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給特區的信(112)-批判 者言(1)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gl2468@gmail.com>
日期: 2014年11月30日 下午5:48
主旨: 給特區的信(112)-批判 者言(1)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內容來自:Youth in Revolt: The Plague of State-Sponsored Violence by Henry A. Giroux  20120327日]
原標題:亨利·吉魯 著   吳萬偉 譯
作者:亨利·吉魯(Henry A. Giroux)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英語和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著有《可疑社會的年輕人:民主或可處置性?》、《希望之後的政治:奧巴馬和年輕人、種族和民主的危機》、《論批判教育學》等。        

2.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抗議,他們反對的議題很多,從經濟不公、眾多不平等到教育和公共服務開支的大幅削減。當前,這些抗議沒有引起知情的對話,批判性的參與或政策的調整,而是遭遇國家批准的暴力和主流媒體的侮辱。(本港的情況如何,留待各自判斷?)

3. 背景:佔領華爾街英語Occupy Wall Street,或譯佔據華爾街)是加拿大反消費主義組織「廣告剋星」借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之風,在紐約華爾街點燃的、另類領袖參與的、共識主動性社區來取代政商合一政府的、全球社會變革運動的星星之火集會活動效仿發生在2011年埃及革命間的開羅塔利爾廣場周圍的集會與示威運動。行動於2011年9月17日開始,當日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融中心華爾街示威,警方更一度圍起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阻止示威者進入

4. 活動的目標是要持續佔領紐約市金融中心區的華爾街以反抗由於國際權威集團的貪婪,使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普遍存在,反對資本垂簾,寡頭聽政,以及全球權威集團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對法律和政治的負面影響。組織者試圖通過佔領該地以實現「儘可能達到我們的要求」之目的,具體要求在運動中逐漸產生。10月1日,類似的集會運動出現在了華盛頓特區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波特蘭阿布奎基坦帕夏洛特西雅圖丹佛緬因州波特蘭後來,該運動已發展成「一起佔領」(Occupy Together),蔓延至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地,並在10月15日開始全球各大城市串連,亞洲包括鄭州台北東京首爾香港吉隆坡都有人加入響應。以及延續至今(2014)的土耳其烏克蘭泰國等反對政商合一統治的、佔領政府機構的行動。

5. 在美國,自1980年代以來,國家對使用暴力的壟斷一直在加強,在此過程中,暴力已經越來越多地針對年輕人、貧窮的少數民族、移民和婦女。隨著福利國家的空洞化,同情文化被暴力文化、殘忍文化和丟棄文化所取代。集體保險單和社會保障讓位於經濟上的消除管制力量,福利國家被改造成懲罰性的工作福利制度,公共利益的私有化以及求助於個人責任作為公民責任的替代品。

6. 在不受監管的市場驅動下的價值觀和關係應該主導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觀點支配下,企業管理模式已經抽去了社會責任的任何本質內容,同時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問題的犯罪化過程以及對基本社會服務開支的削減,尤其是窮人、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福利。在當今新自由主義的歷史關頭,開始出現暴力和管理的合流、系統性的投資減縮、民主所需的最低條件如機構和共公空間的崩潰。

7. 就在年輕人對激進民主的承諾提出多樣化的主張,表達公平和正義的世界理想時,他們越來越多地遭遇各種形式的暴力,有身體的、意識形態的和結構上的暴力。按照佔領者被捕網站(OccupyArrests.com)的報導,“201236日,在112個以上的城市,被逮捕人數至少達6705人。

8. 奧克蘭、加州、紐約市和眾多其他城市的年輕人被現有政治體制拋棄,他們在警戒線外和平抗議,同時試圖產生新的語言、新的政治、長期機構和展現平等、相互尊重等價值觀的共同體,他們覺得按新自由主義原則構成的世界缺乏這些內容。

9. 這次運動不僅僅是收復空間的問題而且是產生新觀點、新對話、引進新政治語言的活動。年輕人拋棄了把民主和市場當做一回事的觀念,他們呼籲終結那些主導了政治機構和文化的企業控制,呼籲消除貧困,終結對異議者的壓制以及永遠的戰爭狀態。

10. 理查·裡奇曼(Richard Lichtman)堅持認為這場運動應該受到稱讚,這是正確的因為它擁抱共同體民主同時提出了一整套共同議題、原則和價值觀,抗議者要求人人平等或者至少大幅度減少極端的不平等,同時要求切實奏效的民主,根除金錢政治,用相互尊重對方人格的實際行動取代無處不在的商品化傾向。

