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星期一

給特區的信(169)-後QE大時代,多角度思考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7月27日 下午9:29
主旨: 給特區的信(169)-後QE大時代,多角度思考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僅以此提醒一下,希望不會擾亂大家的思緒。以下取材自本月廿四日「經濟日報」的兩篇文章,頗值得留意,另外有一些以前網上文章的摘錄,說明前美聯儲局伯南克的「911事件」後及「08金融海嘯」後的救市行動,「QE是否無須付出代價?

QE大時代美國額外儲備可大增貨幣供應 有央行可能破產
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發,時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當年底推出量化寬鬆(QE)買入按揭證券和國債,向市場注入1萬億美元,並大幅減息,以免美國進入經濟「大蕭條」。不久,美國此舉促使歐洲多國和日本等效尤,中國亦推出中國式「QE」,全球陷入QE救市大行動,量寬沒完沒盡。畢竟全球經濟未見大起色,由於美國加息退市,金融危機陰霾不散,有專家已提出QE陷阱警告,令人開始擔心QE最終會為經濟帶來甚麼壞影響。 

全球QE不停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辜朝明早前接受本地財經雜誌訪問,指出美國在次按危機後的QE,並沒有對症下藥,更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近年多次的QE行動,就是聯儲局向銀行買入大量國債,銀行從而獲得流動性,惟辜朝明指,銀行並沒有把這些資金放貸出去,而私人市場也沒有借貸意欲。(却在全球各地及不同市場投機炒賣)
  次按危機後,企業損失慘重,主張去槓桿化不再借錢,私人市場一直只在儲蓄。因此,新增的資金變成超額準備金,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美國通脹率繼續維持於較低水平。
  聯儲局發表了最新的地區經濟報告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然而,美國的官方數據一直被指「報喜不報憂」,例如失業率下降其實是由於國民放棄尋找工作而不被納入為勞動人口。所以,QE對振興美國經濟的實際成效備受存疑。
  有市場人士指,美國現時情況與日本迷失二十年有相似的地方,金融海嘯後,聯儲局把利率降至接近零,以刺激經濟,美國卻不見大有起色,通脹率仍然偏低,以某指標計算美國或可能已陷入長期經濟低迷,復甦力度不強。

美國額外儲備可大增貨幣供應 有央行可能破產
  本通訊社記者與身處美國財經評論作者楊衛隆做了專訪,楊氏曾經為本港一家收費電視主持財經評論節目,著作包括《金融海嘯系列》,近期著有《後量寬時代歐美中日經濟密碼》、《次按風暴高清面目》和《大國衰落》等。
  楊衛隆對環球經濟時局有多番大膽頗準確的預測,今年4月,他曾於網上撮文,指「現在的情況和97年幾乎一模一樣,樓市股市到頂,不能再升上去。」以及「中國債務危機急速惡化,全球經濟放緩……香港人仍不顧一切地入市」,楊氏卻預期股災將會來臨。
  不過,其後因資金南下出現「港股大時代」,但誰料到7A股爆發股災,港股單一曾暴跌逾二千點創紀錄。現時內地出口減慢,人民幣有貶值壓力,資金外流,A股拖累港股大跌等都顯示市場負面消息主導。

美國急於利率正常化 部分因樓市開始太熱
  對於美國零利率,楊氏有一番見解,「美國聯儲局急於利率正常化,部分原因是樓市開始太熱。現在,美國的超低利率對經濟的好處不大,基本上,超低利率已無存在價值。聯儲局還未加息,不是超低利率對經濟有甚麼作用,而是加息會怎樣打擊經濟。」樓市太熱要抑制,但加息或會引致超級通脹,對經濟影響深遠。

QE後遺症或令銀行破產 通脹或轉跌為升
  辜朝明提出的QE陷阱,是針對現時美國銀行體系中的2.6億美元的額外儲備,銀行如果把這些資金全數放貸而有承接的話,即時會令貨幣供應增加18倍,有機會引致通脹率暴升。
  不過,筆者認為「超級通脹」未出現原因很多,包括工資未有大升。
  這時聯儲局加息,若向銀行出售債券,美國債息抽升令債券價格下跌,持有大量美債的其他國家將大受牽連。
  據美國財政部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持有美債金額增至1.27萬億美元,辜氏預期,債券價格下跌或會使各地央行破產。而楊衛隆也認同資產泡沫可以令到國家和銀行破產,即是QE會間接令到一些國家和銀行破產。


