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星期日

給特區的信(177)-金融海嘯後各大國極度量寬帶來的種種問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8月29日 下午9:55
主旨: 給特區的信(177)-金融海嘯後各大國極度量寬帶來的種種問題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自從金融海嘯後,2008115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一所新大樓落成典禮上說:「這太可怕了,為什麼居然沒有經濟學家看見危機的到來?」當英女王當著一大群傑出的經濟學家的面,提出了這個大哉問,於是當代經濟學家的反省開始了。
2. 近年來,世界重量級經濟學家的批判與反省已多,諾貝爾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已明言,當代資本主義已變成了「流氓資本主義」;另一個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則說,「當代的總體經濟學,要不是無用,就是百害」。法國頂級的高等師範經濟博士生,並發明了「自閉經濟學」這個新名詞,來指當代經濟學已成了一種形同知識詐騙的學問。英國經濟評論家克萊恩(Philip Klein)在他的著作《經濟學無視於經濟》中,更明言當代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只會人云亦云的彈唱自由放任的不變老調。而少數美國頂級大學的經濟學者則控制著各種經濟學報,扮演著經濟學的看門角色,他們只研究瑣碎小問題,對大問題的另類主張則不屑一顧,這乃是近當代的總體經濟學已和現實經濟愈來愈脫節的原因。英國經濟評論家任金斯(Simon Jenkins)更明言,近當代總體經濟學已陷入了崩潰的困境。

3. 其實問題存在已久,只是近日將問題歸咎中國股市下跌、人民幣貶値及大陸經濟能否保‘7’等問題上;卻沒有好好探討各種遠因近因!!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821日 下午5:53
主旨: Fw: 給特區的信(174)-香港樓市之博弈論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8
11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fso@fso.gov.hk ;  KC Chan ;  Chan Norman
Sent:  Sunday, November 06, 2011 3:56 PM
Subject:  Re: How bond may affect You 及 未完的衰退

您們好:

謝謝您們過去幾年,預先制訂應變措施,令香港得以比其他地區,在金融海嘯後,較快復甦及擁有較持久的繁榮。
 其實之前有不少言論關於歐美國債及其他類別債市問題,亦不斷提醒各地政府,問題的嚴重性。且看下列兩則鏈結:-

(1)Martin Weiss 去年2月1日的 The next contagion.
The next contagion is beginning to spread around the globe. It is unexpected on Wall Street, misunderstood in Washington — and very dangerous. It could sabotage the plans of the U.S. Treasury,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many of their counterparts overseas. It is …The Collapse of Sovereign Government Bonds .
....There is, however, one outstanding silver lining in this new crisis: Sinking government bond prices — bringing surging costs for government borrowing — are the single most powerful market mechanisms for persuading governments to end their print-and-spend madness


(2)去年10月5日,Philip AldrickEconomics Editor of the Telegraph 所寫的:
Banks' $4 trillion debts are 'Achilles’ heel of the economic recovery', warns IMF(國際貨幣基金會)
“Nearly $4 trillion of bank debt will need to be rolled over in the next 24 months,” the report says.......
...The report welcomed banks efforts to recapitalise, noting that the average tier one ratio rose above 10pc in 2009, but cautioned that “despite these improvements, banking system risks are more elevated today”. Europe’s financial system, in particular, “remains vulnerable to downside risks and further funding strains if capital buffers are not strengthened”, the IMF said, naming the regional Cajas of Spain and Landesbanken in Germany.
但先進經濟體系的政府,一於我行我素。希望特區及中央政府能及早應對。

Regards,

George Luk


<fso@fso.gov.hk 20111015日下午12:53 寫道:
George Luk

      謝謝您於十月七日致財政司司長的電郵,就財經政策發表意見,內容備悉。

      敬頌
秋安。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朱浩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FSO ;  KC Chan ;  Chan Norman
Sent: Friday, October 07, 2011 11:09 PM
Subject: Fwd: How bond may affect You 及 未完的衰退

Dear all,

過去多年來不斷指出,大規模的世界性金融大災難,不單有機會發生,而且將會持續一段比較長時間。5、7或甚至10年或以上,無人可以預測。(在03年給CPU中央政策組」的電郵中提及的美國聯邦債務及赤字,由6.8萬億增至現時的十多萬億,還有政府承諾其國民的MedicareMedicaidSocial Security及退休用的401(K)供款,可能高達幾十萬億)。
由於伯南克是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專家學者,所以很多人認為他可以,很快地引領全球走出陰霾。

可惜最近二、三十年來,全球發明太多的金融新工具,特別是數以萬億計的各種衍生工具:-請參考以下國際結算銀行的圖表:(2010年尾 [OTC 場外衍生工具 Notional Amounts Outstanding 為601萬億美元)

