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給特區的信(342)-好文重温:香港佔中為什麼必然失敗





寄件者: George Luk 
Date: 2019年10月28日週一 下午9:03
Subject: 給特區的信(342)-好文重温:香港佔中為什麼必然失敗
To: Wallace CK Yau

Wallace

將下文的部份人物、時間、地點及某些細節畧作更改,當年佔中運動為何失敗的情可套用到今天的「反修例示威及破壞運動」上。因為「自殘」絶對不足以撼動北京及附近省市,反而可讓北京作為大陸人民「反面教材」。

其實14年佔中落幕之後,評論界朋友及本人仍有很多文章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並預測幾年後復發的可能。但特區政府為了解決社會、民生、土地、住房、應付立會無日無之的拉布、境內外的機建、為擴充青年人的發展機會而搞這個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海內外擴充商貿接洽機構等等,工作量超乎97回歸前政府團隊的能力起碼逾倍,因而有所疏漏,亦屬整體社會的不幸。

轉載 20141026 20:13  新浪博客
  
一、佔中為什麼必然失敗?

      香港佔中現在越來越熱火了,最後還不知道怎麼收場。示威人士宣稱,不達到全面勝利,絕不收兵。他們的勝利不知道是指什麼,大概猜測起來,最主要的應該就是大收回決定,梁振英下台
  
  示威好比一場戰鬥,戰鬥就要有戰略戰術。要梁振英下台,想起來不會有多少人會揮淚惋惜,這些特首沒一個有用的。要人大收回決定,這權力不在港府手裡,梁振英上吊自焚也不能迫使人大收回決定,所以香港人真是示威錯地方了。
  
  戰略錯誤,那戰術呢?
  
  罷工罷課罷市,佔領中環,這是香港人的基本戰術。

  
  中環是香港金融區所在,香港部分銀行曾經停擺。現在香港信用評級還不受影響,但要是占中時間一長,你看受不受影響。香港已經沒有製造業了,船運也被深圳、上海、天津等搶走不少。本來香港就是中國的窗戶,現在中國對世界的大門敞開,外貿走大門就是了,為什麼還要翻窗戶呢?香港迪士尼本來是另一個集裝箱碼頭的地盤,因為集裝箱碼頭停建了,騰出地方正好改建迪士尼。等到上海迪士尼開門了,就看香港迪士尼哭鼻子吧。香港現在強項還就剩金融了,金融最要緊的就是信用,香港人自己把自己的信用搞垮了,到時候別說沒有警告過你。中環還是商業區,商店長期開不了門,接下來就該解雇員工了。讓示威人士和解雇員工自己打去吧。
  
  示威群體中風頭最健的是學生罷課。罷課在本質上是自殘行為,用佔領道義高地的自殘來贏得社會的同情,影響政府的決策。香港學生或許得到一些香港人的同情,但肯定得不到大陸人的同情。香港人或許自以為可以不考慮大陸人怎麼想的,現在正是這種思維害了自己,因為港府對於示威人士的要求無法回答,大陸對示威要求在官方層面肯定不會理睬,在民間也得不到同情,這就變成十足的自殘了,變成在道義上無足輕重的自殘。現在西方在看好戲,唯恐天下不亂;好玩的是,大陸民間也一樣,看好戲,唯恐天下不亂。最應該擔心天下大亂的香港人自己還以為別人都必須跟著他們的音樂起舞,吹拉彈唱一圈,發現大家都在外圈抄著手看好戲,不知道這個時候他們會清醒嗎?
  
  罷市也一樣,也是試圖佔領道德高地的自殘行為,不過香港商人似乎還沒有走上罷市的道路。如果港府犯傻,強力鎮壓,倒真有可能觸發這個危機。不過我對香港商人有信心,他們罷市也罷不了幾天的。
  
  
罷工的精髓在於在自殘的同時傷害雇主。這好比化療治癌一樣,化療藥物是統殺的,只是希望癌細胞比好細胞死得快,好細胞能堅持到最後。香港罷工的問題在於,雇主也是香港利益,弄到最後依然不到人大,罷工是純自殺。

  
  要打勝仗,戰略目標必須是可實現的,戰術目標必須是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現在戰略目標不可能實現,戰術上對手根本不在乎你攻哪裡守哪裡,這還玩什麼?佔中的戰略目標錯誤,戰術更錯誤。佔中必然失敗。
  
