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給特區的信(114)-批判 者言(3)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12月3日 下午3:46
主旨: 給特區的信(114)-批判 者言(3)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s. TENG Yu Yan" ,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戰爭與暴力在概念上的融合最明顯地體現就是政策制定者使用戰爭語言談論針對毒品、貧窮和下層社會的表達方式。這裡不僅僅是軍事知識和軍事化話語盛行的問題,而且在於出現了軍事化的社會,其中可接受的言論範圍不可避免地萎縮。

2. 但是,美國社會朝向永遠的戰爭地位的轉變不僅僅是鼓吹一套一致性的象徵,如擁抱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強調統一性而不是異議、強者而不是弱者、恐懼而不是責任等觀念,而且造成了失敗的社會,其中暴力成為權力的最重要因素和影響社會關係的調節力量。作為公共教學模式,永遠的戰爭狀態需要國民心甘情願地遵循其價值觀、意識形態、工具和暴力敘述。

3這種合法性論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熱衷於組織暴力生產的文化而提供的,是通過從高雅的時尚、好萊塢電影到五角大樓支持的暴力影碟遊戲和音樂會的大眾文化的眾多註冊者傳播的。戰爭狀態需要的是一種馴服的文化、閉嘴的知識份子、和基本上處於消極被動狀態的消費者大眾。但是它也需要能從暴力場景中找到巨大快感的民眾。
  
4因為快樂原則不受道德原則的約束,無需尊重別人,難怪它越來越多地受到強烈的快感和無休止的高度興奮等需要的影響。是什麼導致了人們對病態的殘忍和暴力形象失去了防範和敏感性呢?這個過程的部分原因在於如下事實:美國公眾受到空前規模的示人類苦難的畫面的衝擊。

5. 正如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指出的,伴隨著宣揚暴力的文化的氾濫,整個社會都為之付出代價。一個後果就是單純的數字和形象的單調重複可能產生漸漸消失的影響並引起視覺疲勞所以必須更加刺激、怪異和聳人聽聞,否則無法引起情感反應,甚至無法引起關注。熟悉的暴力水準在不斷提高,在此水準之下的殘忍行為的殘酷性已經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了
  
6超級暴力和驚人的殘酷場面破壞和阻礙了我們在暴力發生時對暴力做出政治和道德反應的能力。就這個例子來說,不熟悉的暴力如將囚犯虐待致死的極端形象成為習以為常的暴力,而日常出現的熟悉的暴力則落入不被注意或不值得注意的境地而很少被人關注。不然的話,我們該如何解釋公眾面對國家對和平的年輕示威者採取的暴力行徑無動於衷呢?他們不過在抗議這個社會,抗議自己遭到社會的排斥,自己對希望、繁榮和民主的訴求被忽略。

7隨著文化被注入越來越多的暴力因素,曾經令人毛骨悚然、神經緊張的暴力如今已經失去震撼人心的價值。因為更強烈的暴力形象的需要不斷增加,人們對暴力的冷漠和麻木也在增加,而殘忍和苦難之事被當作像體育、娛樂一樣的素材被新聞媒體或其他找樂子的管道展現出來。
  
8以強硬和攻擊性等病態的男子漢品質為特徵,暴力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的常見內容,痛苦、羞辱和虐待被濃縮進可消化的場景,通過極端的體育、現實電視、硬碟遊戲、YouTube帖子以及各種新舊媒體形式無休止地大肆傳播。推崇硬漢的意識形態和追求快樂有理的經濟也體現在權力的物質利益關係之中,這種關係自雷根上臺以來不斷得到強化。從那時起政府政策出現轉變,從而打開了布希和切尼當政時無法無天的虐待和國家暴力氾濫的序幕

9保守派和自由派政客現在都花費數百萬美元在全球發動戰爭,資助世界上軍力最強大的國家,為超級富豪和大公司提供巨額減稅優惠,同時取消公共福利,擴大人類貧困和苦難的範圍,消除所有可靠的公共空間,無論是福利國家還是公立學校或公共交通或任何滿足公共利益需要的建設性文化。國家暴力,尤其是使用虐待、綁架、目標暗殺等曾經被認為是例外情況,如今已經成為正常化的國家概念的一部分而具有了正當性。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4122日 下午12:5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13)-批判 者言(2)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122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