11. 正如阿蘭達蒂·羅伊(Arundhati Roy)指出的,把美國的抗議活動與全世界的示威抗議運動聯繫起來的東西是,年輕人意識到自己被美國公司隱秘的財富積累排斥在外,這不過是排斥和戰爭體制的一部分,這些跨國公司在印度、非洲、和中東等地做同樣的事。當然,裡奇曼和羅伊等人相信這只是運動的開始,需要做的事很多,正如斯托頓·林德(Staughton Lynd)所說,要確立新戰略,創建新機構和公共空間組成的龐大網路,成立一個相互信任的共同體和邀請窮人參加的政治組織。
  
12. 所有這些議題都很重要,但是當前必須處理的最緊迫問題是美國新出現的員警國家帶來的威脅,它不僅威脅佔領美國眾多城市的年輕抗議者,而且威脅民主本身,因為它是戰爭心態和新自由主義訓誡和教育模式的產物,在此教育模式下很難再使用談論義務、社會責任和和公民參與的語言。除非把年輕抗議者的行動(無論多麼多樣化)放在充滿活力的語言框架內理解,如社會利益、公民勇氣和充滿活力的民主要求等,否則,美國公眾將很難抗拒國家的暴力以及把示威抗議、表達異議和公民責任視為非美國的甚至犯罪行為的框架體系。
  
13. 針對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者的暴力,進步媒體進行了相當多的報導,筆者根據這些分析想提出如下觀點,即把這種暴力放在更大的範疇內來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批判性地理解這種攻擊性行為背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力量,才能批判性地反思使用暴力的當前歷史階段的特殊性。比如,若不分析社會國家的退化和戰爭國家和懲罰國家的興起,就很難解釋針對年輕人實施的國家暴力。

14. 歷史時機的觀點在這裡非常重要,因為它提供了認識影響某個特定歷史時刻的力量的入口,同時留下理論和戰略融合的空間。也就是說,幫助我們從理論上處理年輕人的抗議如何與具有歷史具體性的新自由主義工程聯繫起來,正是這種新自由主義工程鼓吹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擴大,造成了學生債務炸彈,取消了迫切需要的社會保障專案,抽出了社會工資、待遇和福利的實質內容。在美國,針對年輕人的非暴力抗議做出的暴力回應也必須在軍事-工業聯合體的龐然大物及其戰爭承諾和將整個社會軍事化的大框架內來分析。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41128 下午6:05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11)- 大陸的長遠發展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1128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
吳穎嫻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4年11月28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111)- 大陸的長遠發展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11月28日 下午9:25
主旨: 給特區的信(111)- 大陸的長遠發展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 "Mr. MOK Kwan Yu" ,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一般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目光相對狹隘,只是在香港的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內打滾,偶然外出旅遊,對於增廣見聞,擴闊視野來說,裨益不大。那是為什麼常常說對未來感到缺乏希望,往上流動的機會少。相反大家好像不太知道、瞭解大陸及亞太其他地方的急速發展,以及香港在這情況下可會得到的機遇。讓我們先看看比澳洲甚或歐洲還大的中國大陸的各種短中長期規劃。

220世紀90年代末期起,中國陸續出臺了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但中國地域範圍廣大、地理差別明顯,為了使這些戰略能夠更好地落到實處,產生更大的成效,近兩三年來,中國政府先後批復涉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天津濱海新區、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兩省部分地區的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國圖們江區域、黃河三角洲等、橫琴新區、安徽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10多部區域規劃和檔。

3.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3. 2010年6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2010年12月,國務院將這份規劃印發全國各省份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並要求儘快組織完成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調整完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農業、人口、環境等相關規劃和政策法規,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做好《規劃》實施的各項工作。

4. 2011年6月8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刊載我國首個全國性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按開發方式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規劃》推進實現主體功能區主要目標的時間是2020年,規劃範圍為全國陸地國土空間以及內水和領海(不包括港澳臺地區)

5. 國土空間是寶貴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我國遼闊的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續發展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家園更美好、經濟更發達、區域更協調、人民更富裕、社會更和諧,為了給我們的子孫留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家園,必須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科學開發我們的家園。連結: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來自新華網,2011年6月9)
  
6. 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就是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謀劃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確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並據此明確開發方向,完善開發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7. 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有利於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有利於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準的差距;有利於引導人口分佈、經濟佈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有利於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應對和減緩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制定實施更有針對性的區域政策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和改善區域調控。