2. QE大時代美債有爆破危機 美不怕債息升 內企持美債受挫
美國投資大戶伊坎(Carl Icahn)近日發出警告,美國加息或會引爆債市泡沫。 

美國債息上升 對中國影響非常嚴重
  財經評論作者楊衛隆接受訪問指,美國債息上升,對美國的影響不大,對中國的影響卻非常嚴重。美國國債達到18.3萬億美元,看來好像美國加息就會增加美國國債利息的負擔。
  不過,事實上,這18.3萬億美元的國債已經發了出去,無論美國加息與否,這些國債都不會增減利息開支。
  「那就是說,美國不怕國債債息上升,只有投資者害怕債息上升。」
  首當其衝的,是持有大量美債的中國。美國財政部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債金額增至1.27萬億美元,為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企業大多持美元計價債券,債券息率向上,債券價跌,將影響企業盈利。「美國債息上升可能會刺破中國企債泡沫。」楊衛隆認為,美國國債存在爆破危機,將為中國企業帶來威脅。
  「不要以為加息一兩厘不會有甚麼影響,債市對利率的反應十分敏感。」但他指,目前無法預測其受影響程度,因為中國經濟的透明度很低,要到了美國真的加息,從中國企業的反應中才可以得知企業對債券息率上升的承受能力,而他認為,影響將會非常嚴重。
  市場上亦有指,美國此舉屬政治考慮,美國加息引致債息上升,間接大挫中國有意成為經濟強國銳氣,以限制中國於亞太區以至歐洲政治勢力擴張。尤其在亞投行成立以後,美國為穩住世界經濟龍頭地位,避免中國坐大,於是與日本聯手重新掌控亞太區政治及經濟主導位置。

 美息正常化應加5厘 中美角力停不了
  楊氏指,美國利率正常化應該加息5厘,可是,美日息差5厘會引發日圓套息活動,資金流入日本借入平錢,再走出海外投資,推升市場對日圓需求,令日圓匯價急升,打擊日本經濟。
  「美國會給時間讓日圓匯價大幅度貶值,讓日本經濟復甦。」美國與日本均沒有加入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以是次美國加息行動,兩國聯手為中國在亞洲提升影響力而作反擊。
  美國帶頭牽起金融戰爭已經不是新鮮事,去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導致油價大跌,半年內由每桶100美元下跌至每桶60美元,由於俄羅斯聯邦政府收入的近一半來自油氣銷售,價格下跌令俄羅斯步入金融危機,經濟打擊十分嚴重。


3. Remarks by Governor Ben S. Bernanke
Before the National Economists Club, Washington, D.C.
November 21, 2002
Deflation: Making Sure "It" Doesn't Happen Here 
Excerpt of speech :
Curing Deflation
Let me start with some general observations about monetary policy at the zero bound, sweeping under the rug for the moment some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issues.
As I ( Ben Bernanke) have mentioned, some observers have concluded that when the central bank's policy rate falls to zero--its practical minimum--monetary policy loses its ability to further stimulate aggregate demand and the economy. At a broad conceptual level, and in my view in practice as well, this conclusion is clearly mistaken. Indeed, under a fiat (that is, paper) money system, a government (in practice, the central bank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agencies) should always be able to generate increased nominal spending and inflation, even when the short-term nominal interest rate is at zero.
The conclusion that deflation is always reversible under a fiat money system follows from basic economic reasoning. A little parable may prove useful: Today an ounce of gold sells for $300, more or less. Now suppose that a modern alchemist solves his subject's oldest problem by finding a way to produce unlimited amounts of new gold at essentially no cost. Moreover, his invention is widely publicized and scientifically verified, and he announces his intention to begin massive production of gold within days. What would happen to the price of gold? Presumably, the potentially unlimited supply of cheap gold would cause the market price of gold to plummet. Indeed, if the market for gold is to any degree efficient, the price of gold would collapse immediately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invention, before the alchemist had produced and marketed a single ounce of yellow metal.
What has this got to do with monetary policy? Like gold, U.S. dollars have value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are strictly limited in supply. But the U.S. government has a technology, called a printing press (or, today, its electronic equivalent), that allows it to produce as many U.S. dollars as it wishes at essentially no cost.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U.S. dollars in circulation, or even by credibly threatening to do so, the U.S. government can also reduce the value of a dollar in terms of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is equivalent to raising the prices in dollars of those goods and services. We conclude that, under a paper-money system, a determined government can always generate higher spending and hence positive inflation.