只要有半個百份點的數額出問題,牽連所及,全球的大行,都有機會出事。近月的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有點兒像雷曼破產後的情況。恒指上落幾百至過千點(正如附件Fwd: Global economy at different viewpoint [Update 1]所提及,歐、美大行在香港這全球最自由市場,有如從提款機ATM提款)。

由於衍生工具增加大行的操作摃扞比率,積累下來太多問題,其實是需要時間及决心去進行「去摃扞化」。不是 TARPTALF(Term Asset-Backed-Securities Loan Facility)QE1QE2Operation Twist(扭曲操作),將利率、及孽息曲線扭曲;不斷注資入銀行體系,以平錢托高股市,增加財富效應,便可以解決。因為將大行的不良資產,轉為由國家承担,加上大灑金錢去刺激經濟,不斷稅務寬減,終於發債太多,不勝負荷,最終會好像以前阿根庭、俄羅斯、冰島等,需要債務重組或破產。

還有,就是次按爆破後,很多人變成積蓄及房子盡失,加上無工作可做,貧富不均等帶來社會的動盪 正如過去幾星期的希臘、西班牙、英國、美國的佔領華爾街、佔領支加歌及佔領三藩市等等抗爭行動。請再參考以下最新的一則評論:
Jobs! Jobs! Jobs! Business Roundtable and Challengerposted yesterday(October 6, 2011)
 及之前的 Cycle of Deflation Revisited  Written: 07/07/05
The Cycle of Deflation (Chart)

希望大家要採取最保本的投資方針。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附件2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fso@fso.gov.hk>
Date: 2010-12-06 21:34 GMT+08:00
Subject: Re: 熾熱的資產價格上升 -- 來自先進經濟體的極度量化寬鬆致熱錢亂竄
To:
George Luk

    謝謝您於十月十一日致財政司司長的電郵。
   
    敬頌
冬安。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鄭青文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FSO  ;  Chan Norman
Sent:  Monday, October 11, 2010 11:43 PM
Subject:  熾熱的資產價格上升 -- 來自先進經濟體的極度量化寬鬆致熱錢亂竄

各位 :-

您們好。請留意以下從鏈接中特別指出的幾點 :-


1) HONG KONG (MarketWatch) — The looming prospect of a fresh round of monetary easing by the West’s major central banks is likely to further expand the pool of unwanted liquidity in Asia.

2) “Central banks and governments [in Asia] are likely to continue trying to resist house-price appreciation, and in some instances, currency appreciation. We doubt that there will be any such intervention on equities,” said UBS strategists, led by Niall MacLeod.
The strategists cited recent monetary easing by the Bank of Japan, and expectations of a new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by the Federal Reserve to recharge a slowing U.S. economy. They added that Hong Kong and India were their two most overweight markets in Asia at present.

3) In emailed comments Monday, HSBC economist Frederic Neumann pointed to the risk of regulatory tightening in the region.”The set-up for Asia is sweet, but hardly sustainable. Easy money is available in the West, and everyone wants a piece of the East. The result: Capital keeps pouring into the region,” he said.“Whispers continue to be heard about capital controls to stem the flood pouring in the door, while local banks are told to tighten lending standards,” Neumann said.

4He also said that while headline inflation in the region has slowed in recent months, the risk still remains, and there is also a risk that the huge inflows into the region could reverse.“It was only a short two years ago, after all, when markets froze up and left locals scrambling for dollars across the globe. 

5Lending into Asia from Western banks has soared again over the past year. This cash is especially at risk of being suddenly withdrawn,” he said.
“Local market liquidity can thus quickly dry up, with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for economic growth,” Neumann said.

6) 其實亦不是新近的事,因為很多人(包括你們及任志剛及曹仁超等等),在年內巳不停呼籲;但情況好像有點失控。一旦大量熱錢流走,本地資產價格大幅下滑時;香港經濟有可能被拖垮的。
請儘快加大力度做好防患未然。否則香港人又再大受打擊。

Best Regards,

George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

給特區的信(176)-杞人憂天?(3)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8月21日 下午
​9
:19
主旨: 給特區的信(176)-杞人憂天?(3)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2008年的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 85年歷史的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多次經濟起落都能夠生存下來,但終於抵擋不住美國次級按揭風暴倒下了擁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宣布破產了. 1914年成立,有著94年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集團"也被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了而一代保險巨人全美最大保險集團AIG79.9%股權的代價換取美國聯邦儲備850億美元的緊急救助貸款.