8. 更長遠的,實施中將根據形勢變化和評估結果適時調整修訂。本規劃的規劃範圍為全國陸地國土空間以及內水和領海(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海洋既是目前我國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未來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鑒於海洋國土空間在全國主體功能區中的特殊性,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本規劃編制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作為本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另行發佈實施。
  
9.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一家家工廠不斷湧現,一條條公路縱橫南北,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個個村莊煥然一新,我們的家園發生了深刻變化。構建美好家園,首先要瞭解我們這片家園的自然狀況,認識已經發生的變化以及還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10. 總之,我們既要滿足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經濟增長、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對國土空間的巨大需求,又要為保障國家農產品供給安全而保護耕地,還要為保障生態安全和人民健康,應對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保護並擴大綠色生態空間,我國國土空間開發面臨諸多兩難挑戰。

11. 內容非常冗長,簡單的一窺全豹,可以參考以下附圖1-20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1125日 下午6:04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07)- 別做「攬住一齊死的傻瓜」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1115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NIP Tak Kuen" , "Ms. TENG Yu Yan" , George1 Luk
Date:        15/11/2014 03:59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07)- 別做「攬住一齊死的傻瓜」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來自蕭雪樺的「筆下留情」2014103日星期五同名網誌:
馬丁.路德.金說過:我們「必須學會如兄弟般一起生活,否則就會像傻瓜的『攬住一齊死』(Must learn to live together as brothers or perish together as fools)」。他提倡的,就是要懂得妥協。

2. 不知道打什麼時候起,「妥協」被視為貶義詞,代表喪失原則立場、軟弱無能……。可是翻翻任何中英文字典都可以看到,「妥協」表示對立的各方通過讓步消弭爭端、避免衝突。「妥協」其實是積極行為,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

3. 劍橋大學歷史學家阿克頓勳爵(Lord Acton)有一句廣為人知的睿智之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他還有一句同樣值得銘記的話:「妥協是政治的靈魂,如果不是政治的全部的話。」

4. 即使是以善於鬥爭出名的毛澤東也說:「在各個策略階段上,要善於鬥爭,又善於妥協。」可以說,毛澤東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建立次這兩個「善於」之上的。他後來犯下重大錯誤,則正是忘記了要善於妥協,而只熱衷於鬥爭,要不斷革命。

5. 這與搞群眾運動起家的淵源有關。群眾運動基本上是烏合之眾的運動,是靠遠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標把四面八方的人等吸引到來共襄大業的。要讓這些熱血者(主要是年輕人)的狂熱保持在沸點,最簡單的方法是要讓理想、目標的旗幟永遠高高飄揚。理想、目標在現實中是不是可以達到不重要,是不是清晰可見也不重要,有時,距離現實越遙不可及反而越好。天堂、共產主義社會等等,正是以「山在虛無飄渺間」而讓人無限憧憬的。

6. 這往往成為妥協的心魔、路障。主其事的傲慢領袖會害怕,一旦把理想、目標降低了,讓旗幟褪色,隊伍就會渙散,自己頭頂上的光環就會變得黯淡。

7. 這樣的理想、目標不但不能降低,還可能在運動中不斷拔高。這往往是被動的,因為群眾運動倘若沒有絕對權威的領袖,就會有一個比一個激進的聲音出來叫板,而喊得越慷慨激昂的人,越有可能「上位」,呼風喚雨。相對理性的就只能無何奈何地靠邊站去,成為大浪淘沙的一分子。這樣的淘汰,若說是民主的話,也是最原始的民主,但卻是群眾運動中的常態。其間要妥協,需要非凡的卓識和勇氣。

8. 「像傻瓜的『攬住一齊死』」之言並非恫嚇,而是不妥協之下的必然發展。政治必有衝突,若沒有妥協,政治衝突必然發展至暴力衝突,不滿政府的群眾運動必然以推翻政府的革命收場方休,不管是列寧式的暴力革命,還是美國式的「顏色革命」。

9. 民主政治正是為了消弭暴力衝突而產生的。這甚至讓恩格斯修正了《共產黨宣言》關於暴力革命的主張,他一八九五年三月(即去世前五個月)在《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中說:「歷史表明我們也曾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八四八年的鬥爭方式,今天在一切方面都陳舊了,這一點是值得在這裡較仔細地加以研究的。」他認為,工人也可以通過議會爭取自己的利益。