4. How Bernanke got the nickname “Helicopter Ben” & why it matters right now  :-  from an 2010 article on the subject
Fed Chairman Ben Bernanke tackled the topic in a  November 2002 speech, which laid out deflation risks and possible policy responses. Speaking then as a new Fed governor, Mr. Bernanke also delved into non-Fed actions that could be used to fight deflation.
But the speech is remembered less for its thorough treatment of the topic than for a single passing reference to a helicopter.
Each of the policy options I (Ben Bernanke) have discussed so far involves the Fed’s acting on its own. In practi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deflation policy could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onetary and fiscal authorities. A broad-based tax cut, for example, accommodated by a program of open-market purchases to alleviate any tendency for interest rates to increase, would almost certainly be an effective stimulant to consumption and hence to prices. Even if households decided not to increase consumption but instead re-balanced their portfolios by using their extra cash to acquire real and financial assets, the resulting increase in asset values would lower the cost of capital and improve the balance sheet positions of potential borrowers. A money-financed tax cut is essentially equivalent to Milton Friedman’s famous “helicopter drop” of money.
Of course, in lieu of tax cuts or increases in transfers the government could increase spending on current goods and services or even acquire existing real or financial assets. If the Treasury issued debt to purchase private assets and the Fed then purchased an equal amount of Treasury debt with newly created money, the whole operation would be the economic equivalent of direct open-market operations in private assets.這是否等如免費午餐?聯儲局將如何退市?

5. 現時在中、港市場上,好像正在上映着「托沽」遊戲;各大行分析亦分別扮演着重要角式。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724日 下午5:29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66)-網上關於「惡意做空者」的一些傳聞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716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168)-其他"國家隊"是如何運作並退出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7月23日 下午9:11
主旨: 給特區的信(168)-其他"國家隊"是如何運作並退出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朋友傳來一則關於成熟經濟體,在救市後如何運作並退出的文章,未知可否供大陸作近期救市後的參考:

2. 美國: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8——20124
2008年,金融動盪加劇,雷曼兄弟宣佈破產,美國財政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聯邦儲銀行召集華爾街金融巨頭進行了為期3天的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金融市場動盪。美國政府通過不良資產救助計畫TARP等援助方案,向許多大型金融機構注資。其中,美聯儲聯合美國十大銀行成立700億美元平准基金,用來為存在破產風險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確保市場流動性,阻止次貸危機進一步加劇。此外,還投資2250億美元購買“兩房”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此後,財政部逐步從救市計畫中退出,包括出售手中持有的花旗集團等金融機構的股票等。美國財政部20123月宣佈,已經完成出售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美國納稅人因此獲利250億美元,此舉是美國政府從金融危機期間的救市政策退出的重要一步。
  
3. 韓國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1990——200717
韓國股市平准基金設立於1990年,資金來源最初以證券公司為主,之後擴大到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基金、公共團體和上市公司,並於19966解散。此後2003年,韓交所、韓國證券業協會、韓國證券保管中心共同設立了總值4000億韓元的投資基金,其中韓交所出資50%,這部分投資在20062007年間賣出,收益超過三倍。
  
4. 臺灣地區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0——20077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促使台當局醞釀成立一個常態性的金融穩定機制。19997月,臺灣當局提出設立 “國安基金”的設想,2000年經臺灣 “立法院”通過後正式問世,是一種以公權力來保證實現行政意志的經濟管制行為。臺灣股市平准基金規模為5000億新臺幣,其中3000億由中國臺灣當局控制的四大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公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和“郵政儲金基金”)投入,另外2000億由當局以所持有的官股向金融機構融資而得來。20019時,國安基金曾創下面值的虧損額共768億新臺幣的最高額。直到20078月,利用當時臺灣股市的大好行情,該基金才全部出清,最終盈利37億新臺幣。

4. 中國香港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1998——20024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香港聯繫匯率和香港股市受到立體式襲擊,在港元兌美元匯率急速下降的同時,恒生指數也下挫至6500點附近,香港特區政府動用了1181億港幣的外匯基金進行接盤,經過半個月的較量,最終恒指以7829點告捷。2002年,香港外匯基金在盈利1100多億港元的情況下,通過盈富基金將港股平穩地轉交回投資者手中。
  