2. 
溫家寶前總理曾說過:「倖存活下來,就好好活下去」。當年有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倒下來但仍然有不少強者迄立不倒不用靠外來注資仍然擁有健康而強勁的資產負債表的金融集團才是真正的強者也將會是金融市場信心動盪的得益者.

3. 美歐日之極度量寬,不大幫助到當地實體經濟,反而令投行及炒家有極平的資金,在全球各地炒賣,令資產價格大幅波動。請參考以下文章:「64.5萬億美元之後 聖路易斯聯儲承認QE是個錯誤」,連結: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442

4. 重温:Clinton Calls Advice He Got on Derivatives ‘Wrong’ (Update1)
By Joshua Zumbrun - April 19, 2010 19:05 EDT   (Bloomberg)  連結

 5. Former President  Bill Clinton  said his Treasury Secretaries  Robert Rubin 
and  Lawrence Summers were wrong in the advice they gave him about regulating derivatives when he was in office.“I think they were wrong and I think I was wrong to take” their advice, Clinton said in an interview on ABC’s “This Week” program broadcast yesterday.

6. Their argument was that derivatives didn’t need transparency because they were “expensive and sophisticated and 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will buy them and they don’t need any extra protection,” Clinton said. “The flaw in that argument was that first of all, sometimes people with a lot of money make stupid decisions and make it without transparency.”

7. “Even if less than 1 percent of the total investment community is involved in derivative exchanges, so much money was involved that if they went bad, they could affect 100 percent of the investments,” Clinton said.

8. Today, Douglas Band, a counselor to Clinton, clarified the former president’s comments in a statement.“Reflecting on a derivatives debate that occurred 12 years ago, President Clinton inadvertently conflated an analysis he received on a specific derivatives proposal with Chairman Greenspan’s arguments against any regulation of derivatives,” the statement said.

9. 附件是08年尾一個政府簡報,可以看到當時各行業的情況;可是港人很快便忘記得一乾二淨。得來不易的强勁復甦,容易令人狂妄自大。另請參考:http://www.clivemaund.com/article.php?art_id=3536  「Junk bonds call for market crash... 」

10. 相信中港兩地都要好好思考美歐日的救市方式,但資源要放在實體經濟而不是炒賣上。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814日 下午5:56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73)-全世界都盯著中國人的錢包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8
7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Date:        07/08/2015 11:10 A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73)-全世界都盯著中國人的錢包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網上文章及附件,可以隠約看到近兩個月中、港股市大幅波動的一些小小可能因素:
21萬億美元!全世界都盯著中國人的錢包
未來15年,幾乎沒有什麼事情的重要性會高於中國資本專案的開放。
隨著中國逐步降低投資在國內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其總共約21萬億美元的巨量儲蓄將要去海外配置資產。中國對資本流動的逐漸鬆綁會讓這一切變得更容易。

2. 彭博新聞社文章稱,這一結果可以與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積極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轉變相媲美。連結: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06-25/with-21-trillion-china-s-savers-are-set-to-change-the-world  June 26, 2015 — 6:00 AM HKT by  Enda Curran and Jeff Kearns
文章稱,與中國加入WTO以後清除了許多貿易障礙一樣,中國政府在匯率、外匯管制和利率方面也減少了限制。2015年,IMF對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一攬子國際儲備貨幣的審議將意義重大,中國也將借此加速金融改革。

3.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本月在博客中寫道,中國已經由一個渴求資的國家變為資本充裕的國家,中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目標,也已經從單純強調大規模動員儲蓄、吸引外資,轉變為高效率、多元化、國際化地配置金融資源,來促進和支持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升級與發展。
中國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經設立了五個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啟動滬港通,以及擴大人民幣對美元浮動區間。而且今年還有望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4. 中金公司表示,中國儲蓄率一直很高,但人均收入較低,中國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將是前所未有的。

5. 此外,中國銀行業也正在走出去。中國第五大行——交通銀行,正在完成對巴西一家銀行的收購,這也是它的第一筆海外收購。同時,中國建設銀行也將在歐洲,中南亞和非洲開設分支機搆。

6. 本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中國資本專案開放是雙方對話的焦點。美國希望中國加快金融改革,開放更多可以讓美國資本進入的市場。兩國在對話後的簡報中表示,中國將限制外匯干預並增加匯率政策透明度。前美國財政部駐中國官員David Dollar表示,如果中國能夠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將有大量資金進入海外。這將比任何其他事情對美國都更有利。

7. 研究機構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中國問題專家Nicholas Lardy表示,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如此重要的經濟體,其儲蓄率如此之高,但這意味著它將有巨大的潛力。