  二、太多的誤區
  
  香港示威已經二十多天了(總數不單單是紀錄的79天,之前的幾個月加起來,應接近半年),沒有平息的跡象。港人上街已經超過學生,很多市民加入示威行列。外電對香港動態很起勁,不厭其煩地和當年北京相比較,拼命猜測北京什麼時候動武。實際上,這裡面有太多的誤區,西方和太多的香港人對局勢的解讀徹底錯誤。
  
  北京是首都,北京癱瘓了,中國就癱瘓了。作為政府,這樣的狀態是不能容許長久下去的,所以必須做出反應。但香港是半游離於大陸的特區。在2014年,香港的經濟對大陸來說,已經成為下午茶,而不是正餐。有空有閑的時候品嘗一下,賞心怡情,挺好。沒有這個閒情逸致的話,跳過了也就跳過了。真要肚子餓了,這是不能飽肚子的,也是指望不上的。香港經濟對中央財政的貢獻是零。所以,香港要是癱瘓了,北京絕對沒有什麼等不起的問題。相反,北京在現在出手的話,左右都是錯;靜觀其變的話,反而左右都是對了。正所謂,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闊天空。到底怎麼辦,還不清楚嗎?北京已經發話了: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BBC有分析說,北京等不起,因為民主和爭取自身權利的觀念在年輕一代人裡種下了,越等,越發酵,以後會隔三差五找北京的麻煩,所以北京還是要趕緊出手,出重手。嘿嘿,且不說香港學生示威能堅持多久,我們這一代人中有不少是直接、間接從當年的(天安門廣場?)上走下來的,要是重來一次,相信很多人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香港學生也是一樣的。
  
  BBC分析的另一個不能坐等的理由是,當年示威持續了7個星期,拖到後來,示威蔓延到其他城市,所以北京才不得不出重手。當年的事情不那麼簡單,但就現在而言,香港示威蔓延到大陸其他城市的可能性為零。不是說大陸民間沒有戾氣,不是大陸很多地方沒有大規模民眾示威的心理土壤,而是香港現在這麼一來,在大陸民眾心目中,已經成為我們他們,香港人的實際訴求已經無關緊要,示威把香港搞癱了,大陸人民反而幸災樂禍。應該說,這裡面香港人對大陸人的態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成為他們自找的。但既然是我們他們的問題,就不要指望大陸人民會呼應香港的示威了。如果要示威,也不可能在現在,用這個理由。
  
  BBC分析引用香港示威人士所說:我們不謀求改變中國,我們只要求在香港實現民主。不管說辭如何,這裡面的實質是:香港的大政誰說了算一國兩制既是天才創舉,也是糊塗官做糊塗事,就看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這種有意模糊沒有事情的時候皆大歡喜,有事情的時候,不同的理解就容易引起問題。香港問題上,一國優先,還是兩制優先,這一直是大問題,這次就是集中爆發。北京不是不想解決這個問題,23條、愛國教育都是想往一國方向推動,但最後都被香港人的兩制情節頂回來了。這一次還是會被頂回來嗎?香港示威人士一定是這麼想的,但他們想錯了。他們還在想中國人好面子,香港示威現在弄得北京灰頭土臉,北京必須馬上做出回應,而北京不敢坐實鎮壓民主的罪名,只有讓步。大錯了!現在的香港的焦點不是民主,而是主權。主權不光是對外的,也是對內的,最主要的就是決定基本政治方向的。北京對香港普選的決定對錯是一個問題,但挑戰北京對普選決定權,這就是觸動主權的底線了。
  
  BBC已經閉口不提大陸民間反應了。開始時還把大陸民間缺乏呼應怪到資訊封鎖,後來自己也覺得這個理由太說不過去,不提了。普通民眾的反應大概不符合他們的胃口,公知精英不是學乖了不胡說八道,就是看到時候不對,不能自絕於人民,也不配合。海外港人也有在示威的,聲援香港,外電很起勁地採訪他們。不過好玩的是,海外還有更多的大陸人,他們對香港正在發生的一切都沒有新聞封鎖的問題,他們也熟悉西方民主的運作方式,何不聽聽他們對香港示威的反應呢?他們不能代表大陸民意,但至少比西方或者部分港人的想當然更加接近大陸民意。
  
