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21)-正視問題(2)


深圳三十多年來的爆炸性人口增長,需要更多的土地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2010年尾國務院正式批准將
395平方公里的深圳經濟特區擴大至整

深圳市的約1952?平方公里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一個北京、香港政府,建制、泛民及反對派均不願正視或忽略的問題,是香港的特殊戰略地位。香港無論面積、人口或經濟規模在整個中國的佔比正在慢慢褪色,但影響力,國際關係網絡及與全球約五千萬海外華人華僑的聯繫上,仍然舉足輕重。

2. 生物界的共生關係,同樣適合大陸、香港與國際間的現狀。華人華僑可以以其經濟實力在移居地,協助大陸與週邊國家,特別是對東盟十國及日、韓起到潤滑作用,而大陸日漸強大的整體實力,包括貿易及市場准入的影響力,大大提升華人華僑在移居地的話語權及各方面的影響力,是一個相互倚賴的關係,居中其間作牽引的關鍵點是香港。這點是為何美、日較難在東海、南海、東盟與上合組織各國輕易封鎖中國,讓中國週區域平穩一點,可以維持自己的高速發展。

3. 泛民及反對派雖然有些時候的行動較為激進/過火一點,却同時是中國及香港向世界顯示兩地日漸民主化的趨勢;他們也是這個共生關係的一個環節。所以在香港,任何人當管治班子及公職人員都是會非常難做。其實本土派也沒有為香港移居外地的人士好好想一想,外國公民會怎樣看待從香港去的人?如果外國人也排斥港人那又如何?

Regards,

George Luk



CEO 於 2013年12月9日下午7:05 寫道:


George Luk 先生:
11月24日和12月8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Sent: Sunday, December 08, 2013 
Subject: 給特區的信(20)-正視問題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資源的爭奪」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物演進過程中,不可或缺(為着生存)及有其存在價值(物競天擇/進化論說)的必然過程。食物,水,藏身之所,時間,繼而各種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歷來都為人類帶來不同程度的鬥爭,甚或戰爭。為着能夠擁有支配資源的能力,爭奪財富及政治權力,乃必然途徑。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不能否認貪婪、爭名奪利,企圖操控市場及/或國家、全球,是人類演進的必然產物及動力,歷史上各種例子屢見不鮮。

2. 土地是各種資源中最重要的,因為是人類頼以生存的基礎。現時香港的根本矛盾在於土地的匱乏:各類型房屋、鋪位、辦公室、公共及政府用地/空間及其引起的高昂租金,高生活費等等的一連串社會民生問題,其實政府、市民、政治團體及各非政府組織、壓力團體等都要正視,不能只用鴕鳥政策,不斷用各式各樣不同的理據、論述去拖延,在每個問題上都絶不妥協,完全無轉寰餘地。

3. 於是各種社會矛盾重覆又重覆出現,住房及租金引至貧窮、生活困苦;高通脹帶來物價高昂、生活質素下降;引發各種社會不公義並帶來從不間斷的怨氣;生活空間狹小,引發健康及衛生、疾病控制等問題,以及人與人之間易生磨擦、衝突;這是衆多所謂「社會深層次矛盾或城市病」的主要成因。傳媒、反對派及一般市民常常將問題簡單(oversimplify)歸納為官商勾結、公職人員效率低落、貪腐、社會制度不公義,沒有民主自由等等口號。簡單來說是可以令市民大衆將怨氣發洩一下,同時維持傳媒及反對派等的生存這個現實問題(沒有賣點,受衆便會越來越少,他們的生存空間便成問題),但事實上翻來覆去,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反而不斷衍生新的問題。

4. 反對派及傳媒是有道德責任讓市民知道,「土地制約」或簡單地說:「土地極度短缺」實在窒礙整個特區發展,引發出種種社會矛盾,影響大家的基本利益和權利,制造不公義,引發尖鋭對立的主因。除了認識及正視問題外,如何解決是須要政府及市民按步就班,去落實過往談論多年及已經詳細研究的各種規劃。因為只有規劃而不執行,實際上是紙上談兵,永遠解決不到問題。

5. 另外一個同樣重要的事實:公務人員及他們的才智,及其策劃多年的各種短中長期的規劃,是整個社會的重要資源。反對派或壓力團體,為了不滿本地管治班子或中共統治下的大陸,拖延或將部份規劃,推倒重來;表面上已經幫市民教訓了特區官員或北京中央,實則要大幅修改或重頭做過的人,不是北京或特區官員,而是本地的公職人員。這是懲罰公務員,懲罰所有市民。

6. 「土地資源豐厚」的美加澳紐或北歐地區城市,絶不可能拿來比較。但條件差不多的隣近城市,香港在「已建城區」的總面積及密度,比較起深圳、澳門或新加坡,都是相差甚遠。為了解決土地問題,2010年尾國務院正式批准將395平方公里的深圳特區擴大至整個深圳市的約1952?平方公里。2009年尾,國務院亦批准澳門填海做地約362公頃(之前在氹仔及路環一帶已經填海甚多)。新加坡的已建城區請參考附件Linclo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的兩份 highlighted  excel 圖表。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Sent: Sunday, November 24, 2013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9)-自省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每個地方在不同時期,擁有不同的優勢、強項及缺點、弱點。港人每每閉門做車,不能欣賞其他地方的優點,亦無勇氣去承認自己的弱點,以至終日惶恐不安。已經擁有的,不懂珍惜、維持,失去了又自怨自艾。老是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機會捨我而去,怨天由人實非港人之福。

2. 本港的強項本來極多,同時領先其他地方相當多。這種優勢有如世界拉力賽(WRC)中的前幾位,車廠、賽車、車手加上各種環境、客觀條件,才可在領先時間上佔優。另外還要運氣,如運氣差點的話,賽車途中機件出事,或中途落坑、撞山的話,可能嚴重影響賽果,勝利是整個團隊的努力,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才可達到的。

3. 環顧整個香港,連海域總共2755平方公里,資源匱乏,山多地少,除了小量沿海平地,及勤奮工作的市民外。如何才可以創做到幾十年來的經濟奇蹟?如何成就到這個舉世聞名的「東方之珠」?大家應該好好思考。

4. 為了迎接亞太新興經濟體的高速發展,香港要做好各種預備去迎接,不能只是「蹺埋雙手」,喊着被邊緣化、被其他地方扒頭。香港不單只是七百萬港人的香港,同時是幾千萬華人華僑的故鄉及尋根的落脚點,亦是整個亞太地區的「Business Hub」,為人為己,不能再蹉跎歲月。

5. 沒有足夠的土地及人才,香港便惟有拱手將機會讓給東南亞各大競爭對手。就算將香港的已建築市區面積(urbanised area)倍增,仍然是極度擠迫的國際大城市。市民應該正視客觀數據:pages16, 17, Table 1
LARGEST URBAN AREAS IN THE WORLD),
pages 94-105 Table 4 
URBAN AREAS BY POPULATION DENSITY) 及 page 173  Table 6
SUMMARY: ALL LISTED URBAN AREASof

6. 另外以下資料亦極具參考價值:-  http://www.lincolninst.edu/subcenters/visualizing-density/  :  The American Dream of a single-family home on its own expanse of yard still captures the imagination. But with 100 million more people expe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2050, rising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disappearing farmland and open space, and the clear need for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ed global warming emissions, the future built environment must include more density. 
http://densityatlas.org/casestudies/profile.php?id=110  對九龍城寨(或寨城?)的個案研究,及對沙田的 Case study  http://densityatlas.org/casestudies/profile.php?id=70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