8. 附件是一些先前的舊資料。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86日 下午6:1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69)-後QE大時代,多角度思考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7
27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attachment "Major Points to bring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Lehman's mini bond holders.docx" deleted by Enquiry CEO/CEO/HKSARG] [attachment "有關操控Libor的小小資料 (1).docx" deleted by Enquiry CEO/CEO/HKSARG]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

給特區的信(175)-杞人憂天?(2)

圖一: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曲線圖

圖二:日元兌換美元匯率月曲線圖
圖三:歐元兌換美元周曲線圖
圖四:中國對外貿易盈餘及經濟成長率曲線圖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8月19日 下午10:06
主旨: 給特區的信(175)-杞人憂天?(2)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MOK Kwan Yu" <dossp@had.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雖然全球投資與消費者,多還將黃金視為「購買力價值」最後不可被攻破的「貨幣」。但全球貨幣制度自1967年起,其實已進入紙黃金本位時代。20093月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開始率先執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 QE)後,英國、日本、與歐元區多已加入戰局,全球貨幣供給已氾濫成災。如果中國人民銀行又在即將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以下皆稱:SDR)前後再加入「戰局」,則SDR本位制度將繼1971年,美元對黃金不可兌換後、蕩然無存,全球金融市場之紊亂也將一觸即發。( 圖一: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曲線圖)

2. 1848年大英帝國,以黃金做為貨幣發行本位後,黃金是為貨幣發行最 後一道不可替代的防線,這種全球金融運作模式一直未曾改變。在19447月,美國準備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全球44個國家在美新罕布什爾州、召開不列敦森林會議,確定了金本位固定匯率制度。並在1945年的12月成立IMF, 統籌所有國際金融事務,是為國際金融聯合國。

3. 二次大戰後,以美元為全球各國貨幣發行本位制度成形,形成黃金與美元本位並存制。 但由於美國在1946年後元援助歐洲與亞洲戰後復建,介入過韓戰、越戰與後來 中東戰爭,戰費支出龐大,使美元全球貨幣供給倍增。當時法國是最先認為美元供給量過多,將會使黃金本位發生兌換危機國家。因此在1967年要求IMF, 需另設特別提款權(SDRSpecial Drawing Right)貨幣制度。1971年美國總統 尼克森宣佈,美元與黃金實質不再給予兌換。

4. 由所有資訊檢視,人民銀行在進行這項,匯率制度「自由化」措施之前,事先應有與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進行充份溝通;或是在事前應知會過IMF。也因此IMF 812日,全球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大貶譁然之際,特別發表聲明,歡迎人民銀行此項匯率自由化措施。並期待人民幣匯價交易,在未來23年間完成「完全自由化」目標。所謂 「完全自由化」就是,每天人民幣兌換美元、及兌換所有外幣的中間價,由市 場決定、或不再有中間價;而且每天的波動區間不再限制為2%也就是沒有漲跌幅限制,完全由市場需求與供給自行決定,也就是完全與全球主要貨幣、美 元等主要貨幣一樣,進入完全浮動(Full Floating System)匯率制度架構中。

5. 人民幣匯率這項自由化措施,已引發諸多連想;包含中國人民銀行將以貶值刺激出口,並加入全球貨幣競貶,與日元、歐元及美元展開廝殺。因為人行在進 行此項措施,引用或根據的證據是相當有公信、及說服力的。根據國際清算銀 行(以下皆稱: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資料,以2008年至2010年貿易權重(Weight),所去計算的中國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資料顯示,2010年為基期、2013年人民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以下皆稱:NEER)114.21點、當年上揚了7.2%。而2013年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也上揚了7.9%、指數為118.79點。2010年這次調整基期後,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中,歐元兌人民幣權重(Weight) 首次超過美元,成為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組成權重最大貨幣、約為19.4%。而美元退居第二位權重為19%第三位為日本日元兌換人民幣為15.9%其它佔有較大權重貨幣為韓元、新台幣與英鎊。而在2014年一年,人民幣NEER上揚 6.41%REER上揚6.24%2015年即今年上半年,人民幣的NEERREER多上 揚約3%。根據BIS統計資料,20156月人民幣的REER指數為130.8點。( 圖二:日元兌換美元匯率月曲線圖)

6. 人民幣自由或是市場化工程,會是人民銀行「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一種藉口?這可由人民銀行本周,對外匯市場監管心態而獲取答案。大學財務理論與國際金融教科書,及實際市場經驗多在告訴我們。在一國外匯市場中,全部外匯交易行為可分成「經常交易帳戶」,與「一般交易帳戶」、及「噪音交易 者」(以下皆稱:Noise Traders)三種。

