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1月8日 下午12:52
主旨: 給特區的信(125)- 有趣的分析(1-5之一)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摘自肖喜學先生03年的網誌文章:香港為什麼學不了新加坡? (從歷史、地理、軍事、 經濟及文化背景等等來看管治及社會問題的分析):http:// blog.sina.com.cn/s/blog_ 62844c110101c28f.html
前年,新加坡政府宣佈為了讓國民分享國家進步的果實, 保證每個有工作的新加坡家庭負擔得起他們的住房,讓月入1000 新元(合人民幣4800元)的家庭買得起二房式組屋,月入200 0、4000新元的能負擔得起三房、四房式組屋。這一消息傳到香 港,就像投下一顆重磅炸彈,香港人一是羡慕,二是質問: 新加坡能,為什麼我們不能住大房子?
2. 是的,新加坡和香港不僅都是若干島嶼組成的彈丸之地、地圖上的“ 小紅點”,人口、面積都有一定可比性(根據2012年底資料, 人口分別是530萬、717萬,陸地面積分別是714平方公里、 1108平方公里),而且都是曾被英國人統治過的殖民地、 自由港,甚至連種族都以華人為主,使用英文和漢字進行溝通, 如此多的相同相通,為什麼在城市形態、 面貌和住房狀況方面會有如此之大的差別?
3. 首先要從這兩個城市的源頭說起。19世紀初, 英國致力於擴展在東印度的版圖,希望擴大與中國的貿易, 需要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找到一個立足點,麻六甲海峽成為必經之道, 但當時荷蘭人是這一帶的話事者,英國只佔有檳城一地。 而檳城比較偏北,不甚理想,東印度公司職員斯坦福·萊佛士(St amford Raffles)受命尋訪更合適的貿易站地點,於1819年1月 來到馬來半島最南端的新加坡島。
4. 新加坡島延續了馬來半島的平緩地勢,全境平均海拔只有15米, 位於中部的最高峰----武吉知馬山也只有163米, 有數條河流,而最大的河流----新加坡河的出海口內正好用來停 泊船隻,這裡不僅有深水航道, 而且有適合做碼頭和貨物裝卸設施的陸域。於是, 萊佛士認定這裡就是他要找的地方, 此後又與當地統治者和荷蘭人達成協議,最終於1824年獲得完全 控制權。萊佛士被認為正確、獨具慧眼地選擇了新加坡,成為開闢、 規劃和建設這個島嶼的傳奇人物, 至今他的名字仍被保留在新加坡的學校、酒店、商場、 馬路和建築物上,甚至被輸出到其它國家(如北京、 上海等地的來福士廣場)。
5. 那麼香港是否有類似萊佛士這麼一個人呢?按說應當是有的, 他就叫查理·艾略特(Charles Elliot)。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 作為英國商務監督的艾略特,受命就獲取一個海島來做軍事、 貿易基地與中國政府談判, 英國外交部的指令是要臺灣或舟山或中國東海岸的其它島嶼, 以便於保護英國商船通過長江深入中國腹地進行貿易, 但艾略特認為臺灣或舟山既無可能(因中國政府不會答應), 也不可行(因地域太大無法有效管治), 所以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擅自與中國官員達成「穿鼻草約」, 並於1841年進佔香港島。
6. 那時的香港島,只不過是珠江出海口幾百個小島中平常的一個而已, 既非最大,也非最有名的。艾略特看中這裡,是因為他去過那裡, 發現整個島就彷佛是露出水面的一座山,島的北岸陡峭地插入水中, 水深利於停靠,港口東西部狹窄的海域利於防衛, 再加上淡水豐富易於補給,對他來說已是一個可接受的地方。但遠在 倫敦的外交大臣巴麥尊(Lord Palmerston)則不這樣認為, 他在給艾略特的函件中寫道:“你獲得了荒蕪之島香港的割讓, 島上幾乎沒有一幢房屋……很顯然,香港不會成為貿易中心…… 我們的貿易將一如既往地在廣州進行。他們(英國僑民) 可以前往荒涼的香港島,在哪裡修建房屋來隱居。”
7. 1893年一本英國人編寫的旅遊指南中寫道:1841年的香港“ 只不過是一座到處荒煙蔓草,令人望而卻步的火成岩島嶼, 顯然只能支持最低等的生物在這裡生存”;一位元記者也寫道:“ 香港原本並不存在,必須憑空將它創造出來。”雖然香港島也並非如 上所述的那麼不堪,但對於建立一座規模巨大的城市來說, 確實並非一個上佳的選擇。