  25年後,這些香港學生回顧今天的時候: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三、示威過後
  
  香港示威已經進入新階段。當前是兩件大事:對話和清場。
  
  示威開始不久,就有對話的呼聲。學聯的對話立場曾經十分強硬:梁振英必須下台,港府必須就員警在928使用胡椒水道歉,還有收回政改報告什麼的。而且學聯拒絕與梁振英對話,要指定政府方面的對話人。港府方面,梁振英根本沒有打算直接和學生對話,派出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和手下。接下來就是學聯對對話場所、設定提出種種強硬條件,同時聲稱繼續示威,繼續施加壓力。港府突然宣佈,學聯對話沒有誠意,取消對話,大出學聯意料。又過了一段衝突和動盪,港府和學聯通過中間人繼續接觸,看來對話真的要實現了。這一次學聯對於預設條件沒了脾氣,反而是港府開始預設條件,必須在基本法架構下對話,而且只有北京才有解釋權,學聯倒是強調不設預設條件了。最後學聯對港府關於對話的架構沒有意見
  
  港府與學生的對話能有結果嗎?基本上都不看好。學生要求的,港府根本無法給,這些不是港府能決定的;港府能給的,學生根本不感興趣。對話沒有結果之後呢?
  
  梁振英說了,對話歸對話,清場歸清場。當然,他用的不是清場這個說法,香港警方甚至特意強調現在的行動不是清場,但警方確實在清理街道,疏通交通。港府如果繼續坐等的話,有可能會形成佔中與反佔中之間的民間衝突,很容易失控。這樣的民間衝突不管什麼結果,都是政府的錯,要是出現傷亡就更加糟糕,所以必須有所動作了。警方這三個星期裡,窩囊氣也受夠了。現在要是有機會的話,偷偷下幾把黑手,一點也不奇怪。正好被記者拍下來了,自認倒楣。不過新聞照片裡,背上的環形傷痕到底是什麼東西?警棍戳的?警棍的尖端也不是空心的啊。我都懷疑這傢伙自己在拔火罐呢。
  
  佔中三子實際上對局勢已經失控了,學聯的號召力也枯竭了,留下的示威者不聽他們的指揮,沒有來增援的也不聽他們的呼籲。所以這次,常常說無大台,實際怎麼可能無大台呢?)還有,他們或許在擔心,繼續佔中引來商界官司,哪怕最後沒事,也是一身臊臭,難說到底是不是會有公義人士挺身而出為他們墊付律師和罰款費用。佔中現在最理想的局面,就是員警傷人,這樣他們可以一面用避免無謂傷亡的理由撤退,另一面指責港府和警方,佔領道德高地,體面收場他們能不能如願,要看後面幾天了,想起來香港警方沒有這麼笨吧。把路面清理出來,示威者趕到人行道上去,讓示威自生自滅。
  
  港府強力鎮壓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北京不會答應,香港警隊不僅力量不足,忠誠也不一定可靠,畢竟這些警員回家脫下警服之後,也是張家王家的兒子女兒,李家趙家的朋友同學,他們內心未必不同情示威學生,行動上很可能放水。堅決執行也有後遺症,會在港人中間造成巨大撕裂。
  
  應該承認,港人中同情示威學生的可能占大多數。即使反示威的人,也未必認為學生訴求不合理,而是怕影響自身生計。示威訴求是否合理,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who is the boss一國還是兩制的問題拖延太久了,現在捅破了,也好。港人不管怎麼想,不管怎麼示威,主權問題不容妥協。本來有可能通過政治協商解決的,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可能了,最後損失的是全體香港人。
  
  不過,示威過後,即使和平結束,港人心中的對大陸怨結會加深,以後會不時爆發,這一點北京應該有準備。另一方面,大陸人心中對香港的怨結也在加深,給北京強硬香港政策以民意基礎。未來的港陸衝突會增加,從政府到民間。香港的一國兩制原本是給臺灣做榜樣的,現在香港出了問題,臺灣更不可能自願接受一國兩制,這一點想起來北京已經意識到了。好在海峽兩岸軍事力量對比已經有了根本轉變,台獨已經跳不出大陸的掌心。這不是理想局面,但還是可控制的局面,而且是比用懷柔吸引臺灣回歸更加可靠、可預測的局面。至於香港,接下來依然會「胡蘿蔔加大棒」,但大棒不再是深藏在十八層被褥之下了。這大棒不是駐港部隊,而是經濟優惠和其他單向優惠政策。不會再有送上大禮單的事情了。但香港要是放低身段,和大陸其他城市一起,靠自己的努力發展,那還是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包括內地特區優惠。
  