5. 德國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8——20135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全球金融危機拉開序幕,德國部分大型商業銀行由於購買了大量美國次貸資產受到嚴重衝擊實際上幾乎所有全球的中大型銀行/金融機構普遍都被拖落水,香港的雷曼迷債只是全球蒸發掉的數十萬億美元財富的極微量部份)全球各國紛紛採取各種措施支持銀行間市場,刺激經濟增長。德國政府出臺了一攬子措施,保護和支持金融市場。德國通過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法案,成立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200810月,金融市場穩定局(FMSA)在法蘭克福成立,主要目的:
The financial market crisis and, above all, the subsequent insolvency of Lehman Brothers in the USA and Germany in September 2008 made it necessary for governments to intervene to rescue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Asia, coordinated intervention by central banks to support interbank markets and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s to support the real economy were accompanied by legislation to stabilise the financial markets. As early as 2008, the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adopted a comprehensive package of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financial markets by passing the A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inancial-Market Stabilisation Fund (Financial-Market Stabilisation Fund Act (FMStFG)) , thereby creat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sation Fund (SoFFin). Th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sation Agency (FMSA), based in Frankfurt am Main, was established in October 2008 in order to manage SoFFin and to implement and monitor the fund’s stabilisation measures.
The FMSA started out as a legally dependent public-law association. In July 2009, as a result of the amendments enacted by th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sation Development Act, it was transformed into a Federal public-law agency with legal personality which reports to the Federal Ministry of Finance. The new version of the Act also extended FMSA’s powers by opening the way for the creation of bad banks. This made it possible to transfer  risk positions as well as non-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Under a special-purpose vehicle (SPV) model  structured securities could have been transferred. However, the SPV model has never been used.
這是一個專門用來管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的機構。2011年和2013年,德國商業銀行分兩次償還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所有的不具有投票權的股份。截至20135月底,德國政府在德國商業銀行的股份降至17.2%。德國商業銀行也成功渡過了危機。

6. 國家隊應該怎樣優雅地退出?
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所謂的逆市操作的“平准基金”運作效果很不理想,不僅起不到熨平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反而因其先天缺陷可能導致市場更大的扭曲。分析人士指出,即使設立“平准基金”,投資者也要對平准基金拋股退出有心理準備,前段匯金減持銀行股遭到非議,說明不少投資人對此認識還很不足,任何投資者、包括匯金和平准基金,都有權利自主決策何時離場。縱觀各國歷史,國家隊退與不退,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命題是,它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優雅地退出。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5721日 上午11:53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67)-北京強力干預市場?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5720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
吳穎嫻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7月21日星期二

給特區的信(167)-北京強力干預市場?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7月20日 下午9:35
主旨: 給特區的信(167)-北京強力干預市場?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摘自網上消息及資料:在全球各國股市的發展歷史上,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很多都遇到過被稱為“股災”的劇烈下跌。面對“股災”,政府是否應出手干預,應當如何干預,也一直是市場發展中受人關注的話題。

2. 成熟市場中,政府對“股災”並未袖手旁觀,會間接或直接參與股市調控從海外市場的情況看,股市出現短期大幅下跌的原因不外乎三個:經濟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金融體系風險引發股市波動;新興市場外資大規模流出帶來股市下跌。面對股市劇烈下跌,政府干預是必要的。干預不是為了影響股市的波動方向,而是因為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場高度關聯,要避免股市劇烈下跌引發系統性風險

3. 研究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可以發現,這些以市場機制為前提的經濟體,政府或者監管部門在“股災”發生時並未袖手旁觀,而是或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股市調控當中。最明顯的是19871019日,美國道鐘斯指數從開盤的2247.06 點下跌至 1738.74 點,當天下跌22.6%。危機當晚,美聯儲立即表態會全力保障市場流動性供應,同時與各主要國家共同降低利率,共同干預外匯市場以穩定美元匯率,使得這次“股災”並未演變成賣空的惡性循環。