8. 艾略特為其選擇付出了代價,他無緣成為香港的第一任總督, 沒有獲得如同萊佛士在新加坡的江湖地位, 甚至沒有一條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路, 他如今只是中國近代史教科書中被指臭名昭著的侵略者----“ 義律”。無論如何,香港開始了“借來的地方,靠借來的時間而活” 的歷程,如果當年義律沒有“錯誤地”選擇這裡, 這個島也許會像珠江口那些島嶼一樣,仍然林木蔥翠且默默無聞; 而當年選擇播下的種, 也逐漸長成了今天香港作為全世界城市的一朵奇葩的果。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年1月6日 下午6:38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23)-聳人聽聞?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12月27日的電郵收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so@cso.gov.hk>, "Mr. John Tsang" <fso@fso.gov.hk>, "Mr. YUEN Rimsky" <sjo@doj.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an KC" <sfst@fstb.gov.hk>, "Mr. CHAN Mo Po" <sdev@devb.gov.hk>, "Mr. CHEUNG Kin Chung" <slwo@lwb.gov.hk>, "Mr. KO Wing-man" <sfhoffice@fhb.gov.hk>, "Mr. LAI Tung Kwok" <lai@sb.gov.hk>, "Mr. NG Hak Kim" <sedoffice@edb.gov.hk>, "Mr. SO Kam Leung" <sced@ced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Date: 27/12/2014 11:56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23)-聳人聽聞?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so@cso.gov.hk>, "Mr. John Tsang" <fso@fso.gov.hk>, "Mr. YUEN Rimsky" <sjo@doj.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an KC" <sfst@fstb.gov.hk>, "Mr. CHAN Mo Po" <sdev@devb.gov.hk>, "Mr. CHEUNG Kin Chung" <slwo@lwb.gov.hk>, "Mr. KO Wing-man" <sfhoffice@fhb.gov.hk>, "Mr. LAI Tung Kwok" <lai@sb.gov.hk>, "Mr. NG Hak Kim" <sedoffice@edb.gov.hk>, "Mr. SO Kam Leung" <sced@ced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Date: 27/12/2014 11:56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23)-聳人聽聞?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飯局間朋友大胆地指出,部份海外華人及港人, 根本覺得共產黨是有「原罪」似的,無論共產黨及/ 或大陸做得對或錯,又或是非常成功,他們都絶不認同; 就算勉強溝通,中間的洪溝都絶難解決, 相信這正是所有矛盾的根源。
2. 平情而論,回歸後幾屆政府,相比其他外地政府,未必是最好, 但總該是名列前矛。然而港人仍不斷抱怨並大加責難,事事抗爭、 拉布,拖其後腿,令到政府施政困難重重,究其原因, 乃因整個管治班子是受中央任命,代表中央在港施行港人治港, 認為他們是北京的傀儡。於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3. 世界上任何社會、地區,都有近似或其他不同大大小小的問題出現, 各地政府都需要時間及資源去解決問題。 港人為何看不到還球各地都有的問題, 而只是刁難回歸後的公職人員,令其難展所長, 並大大增加社會財政及機會成本,究竟對整體社會有何好處?
4. 抗爭者認為自己有理想、有抱負,難度就容不下中央/ 特區官員都有他們的理想及抱負?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 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 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 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 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你神经係米有問題..唔知你狗up d 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