  香港會產生港獨情節。“97年之前,香港蒸蒸日上;97年之後,香港每況愈下。我們獨立吧。這些人根本沒有認識到香港的繁榮來自於獨特的歷史條件,現在的相對衰落屬於時過境遷。讓他們鬧騰吧。只要還是停留在口頭上,就不理他們;要是有任何實際行動,該怎麼打壓就怎麼打壓。沒有23條,還怕找不到別的理由?偷逃稅收、亂穿馬路,總可以找到理由的。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香港依然是重要金融中心,但這個地位不是不可取代的,阿裡巴巴就沒有在香港上市,而是到紐約上市。如果中資大批從港交撤出,轉向紐約或者其他地方上市,對這些中資可能更好。亞太基金總是背著高風險的名聲,紐約的信譽和穩定性至少在名聲上好於香港。另一方面,西方苦於不便直接獲利於中國的發展,這也是阿裡巴巴在紐約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北京不會貿然出這樣的牌,這手牌是可以要香港的命的,現在沒有必要。但牌畢竟是牌,是可以打的。
  
  至於外資,不管大老闆、大股東心裡有多同情香港示威學生,他們投資的目的是盈利,即使扶持一個政府,也是為了最終盈利。投資香港是因為香港與大陸的天然聯繫,但要是香港與大陸的敵對日益加重,繼續投資就不明智。誠然,有很多大陸的外資專案是從香港總部操縱的,但是還記得美國很多gated compound嗎?這些是圍牆圍起來的高檔居民區,有持槍警衛守衛大門,所有人進出都要用cardkey閒人免入。住在裡面的人自我感覺很好,不受外面世界的威脅,而能享受外面世界的一切好處。但實際上,這是自己把自己關進監獄了。香港對於在中國的外資就像這麼一個gated compound。問題是,如果外面不再低眉順眼,而是橫眉以對,甚至有意無意地阻擾進出,這些高檔人還會住在這裡嗎?一旦港陸敵對影響了生意,外資大批撤出是肯定的,道義支持只是口頭的,資本是不講政治的。這些人甚至可能自己掏點零用錢贊助反對派,但是生意歸生意,還是要撤出的。
  
  四、北京看香港
  
  如果我是北京的話,現在真是要香港明白who is the boss而又不髒手的千載良機啊!香港示威人群要求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北京說了算的,但北京根本不必出手,全丟給港府:
  
  這些全是只有你才能答應的事情啊,你要管。  
  我早就說過了,一條也不答應。但香港的事情香港管,這事歸你管。  
  我要頂不住啦,再這樣下去,香港就完啦!  
  香港完不了。呃,就算完了,太陽照樣升起。  
  你再不管,我就只好武力清場啦!  
  不許武力清場!不許有任何傷亡!  
  那怎麼辦啊?  
  香港的事情香港管,你想辦法吧。  
  我估計,梁振英不可能得到北京的許可,用武力清場。硬要武力清場,香港警隊的忠誠也會出問題。梁振英到後來可能只會有限清場,政府大樓前上班通道開通,主要商業街區正常營業,就算滿足政府要求了,大家有個台階可下就行了。接下去,繼續坐等。現在示威的人已經少很多,但有說法,一到晚上,人又會多起來。再耗著吧,再耗上兩個星期,看還有多少人剩下。到那個時候,市民呼聲就會高漲,要求示威人群撤出,不再影響民生。示威的人也沒有了耐心和能量。
  
  對於北京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確保這場示威一事無成!普選問題還沒有完,但這種挫折感會留下深刻印象的,香港人會意識到自己對北京的位置遠不是心中所想的,海外的黑手也會意識到香港的政治杠杆作用已經消失。
  
  另外,我要是國家旅遊局的話,就不急於解凍香港自由行。要是有人問:
  
  為什麼停止大陸對香港的自由行?  
  香港佔中示威影響大陸遊客安全,所以暫停自由行。  
  自由行是不是永久性停止?  
  不會的,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沒有理由不讓大陸遊客前往香港自由行。  
  那為什麼現在示威停止了,還不恢復自由行?  
  這事已經在議事日程上了,我們正在研究恢復自由行的問題。  
  什麼時候能夠恢復?  
  現在還不知道。國家旅遊局可不是為香港自由行而開設的,我們還有其他工作,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行工作要展開,香港只是其中的一個。  
  那香港旅遊業、零售業怎麼辦?  
  我們對香港人民有信心,對香港經濟有信心。

Wallace,上文是不是一篇五年前,預警今天特區情況(包括整個示威及暴動事件)的好文章

George 


<之前的部份往績請參閱 : https://jet2468.blogspot.com/2015/10/blog-post_30.html>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341)-應如何界定「社會矛盾」(2)





