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年7月4日 下午10:40
主旨: 給特區的信(273)-可會增加住屋單位供應?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朋友傳來以下一則文章,說若然行得通的話, 將有機會增加廿多萬個租住單位供應,減低市民的租金壓力。 個人相信應一步一步來,做完第一部部份,才再推二手空置稅, 看看市場的承受能力,會較為穩妥。
2. 一手樓空置稅助打擊住宅閒置 效用有限 房屋分配仍不公義
3. 有報章引述地建會發言人,指倘若開徵空置稅, 則應同時針對二手物業,否則不公。也許地建會在說晦氣話, 但平情而論,空置住宅單位,不應區分一手二手。 正如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說,有外國城市也執行二手物業空置稅, 具先例可援。這主要靠業主申報名下主要自住物業, 其餘物業就若非出租,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歸入空置。 政府可以抽查單位的燃料或水電用量,或者郵寄文件, 監察業主有否虛報。這會加添業主報稅時的麻煩,或會誤中副車, 政府需要設立審核和上訴機制,但整個制度非不能操作。
4. 本地的整體空置單位比率未必如地產商聲稱般低。根據2017年版 的《香港統計年刊》,2016年有273.4萬個永久性房屋單位 ,統計處推算2016年有249.9萬家庭住戶,就是說, 香港的單位足夠現有家庭居住有餘。觀乎《2016中期人口統計》 ,有人居住住宅的數目為252.6萬個,比截至2017年3月的 單位總數少近21萬個。這樣得出的空置比率達7.98%, 這較地產商援引《香港物業報告2018》的3.7%高一倍, 兩者相差近10萬個單位,超過9個沙田第一城的單位總數。 這裏提及的數字或受統計口徑影響而無法作準, 政府長遠有需要提供一個更可靠的數字, 以供社會有效討論空置問題。但事實是, 縱使我們採取較低的數字議論,3.7%空置率乍聽很低, 但其實際數量已達42,940個。如果能夠釋出一半的空置單位, 其數量已多於一年的私樓供應量。社會不能忽視這批潛在供應。
5. . 根據香港統計數字一覽(最新數字)
房屋及物業 |
按種類劃分的永久性居住屋宇單位 |
按房屋類型劃分的居住於家庭住戶的陸上非住院人口(按百分比分布) |
最新的全港永久性居住屋宇單位為2,804,000個, 而住戶數目為2,556,000個,差額248,000為總空置 單位之估算(當然有極少部份住戶會同時居住多於一個單位)
6. 希望可以提供多一個建議給大家參考。 當然增闢土地是最王道的方法,因為市民仍要改善居住及工作環境。
George Luk
---------- 轉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8年6月15日 下午4:44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71)-這些年香港錯失了多少機會?(2)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6月7, 13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