7. 所謂Noise Traders,就是一般短線交易者;也就是一聽到消息、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進行買賣行為的交易者。這些交易者,如果他們買賣數量顯著,就會成為外匯市場造勢投機者。而一般 的交易者則是因為有實質需求,因貿易或旅遊等對外匯進行交易。對一國央行而言,如果還是管理浮動(以下皆稱:Dirty Floating)狀態下,央行若想要瞭解當天該國外匯交易樣貌並不困難。尤其是要瞭解,誰是經常交易戶、或是是否有 避險基金進行大量交易?它只需去要求所有外匯指定銀行,提供大額交易者名 單,就可對當天交易狀況做出,外匯交易者「交易動機分配」(Motivation Distribution)圖。人民銀行必然也知道,是誰對人民幣惡意做空、在套取匯差。

8. 但我們(鉅亨網)認為,這也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因為在811日之前,人民銀行要放手讓市場決定開盤匯價之前;必然已經過沙盤推演,不會拿自己金融市場安危當兒戲。人行外匯操盤團隊應是對此項措施執行後,將如何處理交易失控場面應有備而來。以人民銀行立場,因為開盤價所引發的貶值,是一種必需付出的代價。(圖三:歐元兌換美元周曲線圖)這與2012年世界強權,在G20會議的宣言一樣:因為QE政策所引發的新興市場 熱錢問題,是必需要付出的外部成本。

9. 美國與日本及歐元區等各國,自20093月起的QE政策,無異大量提高SDR紙黃金供給;在這種全球主要貨幣發行更氾濫情勢下,全球金融情勢遠將比1967年還要紊亂。如果最後的一個強勢貨幣:人民幣也加入戰爭,則SDR紙黃金本位將必然又蕩然無存。本文認為,全球經濟學家必然也會體會到,目前QE政策已經發生嚴重後遺症;而中國人民銀行應不會是,壓倒駱駝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10. 結論:中國已是全球SDR貨幣制度的最後守門者!人民幣的市場化過程,是否會引發全球主要國家,匯價再次進入新一輪貶值? 就中國GDP的狀況而言,它應還不致於完全需以貶值,來刺激進出口貿易盈餘,請參考(圖四:中國對外貿易盈餘及經濟成長率曲線圖)。

11. 以上摘自〈鉅亨主筆室〉全球貨幣制度「危在旦夕」! 鉅亨網總主筆邱志昌博士20150817 07:18:56, 連結: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50817/20150817071856716790810.shtml

12. 相信大陸無須急於倉猝退市,因為所有先進經濟體過去一段極長時間,都在用不同方式去救市,而仍未找到適當方法去應付退市帶來的問題。此外各大投行及基金經理的評論亦要小心其背後意義!!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814日 下午5:57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72)-西方財金界渉嫌干犯操控市場?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8
5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附件1: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212日下午9:31
主旨: 2008金融海嘯的後遺症
收件者: "Mr. John Tsang" <fso@fso.gov.hk>
副本: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曾俊華先生:

1. 當全球認為「印銀紙」及「扭曲操作」(包括利率),可以完全解決海嘯引起的問題時;仍然有不少關注人士大力呼籲,大家要非常小心:各種後遺症在過去幾年及未來幾年,將不斷出現。

2. 經濟大環境仍將會非常動盪。由其是全球各大主要銀行,近500萬億美元「與利率有關」的場外衍生工具合約,只要息口有稍大變動,「零和遊戲」所引發的殺傷力將遍及世界各國。

3. 「特區」採取較為保守的財政政策,實屬良策。此外多番提醒市民,留意市場風險,亦屬苦口婆心。衆多例子之一是,當日圓跌得太多/太急時,日債因被抛售以致價格下跌,利率急升時,為了解決其償付債息的能力,日本有可能要抛售外債及國外資產,連鎖反應可大可小。

4. 之前多次引用彭博的一篇題為:Lehman Monday Morning Lesson Lost With Obama's Regulator-in-chief :       
請特別留意「LEHMAN SHOCK」中的8幅漫畫及其後需要在右上角點擊的11幅動畫(第2幅請加點按着「電話」看 Excerpt of recorded telephone conversation of Patrick Ledford, CIO of Reserve Primary Fund in :-
Lehman's Lessons
The Freeze:The Bankruptcy's Ripple Effects "The market was frozen, and nobody can buy or sell" -- Jack Winters, a 33-years veteran of the money-market industry"

5.  當商業票據無法在金融市場正常運作,投資者急於套現,各類資產價格下滑,各類息口大升, 現金就是王者(Cash is King),銀行也難以正常運作,實體經濟會大受打擊。