寄件者: George Luk 
Date: 2019年10月24日 週四 下午11:29
Subject: 給特區的信(341)-應如何界定「社會矛盾」(2)
To: Wallace CK Yau
Cc: George1 Luk
 

Wallace

1.  要根本解決問題,一定要捉到問題的核心,否則只以口號形式去指出問題,是很難正本清原。以下是一篇近萬字文章的「摘要」,(如果無記錯的話)是十三年前由中共中央黨校  -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吳忠民發表的,是關於釐清、辨析、界定「社會矛盾」這一個概念;連結(但已經找不到原文): http://www.zydxxb.com/index.php/manage/showmagcontent/mid/38/newsid/8 希望大家不要認為這是中共中央黨校的「八股理論」而因噎費食。文章頗為艱澀,會有人認為過於長篇大論、累贅。但若將內容有條理地分拆後,就會看到清晰的論述。

2.  文章的摘要:清晰界定社會矛盾概念十分重要。並非社會上所有的矛盾現象都是社會矛盾人們對社會矛盾的理解有宏觀層面、中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之分。只有中觀層面的社會矛盾概念,才具有恰當有效的解釋力。只有中觀層面的社會矛盾,才是社會矛盾理論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各種矛盾現象中,只有同時符合了三個條件——源自社會階層結構層面上的問題、存在著在利益或其他重要方面進行互動或交往的相關方、相關方之間的互動行為表現出一致和不一致的雙重性的矛盾,才是中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另外,社會矛盾概念與社會衝突、社會運動明顯不同。

3.  在香港,現實社會和學術界當中,「社會矛盾」是一個使用頻度很高的詞語。然而,並非社會中的所有矛盾都是社會矛盾。認真厘清、辨析、界定社會矛盾概念十分重要,可以防止人們將這一概念漫無邊界而且缺乏有效性地到處使用,以致造成這樣那樣的誤解和誤判。而且,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社會矛盾這一概念具有中國語境的意義,因而一旦界定恰當,相比一些語義上相近的其他概念如「社會衝突、社會運動」等,這一概念更容易為中國學術界和民眾所接受。

4.  雖然社會矛盾普遍存在於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存在于各個歷史時段,但歸納地看,人們經常說的社會矛盾實際上分為宏觀、中觀以及微觀這樣三個不同層面。廣義的社會矛盾泛指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微觀層面上的所有社會矛盾。狹義的社會矛盾專指中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社會理論所關注的社會矛盾實際上是指中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只有中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矛盾。但這一點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

5. 以下是三年多前的摘錄上述文章的一封舊電郵給大家參考: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219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3)- 並非社會中的所有矛盾都是社會矛盾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YANG Wei Hsiung" <itbenq@it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社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矛盾是社會一種普遍的常態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會有社會矛盾。沒有矛盾的社會是不存在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重要的是,一定程度的衝突是群體形式和群體持續的基本要素。

2.  「宏觀層面的社會矛盾」,主要是從歷史演化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或是從時代中心主題、宏觀歷史背景、社會發展基本趨勢以及時代發展必須解決的中心問題和癥結這樣一些大的視角著眼的,幾乎全面覆蓋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諸領域的大問題,而不是指具體影響社會的、利益相關群體之間的社會矛盾。

3.  「微觀層面的社會矛盾(糾紛)」主要是指具體的社會單元內部或具體的社會單元相互間的矛盾,如家庭內部的矛盾、街坊鄰居之間的矛盾、某一社區中居民之間的矛盾、某個公司內管理人員與一般員工之間的矛盾、某一班級內同學之間的矛盾、某一學校內師生之間的矛盾以及某個商店中店主與顧客之間的矛盾,等等。這種現象雖然比較多見,但往往缺乏對社會階層結構的深遠影響,在社會整體生活中難以留下明顯的痕跡,相互間也缺少穩定的聯繫,難有規律可尋。因而並非偶然地,微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缺少明確的學理研究意義,學術界對於這一層面的相對關注度不高。

4.  如果從「中觀層面給社會矛盾」下個定義的話,那就是:所謂社會矛盾,主要是指同一社會共同體(如某個國家)中不同社會群體或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換言之,是指在某個社會共同體中,在利益或其他重要方面相互關聯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層之間共生互補、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又相互排斥、對立、爭鬥及衝突的情形,如勞資矛盾、官民矛盾、官商矛盾、工農矛盾、貧富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另外,從延展性的角度看,中觀層面的社會矛盾也指圍繞著某項重要的利益,相關的多個群體之間的矛盾在某個領域的集中表現,如網路社會中的矛盾問題、征地拆遷中的社會矛盾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問題,等等。