10. 要妥協,也要看當事者能不能及時把握時機,看準對方給自己「上牌」了,就及時接過來,「叫踫」。北京與台北兩個學生運動,一以流血收場,一以雙方都體面地下了台階結束,分別就在於有沒有「見好就收」的智慧。

11. 香港的民主十分幼嫩,而正因為這樣,可以吸取各地推行民主的正反經驗。首先一點,應學會妥協,不做「攬住一切死的」的傻瓜。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1114日 下午5:49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05)- 政改之爭(2)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116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so@cso.gov.hk>, "Mr. John Tsang" <fso@fso.gov.hk>, "Mr. YUEN Rimsky" <sjo@doj.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an KC" <sfst@fstb.gov.hk>, "Mr. CHAN Mo Po" <sdev@devb.gov.hk>, "Mr. Chan Norman" <ma@hkma.gov.hk>, "Mr. CHEUNG Kin Chung" <slwo@lwb.gov.hk>, "Mr. KO Wing-man" <sfhoffice@fhb.gov.hk>, "Mr. LAI Tung Kwok" <lai@sb.gov.hk>, "Mr. NG Hak Kim" <sedoffice@ed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s. TENG Yu Yan" , "Mr. MOK Kwan Yu" ,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Date:        06/11/2014 11:34 A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05)- 政改之爭(2)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轉載自袁彌昌--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治學文社成員,於20141105日 星期三在經濟日報一個專欄的「評論」:
是次雨傘運動中,有反佔領人士製作了幾段講述外部勢力介入運動,以及美國企圖在港發動顏色革命的影片,令反佔領一方士氣大振。
平心而論,該幾段影片的製作着實不錯,唯一不足之處,是還未納入有關非暴力鬥爭和非傳統戰爭(Unconventional Warfare, UW)的最新理論成果,令港人未能全面地評價這些新戰法。

2. 讀者可能會奇怪為何筆者在非暴力鬥爭之外,又搬出非傳統戰爭這概念,雖則非傳統戰爭早於1952年已於美軍教條中出現,但發展至今天,該概念已悉數將非暴力鬥爭、心理戰、信息戰等要素共冶一爐,最能夠反映傳統戰爭範疇以外的戰爭行徑。

3.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定義,非傳統戰爭指透過在敵方控制區域的地下、輔助和游擊部隊,以使抵抗運動或起義活動得以脅迫、擾亂或推翻外國佔領者或政府的活動。撇開定義與教條,說穿了非傳統戰爭就是圍繞革命、抵抗運動和起義活動(RevolutionResistance and InsurgencyRRI)),以及外部力量對這些活動的支援。

4. 有人可能會認為,雨傘運動未必有應用到這些理論,不過筆者只是想藉他們來說明,後現代戰爭的性質與目的,跟以往的戰爭相比,已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中最重要的是,戰爭的目的已由改變敵國的政策,變為改變敵國的政府(即推翻其政府),因此,革命、抵抗運動和起義活動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而各國對這類型運動亦抱有極大戒心——所謂戰爭已不再是政治的延續,而變成了政治本身。

5. 之不過,無論運動多麼具自發性也好,如欲解釋現時雨傘運動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的現象,我們還需借助非暴力鬥爭理論。根據該理論,抗爭者嚴格來說可分為兩大類:「非暴力鬥爭者」(Nonviolent Resister)和「不滿團體」(Grievance Group),非暴力鬥爭者即運動的策劃與領導者,而不滿團體基本上是響應非暴力鬥爭者的號召,對政府抱有不滿的群眾,他們被稱為「團體」主要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不滿或訴求,不一定代表他們一開始已是一個團體。

6. 非暴力鬥爭運作的本質,就是非暴力鬥爭者必須依賴不滿團體來「打頭陣」,承擔起抗爭的主要重擔。而目前運動之所以群龍無首、山頭林立,反映出非暴力鬥爭者(佔中三子、學聯等)一開始用以號召群眾的訴求(即真普選),事實上並非一眾不滿團體的真正訴求(真正訴求很可能是貧富懸殊、世代之爭和中港衝突這些重大矛盾),故此非暴力鬥爭者根本不能真正得到不滿團體的共鳴,不滿團體亦不願接受他們的領導,甚至一眾不滿團體有反過來壓倒非暴力鬥爭者的趨勢。至此運動已由原本構想的一個整體,分裂成幾個平行進行的抵抗運動。