6.  幸好大陸的金融體系相對受到嚴格「監管」及日益壯大,如她的城市化進行順利,基建進度良好的話,兩特區經濟可能仍不至太差,就是歐美日遊客減少,也有內地客補充。現在政府進行評估特區的旅客承接能力,實屬未雨綢繆,可作日後發展策劃之用。

7.  相信需要加速各項與大陸的地區性合作,當歐美日市場不濟時,本地打工仔仍可充分就業,令本地零售及各大服務行業暢旺。

8. Hope for the Best but prepare for the Worst,特區應早作準備。順祝新春愉快。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附件2:

〈鉅亨主筆室〉全球貨幣制度「危在旦夕」! 鉅亨網總主筆邱志昌博士 20150817 07:18:56

壹、前言
雖然全球投資與消費者,多還將黃金視為購買力價值,最後不可被攻破的「貨幣」。但全球貨幣制度自1967年起,其實已進入紙黃金本位時代。20093 月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開始率先執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 QE)後,英國、日本、與歐元區多已加入戰局,全球貨幣供給已氾濫成災。如 果中國人民銀行又在即將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以下皆稱:SDR)前後再加入 「戰局」,則SDR本位制度將繼1971年,美元對黃金不可兌換後、蕩然無存, 全球金融市場之紊亂也將一觸即發。 圖一: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曲線圖
2015811日周二一大早,中國人民銀行放手讓人民幣外匯市場,自行進行開盤價並自由交易,結果造成當日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大貶。第二天812日 開盤後續貶;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自2015810日收盤價,至813日收盤 價,兩天累積貶值幅度約為2.9%由所有資訊檢視,人民銀行在進行這項,匯率制度「自由化」措施之前,事先應有與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進行充份溝通;或是在事前應知會過IMF。也因此IMF 812日,全球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大貶譁然之際,特別發表聲明,歡迎人民銀行此項匯率自由化措施。並期待人民幣匯價交易,在未來23年間完成「完全自由化」目標。所謂 「完全自由化」就是,每天人民幣兌換美元、及兌換所有外幣的中間價,由市 場決定、或不再有中間價;而且每天的波動區間不再限制為2%,也就是沒有漲 2015/8/19跌幅限制,完全由市場需求與供給自行決定,也就是完全與全球主要貨幣、美 元等主要貨幣一樣,進入完全浮動(Full Floating System)匯率制度架構中。

貳、人民銀行對這次人民幣市場化措施有備而來!
人民幣匯率這項自由化措施,已引發諸多連想;包含中國人民銀行將以貶值刺 激出口,並加入全球貨幣競貶,與日元、歐元及美元展開廝殺。因為人行在進 行此項措施,引用或根據的證據是相當有公信、及說服力的。根據國際清算銀 行(以下皆稱: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資料,以2008年至2010年貿易權重(Weight),所去計算的中國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資料顯示,以2010年為基期、2013年人民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以下皆稱:NEER)114.21點、當年上揚了7.2%。而2013年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也上揚了7.9%、指數為118.79點。在2010年這次調整基期後,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中,歐元兌人民幣權重(Weight) 首次超過美元,成為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組成權重最大貨幣、約為19.4%。而美元退居第二位權重為19%,第三位為日本日元兌換人民幣為15.9%;其它佔 有較大權重貨幣為韓元、新台幣與英鎊。而在2014年一年,人民幣NEER上揚 6.41%REER上揚6.24%2015年即今年上半年,人民幣的NEERREER多上 揚約3%。根據BIS統計資料,20156月人民幣的REER指數為130.8點。 圖二:日元兌換美元匯率月曲線圖
由上述趨勢即可見到,人民幣在下列幾個事件與時間點上,是有效匯率指數直線攀升主要原因:一、2013年人民幣的NEERREER增幅,是這幾年來最大一 年。主要原因為FED 持續推進美元QE政策,而日元已宣告要實施日元QE政 策,歐洲央行(以下皆稱:ECB)則在20126月,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後,推出無 限量購債政策。人民幣兌美元強勢,而日元與歐元兌美元也弱勢,使得人民幣 有效匯率指數更攀高。二、自200571日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就已經開始, 實踐2003年巴黎會議決議,以人民幣升值使美元弱勢,以改善長期美國貿易逆差。此一升值人民幣匯改工程,一直進行到20142月。三、由圖二,日元匯 率曲線圖即可見到,日元兌美元由201291日開始貶值,由77.96日元兌1美 元開貶;2013年一整年是日元貶值全盛時代。日元兌美元匯價在201312月底 時,貶破100日元兌1美元約為105.41美元。四、中國經濟成長率(以下皆稱:GDP)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失真?由圖四檢視,中國對外貿易盈餘20147月 時,達到近期最高為4,730億美元。當時GDP成長率為7.3%。但近幾個月以來, 由於全球有效需求全面降溫,因此貿易盈餘顯著衰退,但GDP成長率仍達7%以 上。除中國境內本身的內需之外,幣值的強勢可能也是一個原因。這也是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最後還是不得不以,貶值來刺激進出口貿易。