5.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就是在十分微觀的層面,像是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甚至是商店裡顧客和售貨員之間,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現象也比比皆是。矛盾一詞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並非社會上的所有矛盾現象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它們之間也未必有持續的相關聯繫。而對不具有社會影響和持續相關聯繫的矛盾現象,顯然沒有必要將之作為社會理論的研究物件。我們不能將社會矛盾廣泛化,把社會上所有的矛盾現象一概視為社會矛盾。否則,對社會矛盾的把握將陷入一種無法窮盡、無所適從、無法進行的境地。

6.  
我們不能把社會上出現的所有問題包括比較嚴重的問題都算作社會矛盾。「社會問題」與「社會矛盾」是內容上相互交叉的兩個概念,而不是同一概念。有的社會問題同時就是社會矛盾,如勞資問題這一社會問題同時就是社會矛盾。有的社會問題就不見得是社會矛盾,比如,人口問題、愛滋病問題是影響很大的社會問題,但這兩個社會問題顯然都不是社會矛盾範圍內的事情。可見,如果將社會矛盾同社會問題混為一談,就無從把握社會矛盾的根源尤其是社會矛盾的原生性根源,進而無法把握社會矛盾本身的情狀。

7.  
社會矛盾的相關方是指在社會分工、職業分工方面相互依賴,同時在利益方面相互關聯的群體,如工人群體與企業主群體、官員群體與民眾群體、貧困群體與富裕群體,等等。這是一個事關社會矛盾主體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一最為基礎性的必要條件,社會矛盾無法成立。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社會矛盾互動的相互方應當是中觀層面上的、以大的職業分工為劃分依據的社會群體,如工人群體、農民群體、官員群體以及企業主群體等,而不是微觀層面上的社會群體。

8.  
社會矛盾相關方相互間在利益方面,既存在共生性(同一性),又存在排斥性(對立性)。一切對立的成分都是這樣,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這種性質,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著的方面都因一定條件具備著不同一性,所以稱為矛盾。然而又具備著同一性,所以互相聯結。而這種同一性和對立性必然會分別造成社會矛盾各當事方之間互動行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並對社會的運行和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9.  顯然,正是社會矛盾相關方之間具有的互動行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這兩重屬性,維繫著正常的社會運行,同時也促進著社會的進步。

10.  從外觀上看,「社會衝突」和「社會運動」這兩個概念同社會矛盾有些相似。所以,在界定社會矛盾時,還應將之與社會衝突和社會運動做必要的區分。例如過去幾個月的反修例抗議示威,及跟着演變成的暴力衝突及破壞行動)

11.  總之,並非社會上所有的矛盾現象都是社會矛盾只有中觀層面的社會矛盾才是真正的社會矛盾只有從中觀層面界定社會矛盾,才能使社會矛盾研究成為規範的、真正的社會矛盾研究,才能使社會矛盾研究成為社會理論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聚焦去解決「核心問題」及所謂的「深層次社會矛盾」。否則會浪費大量社會資源在研究病徵而忽略如何治理病因。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25日 下午5:41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00)-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的影響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1
27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George


2019年10月23日星期三

給特區的信(340)-China as an Island?






寄件者: George Luk 
Date: 2019年10月23日週三 下午9:51
Subject: 給特區的信(340)-China as an Island?
To: Wallace CK Yau
Cc: George1 Luk 

Wallace

1. 中國與其他14個國家/地區接壤,這是世界紀錄(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中國與俄羅斯共享此世界紀錄,俄羅斯也與14個國家接壤: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和朝鮮)。

2. 從古至今,歷史告訴大家,不應認為中國與鄰國的融合程度特別高。實際上,如這張引人注目的地圖所示(附圖一),您應該將中國視為一個島嶼。

3. 可以在約翰·莫爾丁(John Mauldin)的《Outside the Box》中找到清晰的圖片,該文章位於Investors Insight,該網站專門致力於提供金融情報予明智投資者莫爾丁在自己的博客上忙碌地介紹他每週閱讀的許多文章之一,以挑戰去激發投資者跳出框框去思考下面來是他多年前介紹給讀者的「文章簡短摘要」:中國的地緣政,摘自《Stratfor》的一系列地緣政治專論。連結:
John Mauldin's Outside the Box :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
Posted  06-12-2008 1:56 PM  by  John Mauldin
Filed under : George Friedman, China, Stratfor, Geopolitics, Global Economy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 A Great Power Enclosed March 25, 2012 | 13:33
Editor's Note :
This is the second in a series of Stratfor monographs on the geopolitics of countries influential in world affairs. This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une 2008.

