差,可能也是策略的一環。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