7.  抗爭者不了解這些非暴力鬥爭和非傳統戰爭的「設定」,亦造成了目前知進而不知退的窘境。

8. 一如非暴力鬥爭理論將抗爭者分為非暴力鬥爭者和不滿團體,非傳統戰爭也將抗爭者分為「地下組織」(Underground)和「公眾部分」(Public Component)。雨傘運動一夜間急劇擴張,令公眾部分一下子就將地下組織(或策劃者)邊緣化,但亦同時令運動頓時失去了領導,但群眾至今卻仍察覺不到或不肯承認,他們的情感、信念,甚至不滿一早已被刻意動員至一種具政治破壞性的模式,同時他們的認知與客觀現實脫軌亦是被刻意造成的——這是非暴力鬥爭中的一種固有傾向,乃宣傳與心理戰的結果。

9. 對於一場非暴力鬥爭,最重要的前提是其領導者能夠控制場面及顯示其控制能力,否則根本無從令當局犯錯或錯誤使用暴力,從而出現「政治柔術」(Political Jiu-jitsu)借力打力的效果,而「政治柔術」正正是非暴力鬥爭之所以能夠上升至戰略層面的最關鍵因素。

10. 由此可見,雨傘運動失去了領導,實屬其最大的致命傷,變相令抗爭失去了所有的戰略元素,淪為單純消極的公民抗命,本質上已再不是「戰略性非暴力鬥爭」,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11. 當雨傘運動落入了不了解非暴力鬥爭的學生及佔領者的手中,只會令香港的民主運動反受其害。就在現時佔領行動還是一事無成且一籌莫展的時候,學生們已自己製造了一場世代戰爭,導致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與陳健民以復教形式淡出運動,以及令曾協助學聯與政府展開對話的港大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等極為不滿。

12. 依筆者看來,學聯與佔中三子這一代人的不咬弦,歸根究柢是學生對八九民運一代的經驗嗤之以鼻,認為六四經驗到了今天已不再適用,但成年人卻食古不化地將它「強加於」他們身上,只管叫他們退場,最後惟有一拍兩散。

13. 佔領行動開始後,不少年輕人想通過改變他們家裏上一代反佔中的想法,來爭取他們對運動的支持,可是這些年輕人的做法,卻跟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無異。他們的潛台詞總是上一代人在民主問題上見利忘義、愚蠢和不知所謂,只有他們才是對的——這種「思想改造」方法簡直是聞所未聞,結果只是更有效率地將上一代人趕到對立面上而已,所以也難怪在是次運動中,反佔中一方「覺醒」的人,似乎比支持佔領的還要多,令這場運動最後很可能以年輕人在世代戰爭中落敗的形式落幕。

14.  雖說目前佔領行動,是基於群眾的自發動員,總能夠「留得青山在」,不至於會完全沒落,但如果我們留意到在同一時間的大格局裏,中央在等香港自生自滅(或自我毀滅),港府和反佔中人士在等佔領一方內訌,佔領人士在等學聯失勢的話,實際上處於愈下方的就愈不利,而時間亦明顯不是站在香港的任何一方。(香港人輸晒?)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114日 下午5:43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00)- 政改之爭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近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s. TENG Yu Yan" , hd@1823.gov.hk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Date:        24/10/2014 03:47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00)- 政改之爭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治學文社成員袁彌昌的三篇文章,值得一看再看。請大家以學術性文章視之,切勿使現時的「雨傘社運行動」,更加激化及難以收科,因為各方面均須要適當的下台階;大家各方都贏,才最合社會的長遠利益。

2. 
這三篇文章在經濟日報的一個「評論」專欄上刋登:(為了保護知識產權,不得不提報名)  201478日 星期二 題為 公民抗命爭普選 恐變木馬屠城 
 20140806日 星期三 題為 佔中激進領軍 中央請君入甕
 20141007日 星期二 佔中強弩之末 徒惹中央反噬

3. 三篇文章都頗長,但對現今情況有深入淺出的分析,值得細嚼。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給特區的信(110)- 內地80後青年回應香港學聯的"泱泱大國容不下幾名香港學生"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11月24日 
主旨: 給特區的信(110)- 內地80後青年回應香港學聯的"泱泱大國容不下幾名香港學生"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tellme@1823" <tellme@1823.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朋友傳來一則Whatsapp,題為:內地80後青年回應香港學聯的"泱泱大國容不下幾名香港學生":- (不應簡單看作是盲目鼓吹愛國或愛黨)
你們抱怨13億人不知道政府應該害怕人民的道理,不知道民主程序的重要,不知道國際選舉標准的內容,不知道己手裡權利的分量。