4. 在附圖中,中國的心臟地帶是中國的所謂中原部分,看起來好像「處在水上」。由於雨水充足及相對平垣,對農業有利,傳統上佔了中國人口的大部分(即漢族,我們認為的“中國人”);這裡有超過十億人居住,面積却只有美國的一半。中心地帶的北部為黃河流域,中部以長江流域為主,及另一重要,南部珠江流域地區。

5. 兩千多年以來,人口壓力一直推動中國向西藏,新疆,蒙古和滿洲擴張。另一個因素是來自漢族心臟地帶以外,非漢族地區所產生的歷史威脅,例如游牧民族:蒙古人、滿州人、回族及藏族等長期威脅邊疆地區,並偶爾統治著中原部份、甚或全國的農業漢族。

6. 過去,中國國家強大時,它成功征服並統治了這些偏遠地區,為中心地帶提供了防禦的緩衝區。當中央權力薄弱時,這些邊緣就會分離,使心臟地帶容易受到入侵。中國再次變得強大,甚至到了現在可以發展邊緣地帶,並成為漢人大規模遷徙的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困擾著原住民(這情況發生了千多兩千年,幾十個小數民族,基本上跟漢人大致融合了)。

7. 中國邊緣地區的這種漢化,並不一定意味著中國人與他們境外的國家有更多的接觸。中國邊境只有三個地方可以自然穿越:在越南邊境,絲綢之路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丘陵叢林將中國與老撾和緬甸分隔開來,喜馬拉雅山脈將中國與印度次大陸隔開,幾乎無法逾越的沙漠將其與中亞分隔開來,西伯利亞的廣闊土地從未吸引過中國的擴張主義。

8. 除了明朝在15世紀初期贊助鄭和及其艦隊(多次遠航至斯里蘭卡,阿拉伯和非洲)外,中國從未嘗試過建立以海軍為基地的大國-因此在大多數歷史上,中國在太平洋的港口也不是世界的窗戶。

9. 中國相對孤立,再加上人口規模(全球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這意味著中國實際上不可能被軍事征服(日本在1930年代証明他們在入侵中國時所遇到的極度劣勢)。

10. 長期以來,她的國土及人口規模和對自給自足的滿意,決定了中國的三個主要地緣政治目標:
•保持漢族心臟地帶的統一;
•維持對非漢族緩衝區的控制;
•轉移外國對中國海岸的侵犯。

11. 這些目標顯然是孤立主義者,也使中國陷入貧困:作為一個人口稠密,耕地有限的國家,中國需要國際貿易才能繁榮。矛盾的是,繁榮將導致不穩定。繁榮將只會集中在與外界進行貿易的地區(即沿海地區),從而使經濟狀況與較差的內部局勢產生緊張關係。這可能會破壞漢族心臟地帶的穩定。

12. 這正是20世紀初期對審視外部世界所發現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毛澤東的革命第一次在沿海地區失敗,而直到他的長征向內陸貧瘠地區發動革命之後才成功。毛澤東的勝利使他可以從北京(也包括已經分離的緩衝區,例如西藏)重新確立中央控制。他還重新孤立了這個國家,在此過程中,中國每個人再次變得同樣貧窮。

13. 1970年代後期,鄧小平採取了重新開放中國的一個政策(從以往歷史看,是有點兒賭博的味道。但為着美好的生活,却能感召到全國民衆,釋放超過十億人的生產力,使其再次繁榮起來)。 他指望毛澤東已經建立的強大、集中、一黨制的國家體系,可以使國家團結在一起。 時間證明他們是正確的,因為對人民來說,過好及有尊嚴的生活,是絶大部份國民,實際感受到那份幸福感覺。他及之後的幾代領導階層,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長時間的高質量增長。他們的這個賭博,可算是打勝了上半場。

14. 為了好好利用全國所有地區,幾十年來各種基建、交通設施、城市建設等等,均極速發展。正如上一封電郵「給特區的信(339)-當年鄧小平對全盤西化的回應」所述各點,全國正努力求進步,又怎可能讓香港走全盤西化呢?