4. 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衛戰”也被看作是成功應對危機的經典案例。199710月,國際炒家開始“圍攻”香港,紛紛做空港股和港幣。1022日至28日,恒生指數下跌3343點,累計跌幅達27%19981月,恒生指數已跌破8000點,仍遭受國際資的繼續打壓,到813日指數最低跌至6660點。香港政府為打破炒家套利計畫,轉變以往“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直接進入股市動用外匯基金購買恒生指數成分股和股指期貨,直接進入匯市買入港元並限制惡意賣空行為。
  
5. 香港政府堅決主動做的策略,使得國際炒家鎩羽而歸,恒生指數逐漸企穩回升,到19997月重上14000點。香港政府的直接入市干預一度引發質疑,但事後來看此舉成功維護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非常時期的大規模救市更是在十年之後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成為各國政府的普遍選擇。(請參考:1998年香港股災的啟示,在正確時點使用干預彈藥,連結: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50710/20150710102138706779710.shtml 

6. 有經濟學家認為,“股災”發生時政府救市要及時有效,防止“股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過大傷害。同樣處於經濟週期的拐點,美國1929年大蕭條的最大教訓是政府救助不及時,放任“股災”蔓延成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由於及時啟動注入流動性等,一度被稱為“百年一遇”的“股災”對實體經濟衝擊相對較小,經濟恢復較快。

7. 1987年十月尾發生的股災,美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汲取1929年的教訓(為了穩定市場),迅速行動起來,果斷干預市場;因為措施得力,市場恐慌情緒得以緩解,股市很快開始震盪上升,並在2年後回到1987年的高點。美國次貸危機中,美股大幅下跌,9月—12月道斯指數累計下跌31.2%聯邦政府在危機之始就介入救助,市場恐慌情緒緩解,美股20093月起觸底反彈。“從效果看,危機蔓延低於預期、美國經濟快速恢復。”
(請參考以下文件: 二OO八年第三季經濟報告金融海嘯會否令全球出現更嚴峻和漫長的經濟衰退?
連結:http://www.hkeconomy.gov.hk/tc/pdf/box-08q3-c1-1.pdf 可以窺看到當時全球性金融系統的大範圍危機,
  
8. 股票市場有自身漲跌規律。杠杆工具會放大波動。如果“股災”發在經濟週期上升期或降息週期,股市具有較強的恢復能力且調整較淺較快,有基本面或政策面資金面的支撐;但是如果“股災”發生在經濟週期下降期或加息週期,股市恢復力較弱且調整較深。  

9. 當市場失靈時,政府絕不能放任市場情緒的惡化,導致市場利益與政府效用的雙輸,必須以強有力的手段提振市場信心。從國際經驗看,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起因之一即是政府認為股市能自我修復、不應過多干涉;而近些年,在吸取了相關經驗教訓後,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央行都曾出手買入股票和釋放信貸以扭轉股市的暴跌;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人們意識到市場不再是完美無缺。因此,在危機時刻政府救市,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理論上的新進展。
  
10. 同時,金融風險還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救市舉措的出手須果斷、及時。如果市場從融資和交易功能弱化,進一步惡化到金融機構倒閉或遭遇擠時再出手挽救,那政府支付的成本、市場遭受的損失很可能會被幾何級放大。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717日 下午5:21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64)-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7
79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7月17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166)-網上關於「惡意做空者」的一些傳聞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7月16日 下午8:55
主旨: 給特區的信(166)-網上關於「惡意做空者」的一些傳聞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朋友傳過來的消息:『本周五是大陸本土期貨結算日,也是中證監指控有人惡意做空後的首個股指期貨結算日,市場視為中央救市的決勝日。Link http://m.blog.cnyes.com/My/moneytalks8899/Article2179460

2. 內地股指期貨市場已受中央嚴限,被視為「惡意做空者」已多被綁手綁腳,難以放肆。反觀場外的「戰火」更形兇險,在新加坡交易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同樣可對賭中國股市升跌,合約僅半個月的成交,已超過上月交投,硝煙四起。

3. 半月成交量 已超6月全月新加坡A50期貨的未平倉合約值,更直逼滬深300股指期貨。最新數據顯示,即月A50期貨未平倉合約為56萬張,以昨晚現價約11740點水平計,達65.77億美元,相當於408.3億元人民幣,與滬深300指數未平倉合約值僅相差106億元人民幣。