2. 你們如此熱衷教13億人怎麼當公民,其實在13億人眼中,你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怎麼當國民

3. 就在你們玩弄真普選概念,意識形態掛帥,踐踏香港法治,踐踏香港人權的時候。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的學生們已經開始進行NoSQL方面的實戰,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拿到了阿巴巴的offer有一個全世界最大數據量的電商數據倉庫等著他們去做大數據分析;

4. 往武漢西北1000公裡,西安交大電力電氣專業的學生正在三峽進行實地學習,他們中有很多人一畢業就要奔赴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源頭,這裡將修建世界上最宏偉的水電設施,他們會在這裡成為巨型水電工程運維的專家,在天高雲淡的藏南燃燒青春落地生根;

5. 11月的酒泉,溯雪紛飛,歡迎宴會上又有一群來自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將在宴會上認識自己的師兄師姐,面帶憧憬的聽那些與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有關的故事。

6.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時代?是一個風起雲的時代,是一個青春崢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香港,那個與長城永不倒有關的香港,那個與精武英雄獅王爭霸有關的香港,哪裡去了?亞洲排名第一的高校,畢業的香港大學生們,你們在這個時代裡,你們在忙著什麼?忙著去反對!反對國家教育國民愛國,說這是洗腦;反對游客入境消費,說這是蝗蟲

7. 俄羅斯媒體與專家一針見血:美國是想要引爆或撼動中國。在這個時代,你們因為迷茫,所以懶惰;因為懶惰,所以寂寞;因為寂寞,所以瘋狂。你們的瘋狂,讓你們聲稱愛的香港遍體鱗傷;你們的瘋狂,讓真正愛你們的父母黯然神傷;你們的瘋狂,讓你們與內地的學生的差距越來越遠;你們的瘋狂,讓香港的競爭力越來越差。

8. 別說13億人不懂你,不懂香港,你們要先想想你們懂不懂13億人要什麼?中國要什麼?你們玩兒的這一套,40年前有人以革命的名義玩過,20年前有人以民主的名義玩過。玩的結果是什麼?自己搞殘自己,讓別人看不起。所以我們內地人長了記性,深刻明白了巴黎和會今尤在,只是列強改的道理, 深刻明白了如果不能實現富國強兵,別說左鄰右舍的外國人,就連港澳台這樣的嫡親戚都看不起你的道理

9. 香港的大學生們,在中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經濟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香港能夠永遠置身事外嗎?你們反對自由行,上海自貿區等著接收,你們嫌人多,上海不嫌,西安,南京,成都都在搶。如果所有的髒活、累活香港不,技術活香港又幹不了,就剩下一些律師、金融、地產等虛擬經濟,大陸本地的資本又在持續成熟,香港還能繁榮多久?你們的上等人城裡人的虛假優越感還能維持多久?

10. 我只是一個內地年過而立之年的普通人,看《新聞聯播》也看《新台灣加油》,學過《馬哲政經毛概鄧論》也時常《翻牆》。不是我不愛民主,不願意跟政府要權利,而是因為國家利益更加重要。

11. 我們這些80後出生的人,經歷了中國30年的滄桑巨變,親身經歷了從一院子小孩圍觀一台紅白機到人手一個IPhone時代變遷,才會相信什麼叫做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強的國,哪有富的家?。才會在國慶的禮炮鳴響,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回響在神州大地的時候;在體育健兒取得獎牌,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全場的矚目中冉冉升起的時候;在編譯完最後一段代碼,擰緊最後一顆螺絲釘,為享譽四海的產品貼上中國的標簽的時候,心潮湧動,馳想天外。

12. 馬克思說過,人不會因為別人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人只會自己改變自己的想法。香港的大學生們,別人說一萬句,比不上自己悟上一句。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關系永恆不變,一種叫做利益關系,一種叫做利害關系。你民主二字喊得震天價響,世界上也不會有任何國家給你免費的午餐。只有中國,你愛她或者不愛她,她就在那裡,永遠憨憨的等你。兩個附件是星島日報9月29及30日的社論,早已預警今天的情勢。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117日 下午5:58
主旨: Fw: 給特區的信(101)- 最壞的情況?

收件者:

先生/女士:

近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