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香港的願景(73)-立體城市(2)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5月9日
主旨: 香港的願景(73)-立體城市(2)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全球實際只有兩個真正的立體都市,就是香港(700多萬市民另加幾十萬遊客,主要作息玩樂都在約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及各衛星城市);澳門則是另一個中小型的立體城市[Vertical City:- 居民的起居作息及玩樂多是在十四層「約五十公尺的大樓」上進行的]

2. 澳門人有先見之明(或稱自知之明),他們懂得互利共贏之道,跟廣東省合作,共同開發面積比整個澳門,大幾倍至幾十倍的横琴、珠海各區以至中山,盡量將只有不足30平方公里,56萬人口的中小城市向四週推進,利用隣近地區,來增加自己的運作空間。產業亦轉趨多元化發展,不足十年,已經進佔亞洲人均生產總值頭兩、三位,比新加坡、香港、日本及很多歐美地區還要高。

3. 有些人會認為他們犧牲了某些高尚情操,或過份依賴內地,實則各取所需,互助互惠而矣。請再次看看城市市區的界定(請看第一頁的圖解):http://demographia.com/db-define.pdf  

4. 澳門就好像 Definition of Urban Terms 第一頁的 Central city,而香港則好像小型的 Paris Metropolitan Area 。兩地都是人口跟土地面積絶對不相匹配的高度發達地區,請再翻看 :http://www.demographia.com/db-worldua.pdf
便會發覺兩地的市區面積比人口相若的其他都市,小一半以上甚或最多只有其他城市的二、三十份之一。香港還好一點,有800多平方公里的農林郊野地方及千多平方公里的海域。

5. 好像歐洲的摩納哥Monaco,安道爾Andorra,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馬爾他Malta,聖馬力諾San Marino等小國或地區,由於環境及細小的疆土,自不然受制於強隣如法、西、德、意等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相對而言,港澳兩個特區,受急速冒升的中國影響,一點都不值得奇怪。

6. 據一月份日經新聞報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組成的「東協5國」,名目GDP 總值2014年將達2.436兆美元,首度超越台灣、南韓、新加坡和香港等亞洲4小龍的2.408兆美元。企業正紛紛布局東協5國,利用這波商機大發利市。南韓樂金公司(LG)已稱霸東協5國的平面電視、洗衣機和冰箱市場;三星電子正攻占手機市場;新加坡以星展銀行(DBS)為首的3大銀行,則搶灘金融市場。
相較下,1980年代迅速發展的亞洲四小龍,則因面臨少子化與老齡化等人口結構問題,加上內需成長乏力等因素,成長日漸減緩。 
我們不單只是受到國內的強大挑戰,來自「東協5國」及印度、中東的挑戰也不少。趁着兩特區仍有較顯著優勢,跟隣近省市融合,是不二之選。

7. 特區的極大優勢有以下數點:
A. 極其發達的第三產業
B. 具規模的貿易及環球金融網絡
C. 非常高效的人口密集城市的管理經驗(可以協助大陸及東協國家快速城鎮化)
D. 超高密度人口的整體城市規劃(市民仍可享不錯的現代化城市生活)
E. 除了擁有各種優質基建及樓房建設外,還有優良建築物內的屋宇設置(building services)
F. 優秀的地鐵及各類型的路面公共交通及室內垂直運輸設備(升降機及電動扶手梯)等等
G. 居民對擠迫環境的適應(是一種先進
地區
 生活而能容納得擠迫的特殊文化)
H. 各種商業運作的成本減低及效益提高(曾聽過有人說在某些外國地方,要駕駛幾公里才買到漢堡飽)

8. 上述C至H(可能還有其他),還牽涉到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平均個人佔用空間,直接影響各種地球資源及能源的消耗)請在以下鏈結看以美國為例的生活方式,約莫需要7-8個地球的資源才可支持其人均資源消耗,而其生態復原力,不及其消耗的一半:

9. 所以「中國夢」不能再重蹈歐美過去追求「美國夢」般的大量消耗地球資源。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ceo@ceo.gov.hk>
日期: 2013年5月6日下午3:40
主旨: Re: 香港的願景(70)- 公共政策研究
收件者: George Luk <gl2468@gmail.com>

George Luk 先生:

4月23日至5月6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