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7月19日 下午9:30
主旨: 給特區的信(275)-一個管理學上的反思(2)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作為香港的大腦,立法會的70位議員及其背後的研究團隊是值得審 視的一群(當然還包括立法會秘書處的資源)。不是要未議先審視, 限制言論,而是要看看整個架構可以承受的工作總量。 當一個人或機構,超負荷工作時,所作出的决定,未必是最理想、 最合邏輯的,但後果往往是全港七百多萬人要承受的。
2. 不是要偏幫某些人或機構(其實是有點立於危牆之下,因為以下的說 法好像為某些即將被視為犯規甚至犯法的人或事去開脫)。 對於曾當過管理層的人,應該明白機構高層不應每事都管,甚麼要管 、甚麼無需管,須要懂得拿捏。時間及知識等等各種資源是有限的。 而且决策層是火車頭,很多時候,實在接載乘客及/或貨物的車卡, 在列車長未拉動控制桿前,只能靜靜等待。
3. Peter Drucker、GE的前CEO Jack Welch等等都留下很多寶貴經驗給大家。
4. 政府的行政部門就如人的身體一樣,更強壯也要「靠舵手」。
5. 十多年前珠三角九市,行政壁壘分明,自己顧自己。但約莫從06年 開始,再加上08金融海嘯,大家明白拆牆鬆綁及衷誠合作的重要性 。跟着中央及省政府推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獲批准後,按步就班地達至今天再上一層樓,推進建設「大灣區」及 協助加快推動「一帶一路」的工作。
6. 中間有無不平等、不太公義的事出現,一定會有!!但如何磨合、理 順、擺平各方利益呢?試想想本地一個簡單的舊區重建,十年都可能 無甚進展,還說42,000平方公里,5-6千萬人口的一個區域 ,中間會無問題?十多年前,建造高速公路是門賺錢的大生意, 由於所在地要自己籌錢,沿途設站收過路費。一個聽聞的笑話是,某 兩地少於一百公里的一條高速,沿途有八個收費站(應該不是指進出 高速的分支路口),因為每個縣市鄉鎮都要照顧自己的利益, 頓時高速變低速。
7. 不是只懂替別人說話,而是給大家分享及參考一下:廣東省人民政府 辦公廳(發文日期 : 2010年07月30日)印發《 珠江三角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 的通知,他們不是只懂紙上談兵,是踏實地做出來:
8. 附件是再羅列國內各種交通基建的: 給特區的信(197)-如何 利用香港的獨特優勢?大家唔能夠再議而不决,决而不行!! http://jet2468.blogspot.com/2015/12/blog-post_31.html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8年7月16日 下午7:36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74)- 重温香港的長遠規劃(6)及 香港的願景(66)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7月6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麥佩儀 代行)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 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 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 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