叁、有實力的央行絕對可掌控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外匯交易!
人民幣自由或是市場化工程,會是人民銀行「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一種 藉口?這可由人民銀行本周,對外匯市場監管心態而獲取答案。大學財務理論與國際金融教科書,及實際市場經驗多在告訴我們。在一國外匯市場中,全部外匯交易行為可分成「經常交易帳戶」,與「一般交易帳戶」、及「噪音交易 者」(以下皆稱:Noise Traders)三種。所謂Noise Traders,就是一般短線交易者;也就是一聽到消息、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進行買賣行為的交易者。這些交易者,如果他們買賣數量顯著,就會成為外匯市場造勢投機者。而一般 的交易者則是因為有實質需求,因貿易或旅遊等對外匯進行交易。對一國央行而言,如果還是管理浮動(以下皆稱:Dirty Floating)狀態下,央行若想要瞭解當天該國外匯交易樣貌並不困難。尤其是要瞭解,誰是經常交易戶、或是是否有 避險基金進行大量交易?它只需去要求所有外匯指定銀行,提供大額交易者名 單,就可對當天交易狀況做出,外匯交易者「交易動機分配」(Motivation Distribution)圖。人民銀行必然也知道,是誰對人民幣惡意做空、在套取匯差。目前人民幣還是Dirty Floating制度,雖然經常帳已經自由化,但在中國境內若要大量交易仍需申請。而中國的資本帳與金融帳,仍在人民銀行管制中;人民銀行還沒有開放資本、金融帳。因此國際熱錢對人民幣買賣行為,在經常帳部份必需經過核準,而金融帳部份則是必需經過特許,如目前的QFII或是RQFII 制度;除非是離岸的外匯市場。但對各離岸市場而言,每天盤後結算仍需依中 國境內銀行匯價為主;因此人民幣匯價,最後仍取決於人民銀行態度。 如果人民銀行發現,它目前放手讓市場自行做開盤價;而他並不是要加入貨幣 競貶戰爭,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措施,已發生失控危機;它也可以暫停止項措施。所謂當天開盤中間匯價「市場化」,就是由市場盤前掛單情況,去決定人民幣對所有其它貨幣開盤匯價。這當然是以人民幣兌美元為主,兌歐元、日元、新台幣、英鎊等為輔。人民銀行可以用進二退一方式,推進人民幣匯率制 度邁向完全浮動,就是不必要每天去自訂中間價,但也不必每天放手讓市場自行決定。唯市場化與自由化這項措施,在811日一大早匯率開盤時,已經是不可能再回頭的事;因為若再次推遲則無異承認,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政策是失敗的,更會讓人民銀行跳進黃河洗不清。但我們認為,這也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因為在811日之前,人民銀行要放手讓市場決定開盤匯價之前;必然已經過沙盤推演,不會拿自己金融市場安危當兒戲。人行外匯操盤團隊應是對此項措施執行後,將如何處理交易失控場面應有備而來。以人民銀行立場,因為開盤價所引發的貶值,是一種必需付出的代價。圖三:歐元兌換美元周曲線圖,鉅亨網首頁這與2012年世界強權,在G20會議的宣言一樣:因為QE政策所引發的新興市場 熱錢問題,是必需要付出的外部成本。本文認為,此次人民幣貶值如果是一種長期性趨勢,也就有隱含著對全球未來經濟景氣的保守判斷。但即使是這樣,但在未來中國對其它國家,相對GDP成長率較高,及人民幣開始擴大期間波動區間後;或是當全球主要貨幣,再進行動態調整後,人民幣匯率可能又會回復到緩升趨勢中;只要中國GDP成長率沒有硬著陸狀況。 中國對外貿易有三個主要地區,依其雙邊貿易量大小順序依次為歐盟、美國與 東南亞國家、東協(以下皆稱:ASEAN)。因此人民幣匯價決定,名目或是實質有效匯率指數,最大比重多是取決於中國與這三個貿易對手國彼此經濟變遷。 但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在2015年時則已高達130.08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這一段期間中、2014616ECB,推出負存款準備率政策。而ECB又於2015122日宣告,將會進行歐元QE。繼而在20153月開始,確實推出 長達1年又6個月歐元QE政策。每月買進除希臘政府外,歐元區各國政府公債約 600億歐元。 一個國家長期貨幣購買力,由國家經濟實力所決定,因此產業競爭力強大國家,該國貨幣購買力則強。但匯率是一種相對觀念,也就是彼此之間價值差 異。長期匯價的確是由購買力平價所決定,但短期則由利率平價理論邏輯所決定。在IMFSDR組成中,美元、英鎊、日元、及歐元對QE政策已是如火如荼,中國人民銀行則是自20141122日起,才開始進行真正寬鬆貨幣政策,即常備便利融資(以下皆稱:SLF);且又進行被國際投資銀行稱之為,中國版 QE的地方債務置換;目前中國將地方債置換為國債,金額已達3兆人民幣以上。

