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

香港的願景(74)-立體城市(3)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5月17日下午12:22
主旨: 香港的願景(74)-立體城市(3)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立體城市或垂直城市(Vertical City),將會是未來世代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横向平面式發展的都市如美、加、澳、西北歐甚或中東的卡塔爾(Qatar)、阿拉伯聯合酉長國(United Arab Emirates)等地,對資源日趨短缺的地球來說,是太奢侈了。

2. 跟據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 http://www.footprintnetwork.org/en/index.php/GFN/ 
2012數據,以下為部份人均資源消耗極高的國家(扣除自然生戀復原能力後),若然其他地球人都以同樣的生活方式,需要多少個地球才可應付:

F. 西北歐各發達國家:約2.6 - 4.65  - 以下是較高的丹麥的資料 :   

大部份這些國家都是城市化率最高的,人均GDP極高,他們的城市甚至全國,都是相對消耗資源較高的,例如美國其中較大的18個大城市,若全球各地人民都以相同方式生活,(紐約因集體運輸較發達,及作息空間稍多向高空發展,排最好的第一位,約需6個地球),至末位(第十八位的西雅圖,約需8個地球)

3. 港澳台没有個別資料。若歸入中國,會變為不太可信,應該是稍高於中國的1.20,請看以下: http://www.footprintnetwork.org/images/trends/2012/pdf/2012_china.pdf
日本及南韓約為2.35-2.60;新加坡則稍高(可能因國土小,跟本沒有生態自然復原能力所需的地方)為3.44。
以上所指出的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或地區,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大量耗費地球資源,制造先進與落後地區間及世代間的不公平[(generational unjustice,這一代消耗了下一、兩代人的資源),其不可持續性(unsustainability),甚至可能令地球無法自然復原]

4. 相對各大都市,港澳無論各式集體運輸及基建,休憩地方,各種各式公共設施,都是全球成本效益高、運作成本低、效率及使用率最高的。由於市區(urbanized)總面積細,樓層偏高但並不追求「鬥高」;因為太高的建築物會被「電梯槽」及「各種屋宇設備」佔用過多樓面面積,令實用率降低。電梯其實是一種環保、高效的垂直集體運輸工具(電動及可釋放大量地面空間),亦相對安全,有專家說每1千2百萬使用人次,才有一次意外,全球每天有幾十億人次使用,所以值得在安裝及維修上,用比較好的品牌及維修商。

5. 人口密集,不單效率好,衛星城市及小區的三通一平、五通一平甚或七通一平,所消耗的地球資源相對少,而效益高(所需寶貴的土地)、道路、喉管、管道、電線等等,甚至加上通訊系統的最後一哩接入用戶室內的(last mile),比起平面横向發展的地區少得多。若能適度提高規劃及設計標凖,人均作息面積增加,市民仍然享受到,極高質素的現代化城市生活,而同時節能減排及極其環保(以整體資源消耗而言,不是逐項好像做秀(show)的分拆式計算,當然每件事情都可以做得更好,但亦要照顧已經在極擠迫環境下生活壓力的市民感受)

6. 科學家在幾天前,發出嚴重警告,二氧化碳在大氣層的濃度,剛超過過去三百萬年來的最高水平 400 ppm 這個臨界點。

7. 環保分子和不少科學家認為,400 ppm 是造成無可挽救的全球暖化前必須警惕的重要關口。賓夕法尼亞州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曼恩(Michael Mann)指出,二氧化碳濃度以「地球歷史前所未見」的速度激增,值得關注。他表示,如循自然過程如自然碳埋藏和火山放氣釋放二氧化碳,得花上逾1年才達到這個水平,而如今僅100年,「快了100萬倍」。若想簡單一點理解,請看以下的簡單圖解:

8. 倫敦經濟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政策主管沃德(Bob Ward)表示,地球上一次有逾400ppm水平,已至少是300萬至500萬年前;那時候「氣溫較工業化時代前高2℃3℃極地冰蓋細得多,海平面高於今天約20公尺」。若再不及早行動,大家所認識的主要沿海大都會,可能不再存在了。

9. 未來二三十年,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會變成富裕的發達地區,城市化率會由現時的50%大增至70%以上,中產人口比現時以倍數增長。港澳的密集式發展,加上大珠三角都會區(9+2)的發展模式(密集的市區間,仍有美麗的郊外,可供欣賞遊玩),將會是未來全球人類享受高質素城市生活的最佳出路。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