4. 新加坡A50期貨其實是與內地50隻重磅A股掛鈎的指數期貨,以內銀股為主,而滬深300股指期貨則與內地300隻重磅股票掛,所以新加坡A50期貨升跌跟足內地大市走勢,被視為外資賭A股升跌的主要工具。



5. 中央維穩出擊,外國機構大戶對中國股市仍審慎。若慢牛持續,估計中央會逐步退市;但再急跌,則預期推更多招數;倘股市急升及融資融券餘額急增,料中央急速退市及推冷卻措施。


 6. 外資對決,港人也涉足其中。港人愈來愈愛買A50期貨,參與人數及成交量同時急增,耀才指出,A50期貨現時日均成交量較年初倍增。新加坡A50合約交易量近半年顯著上升,由1月份日均約1,500張,急升至現時的日均3,0005,000張,「高峰時是1月份的逾2倍,A股波幅大、好炒。」

7. A50合約的保證金是1,320美元(約1萬港元),不少內地及香港個人客戶交易,每個客交易量不一,兩張至逾10都有。

8. A股市場走勢非常波動,故很多投資者都用新加坡A50期貨作對冲或投資,今年來該行買賣A50期貨的人數及合約成交張數都屢創新高,以本月首兩周情況預測,月底的合約成交張數料較6月份再多20%30%

9. 近期成交熾熱,新加坡的富時A50指數期貨合約頻現大戶蹤影據彭博社資料顯示,在上周三港股一度暴瀉逾2000點後,A50期貨在下午4時正,即連續錄得3500張、共1500張的合約成交,破歷來紀錄。

10. 入場費低至萬元 交易逾14小時新加坡A50指數期貨入場費僅及內地滬深300股指期貨的10%,故不少投資者都愛以A50貨來對冲A股的風險。


 11. 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進行買賣的新加坡A50期貨,每點價值為1元,只須千多元的保證金便能持有1張期貨合約。以昨晚為例,1A50期貨合約價值約1.17萬美元,若在銀河證券買賣,入場費(不計佣金)僅需約1,320美元(約1.03萬港元)。

12. 中證監多晚上出招 時間配合相對於A50期貨,內地買賣的滬深300股指期貨入場費明顯較高。由於每點價值300元人民幣,1張合約價值約120萬元人民幣。根據中金所要求,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為10%,入場費約12萬元人民幣。

13. 內地股指期貨不僅入場費較高,交易時段亦遠不及A50期貨。股指期貨交易時段只到下午315分,若收市後,中國或歐美市場有任何重大消息公布,投資者便不能夠即時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對冲。

14. A50期貨的早市及夜市兩段交易時間合共逾14小時由於夜市收市時段為凌晨2時,所以能夠銜接到中國股市收市後監管部門所發出的信息,甚至是歐美金融市場的消息,較股指期貨更加緊貼市況,因此成為外資賭A股升跌的主要工具。

15. 以上周為例,中國證監會多次於晚上時份宣布各式招數救市,投資者若要對冲現貨A股的風險,最佳做法便是買入或沽空A50貨。

16. 更重要是,只有內地投資者才能買賣股指期貨,但A50期貨的投資者卻涵蓋中資、港資及外資投資者,所以A50的參與者明顯較多。

17. 附件是另一網上討論,Link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4902058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athy_my_leung@had.gov.hk>
日期: 2015年7月10日 下午3:49
主旨: 轉寄: 給特區的信(164)-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收件者: 

George Luk : 

謝謝你於2015年6月29日、7月7日及9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梁美然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5年7月10日 下午1:57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64)-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5年7月9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附件:

跨境放空中國將會出現什麼戲劇性演出? 

2015-7-14 07:55 PM  onon2211發表

新加坡A50期指有六十萬口空單未平倉 跨境放空中國將會出現什麼戲劇性演出? 

接連陸股三天大漲後,陸股從此就一帆風順、萬里無雲了嗎?

雖然大陸政府明示暗示今年上證指數目標價4500點,但這個月其實有二個重要的關卡,一個是週五(7/17)陸股期貨結算,另一個是7/30()新加坡A50結算日,這二個重要的日子對陸股近期走勢影響特別大,要特別留意!