肆、結論:中國已是全球SDR貨幣制度的最後守門者!
圖四:中國對外貿易盈餘及經濟成長率曲線圖
人民幣的市場化過程,是否會引發全球主要國家,匯價再次進入新一輪貶值? 就中國GDP的狀況而言,它應還不致於完全需以貶值,來刺激進出口貿易盈餘,如圖四。它關心的將會是產品市佔率,就是在全球整年、或一個季的貿易 成交量中,中國在全球市場佔有率是否顯著衰退?所謂顯著衰退是指年減率幅 度,超過3%5%以上。如果沒有這種現象,則進口與出口金額衰退,只是全 球有效需求衰退,或是產品價格下降而已。若是如此,則人民幣市場化機制, 也就是由市場自己去、均衡成交去做出來開盤價,人民銀行只會密切注意,是否有人為干預現象。如果沒有人為、即避險基金(Hedged Fund)在其中上下其手,則中國人民銀行不會出手干預。人民銀行將每日中間價市場化目的,是希望由真正的市場供需去決定,不會任由投資者為了要求得「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Target Redeemable Forward)獲利,去做投機行為。因此我們認為,人 民銀行自811日起、進行中間價市場化後,已開始注意外匯市場開盤,是否有避險基金做價情況,如果有的話、可能在以拉尾盤或殺尾盤方式,讓這些投機客吃鱉。一般TRN合約分為一年與兩年期合約,交易最低門檻為100萬美元,也就是說一個合約,最低買賣金額為100萬美元。除此之外還有幾項機 制:一、買賣雙方會約定一個,比現貨價格還要低執行價格。二、買賣雙方還 會約定一個,顯著高於現貨價的上限價格。三、如果發生虧損時,相對一方必 需負單約2倍的槓桿。四、雖然是以一或兩年為合約期間,但它是每個月要進 行一次結算。在人民銀行將外匯市場,每天匯率中間價開放之後,引發人民幣的大幅波動,如果人民銀行真是要加入全球貨幣戰爭,則它將會放棄穩健政策,就是馬上再開放波動區間,由2%擴大為3%4%。這樣的話將引發全球貨幣混亂,最後可能會導致IMFSDR紙黃金(Gold Paper)本位崩潰,使全球貨幣本位必需重新再規範。自1848年大英帝國,以黃金做為貨幣發行本位後,黃金是為貨幣發行最 後一道不可替代的防線,這種全球金融運作模式一直未曾改變。在19447月,美國準備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全球44個國家在美新罕布什爾州、召開 不列敦森林會議,確定了金本位固定匯率制度。並在1945年的12月成立IMF, 統籌所有國際金融事務,是為國際金融聯合國。

中華民國自19451227日起,至1980417日在IMF中行使代表權,但自1980418日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即目前之中國大陸行使職權。二次大戰後,以美元為全球各國貨幣發行本位制度成形,形成黃金與美元本位並存制。 但由於美國在1946年後元援助歐洲與亞洲戰後復建,介入過韓戰、越戰與後來 中東戰爭,戰費支出龐大,使美元全球貨幣供給倍增。當時法國是最先認為美元供給量過多,將會使黃金本位發生兌換危機國家。因此在1967年要求IMF, 需另設特別提款權(SDRSpecial Drawing Right)貨幣制度。1971年美國總統 尼克森宣佈,美元與黃金實質不再給予兌換。此次美國與日本及歐元區等各國,自20093月起又以QE政策,無異大量提高SDR紙黃金供給;在這種全球 主要貨幣發行更氾濫情勢下,全球金融情勢遠將比1967年還要紊亂。如果最後 一個強勢貨幣、人民幣也加入戰爭,則SDR紙黃金本位將必然又蕩然無存。本文認為,全球經濟學家必然也會體會到,目前QE政策已經發生嚴重後遺癥;而中國人民銀行應不會是,壓倒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作者特別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絕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商品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