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星期一

香港的願景(55)- 迷思(3)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1月20日上午12:54
主旨: 香港的願景(55)- 迷思(3)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朋友提出一個非常大胆及聳人聽聞的看法:其實特區並非有太多「深層次矛盾」,亦不是想將問題諉過於人,推卸責任,而是小部份市民捨本逐末,不願正正式式地面對問題本身。香港的矛盾總不會多於特拉維夫—雅法 Tel Aviv-Yafo ,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馬賽,底特律及其他大城市。以過往的發展軌跡來看,北京不認為「西方式民主」,一定適合「中國國情」,而大陸、特區及海外大部份華人華僑,都覺得現今大陸的發展唔錯,無必要一定要跟足西方的步伐。這便是一切問題及矛盾的源頭:對於大陸應否跟隨「西方式民主」來發展的不同看法,而不是只着眼於「特區本身的民主進程」。若然再以「河水井水論」來討論,則引伸的問題便更多。

2. 他繼續說,特區的市民及社會發展,其實被兩個在「理念及價值觀認知上」完全不同的人群騎刧了。由於人們不太可能改變大陸的發展方向,却可以在「言論非常自由」的特區,不斷對大陸各地的事物發炮,制造兩地矛盾;另一方面對某程度上代表北京的公職人員,幾乎事事都加以衝擊、阻撓、拖延、反對,「為反對而反對」。只要看看由回歸前後直至現時為止,所出現的各種形式的抗爭,問題不一定出於特區政府官員或公務員身上,但所有公職人員,己經變成北京在港的「代罪羔羊」,社會各階層市民亦同時受害。

3. 有些時候現實是非常殘酷及相當諷刺的,「 認清問題」,並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正如人們知道自己患上癌病,並非代表一定可以治理得好;很多人知道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貧窮,亦不代表已經找到置富之道。現實」始終是要面對的,只是大家可以輕鬆點去面對,「自我綑綁等於自廢武功」,但人總是為了忠於自己的理念,不能解放思想。

4. 大部份大都會,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多倫多、悉尼、新加坡等等、等等,原來的市區在資源不敷應付時,都是向週邊地區擴展。本港却非常奇怪,若有人提出部份市民移居隣近地方,或從隣近地區輸入專才/勞動力,便被視為罪大惡極,出賣香港。據新加坡政府2012年的統計數字,常住人口約531萬,其中328萬人(62%)屬於本國公民,其他則屬永久居民或外籍勞工,有23%本國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方出生,永久居民約有53萬人。新加坡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不因外勞分薄本地公民的飯碗,反而在2010年首次超越700萬人口的香港,請點擊看她的人口數據:

5. 新加坡的總面積約710平方公里,水域約佔1.5%,由於土地狹小,過去60多年,已經從填海中獲得122平方公里土地,計劃在2030年之前,可能再填海100平方公里。香港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總面積約2755平方公里,水域約佔59.9%。還有隣近的深圳、東莞、惠州及於2016年接通的珠海、中山等地,都可合作作為香港的土地及人力資源制約的舒緩地,偏偏却是小部份港人不想合作的地方,以至令大部份港人都避免公開提及。香港人總是不能調整自己的心理 ,這是為什麼我們慢慢地從紐倫港(Nylonkong),輸給其他急速冒升的地方。



Regards,

George Lu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