今天特別為大家留意新加坡A50未平倉部位,另外大陸公安將介入調查新加坡60萬口空單的動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新加坡A50期指 60萬張未平倉:附圖是於新加坡買賣的富時A50期貨指數走勢,成交及未平倉合約圖、走勢,跟A股上落,無甚特別,關鍵是未平倉合約數,6月中急升至逾60萬張。

這個合約每點為一美元,五點變動,即是一動就是5美元,以上周約萬三點水平計,60萬張合約值78億美元,約600億港元,當然這個期指不會跌到零,但以近日波動之大,沽空者能賺到一千五百點計,60萬張的利潤,就是9億美元,約70億港元。這個合約的下次結算日為730日,怎去憑此境外A50期指合約去惡意沽空淘利?

參考例子,不是1998年索羅斯等大鱷衝擊港股、滙市,而是1989年日本本土股市受跨境的新加坡的日經期指衝擊事件。這一衝擊,使日本本土的日經指數由32000高位,下挫至8000點始回穩,雖然這個大跌幅受很多因素促成,但推動這堆骨牌倒下的,是這個跨境的惡意沽空。

惡意沽空不是即興的,而是有精心部署的掠水行動,先於本土股市唱好、做多、買上,做到高位,帶動不少散戶入市後,便在海外市場沽空相關期指,由於是在海外部署,便不易為本土買上的股民察覺,亦容易逃過本土市場監管機構的法眼,新加坡市場有其主權,外國政府股市、監管機構是不易察覺以致去查簿,於是跨境沽空者,一如跨境犯罪,不易被查到。

查跨境沽空 只能靠公安出馬:惡意沽空者在累積到足夠的空單量後,就會在本土市場急賣現貨和借現貨來賣,加速推低指數,境外的期指亦自然下跌,到結算時便可大賺,等指數跌到一定程度後,再回頭到本土市場買回現貨還券,行動便完畢。

60
萬張未平倉合約是場內可見到的,場外期權或期貨合約還未計,如以常規的:場內一張合約,場外有6張合約計,60萬張場內合約,可以變出360萬張場內外合約,如能成功惡意沽空,利潤之大,可以將索羅斯1992年沽英鎊一役戰績也比下去。

以上是跨境的部分,跨期是今年的6月和7月境內、外期指,為求最大利潤,這些惡意沽空者是會連做兩個月的合約。由於這是跨境沽空,所以本土的證監等機構,是無能為力,只有由公安出馬,可作跨境調查。

今次負責調查惡意沽空的不是一般的公安,是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他是「獵狐行動2014」的副組長,和「獵狐行動2015」的組長,「獵狐行動」是中國追緝逃亡海外貪官的行動。孟慶豐跨境獵狐的行動網絡關係,在今時可派上用場。

查找出惡意沽空者,今是公安部責任,但怎樣使市場不被惡意沽空者頑抗搞局仍是中證監的工作。

另一殺着 說服星洲按金加倍:凡沽空,都要兩融(融資和融券),要借資金去買上股票和做作空期指的保證金,在套利時要借券賣空,以圖最大的賣空力道,因此中證監要求上市公司「五選一」:1)大股東增持、2)回購股票、3)董事和高層增持、4)股權激勵、及5)員工持股計劃,亦查處大股東及高管違規減持,目的是阻止惡意沽空者可以借到貨來沽。另外亦嚴查非法場外融資,以截止惡意沽空者的資金來源,有傳今時場外融資息已升至60厘。

不過,另一個殺着是能夠說服新加坡的期貨監管機構,將有關期指的按金加倍,強迫惡意沽空者自己平倉,以及交出在新加坡市場做沽空富時A50者名單。

7
9日,公安入駐,10日已發布有十多家企業和個人列入調查雷達,今周應有進一步發展,如果市況仍未能被穩定下來,則中國只有停市一招,而停市是要將上證綜合指數谷上4500點水平始停市,那時新加坡的富時A50期貨指數亦不能不停市,一直到730日結算,估計如這個7月合約是在4500點水平被迫結算的話,惡意沽空者應被重創,A股才可望甩脫今次精心部署的惡意沽空之難。

A50
期指730日結算 須緊盯:橫撇一筆,惡意放空者在放空股票時,也會不會沽空港期指?不一定是在香港做,可以在新加坡以至盧森堡市場做,港證監、港交所、商業罪案調查科又會否做做事?若不,則各位投資者宜執生自保,尤其是在新加坡富時A507月期指結算日:730日!


[ 
本帖最後由 onon2211 2015-7-14 08:02 PM 使用  編輯 ]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