15. 若香港可以走西方式民主選舉的話,那麼西藏、新疆、內蒙及其他小數民族均相相仿效的話,十一、二億的中國漢族人便要擠在那個附圖中的島上?北京的答案是不言而喻。只是這一條,在五大訴求中最最重要的一條,示威者的要求,一定被否定。而幫中國香港守護法紀的香港警警察,又如何可以解散?

George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2019年10月21日星期一

給特區的信(339)-當年鄧小平對全盤西化的回應





寄件人: George Luk 
收件人: Wallace CK Yau 
副本抄送:George1 Luk 
傳送日期: 2019年10月21日星期一 下午10:24:47 [GMT+8]
主旨: 給特區的信(339)-當年鄧小平對全盤西化的回應

Wallace

年半之前,朋友傳來三十年多前鄧小平的一次講話,非常有遠見,值得大家反覆深思: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813日 下午7:24主旨: 給特區的信(257)-如何理解「五十年不變」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doe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朋友傳來「鄧小平文選」中的一篇文章,說非常值得大家細味。表面上看似一篇輕鬆的普通談話,實則是對中國(包括港澳臺及海外華人華僑)跟著的幾十乃至一百年發展的提示。朋友說不是因為他是鄧小平,而是內容確實字字鏗鏘。

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有人會認為他只是得個講字,但政治家成功的地方是十多億人受到他的感召,「腳踏實地」地做出成績來。

2.  內文第(4)段中提出兩個穩定的重要:『一個是政局穩定,一個是政策穩定,兩個穩定。不變也就是穩定。如果到下一個五十年,這個政策見效,達到預期目標,就更沒有理由變了。所以我(鄧小平)說,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對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策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還會不變。當然,那時候我不在了,但是相信我們的接班人會懂得這個道理的。』

3.  若果三十年前一般人看到此文,都會視之為共產黨的八股文章但現在看來,實際上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4.  鄧小平 : 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1987416日)
20150318 17:59:20  新華網   來源: 鄧小平文選
『(1)今天沒有別的,同大家見見面,快兩年時間沒有見面了,應該對你們道道辛苦嘛!你們委員會工作了一年零八個月,靠大家的辛苦、智慧,工作進展是順利的,合作是好的,這樣香港會過渡得更好。我們的一國兩制能不能夠真正成功,要體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裡面。這個基本法還要為澳門、臺灣作出一個範例。所以,這個基本法很重要。世界歷史上還沒有這樣一個法,這是一個新的事物。起草工作還有三年時間,要把它搞得非常妥當。
  
(2)今天我想講講不變的問題。就是說,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國以後五十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五十年。我還要說,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香港的地位不變,對香港的政策不變,對澳門的政策也不變,對臺灣的政策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五十年也不變,我們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政策也不變。

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來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幾十個國家,那時我們恐怕還是在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們國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時人口是十二億至十二億五千萬,國民生產總值就是一萬至一萬二千億美元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是共同富裕,那時候我們叫小康社會,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會。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基礎,再過五十年,再翻兩番,達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準,在世界上雖然還是在幾十名以下,但是中國是個中等發達的國家了。那時,十五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就是六萬億美元,這是以一九八年美元與人民幣的比價計算的,這個數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我們實行社會主義的分配制度,不僅國家力量不同了,人民生活也好了。
  
(3)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什麼條件呢?第一條,需要政局穩定。為什麼我們對學生鬧事問題處理得這麼嚴肅,這麼迅速呢?因為中國不能再折騰,不能再動盪。一切要從大局出發。中國發展的條件,關鍵是要政局穩定。第二條,就是現行的政策不變。我剛才說,要從我們整個幾十年的目標來看這個不變的意義。

比如說,現在我們國內人們議論雇工問題,我和好多同志談過,犯不著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我們在,可以再看幾年。開始我說看兩年,兩年到了,我說再看看。現在雇工的大致上只是小企業和農村已經承包的農民,雇工人數同全國一億多職工相比,數目很小。從全域看,這只不過是小小的一點。要動也容易,但是一動就好像政策又在變了。動還是要動,因為我們不搞兩極分化。但是,在什麼時候動,用什麼方法動,要研究。動也就是制約一下。像這樣的事情,我們要考慮到不要隨便引起動盪甚至引起反覆,這是從大局來看問題。重要的是,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辦法發展我們的經濟,有開拓的精神,而不要去損害這種積極性,損害了對我們不利。
  
(4)一個是政局穩定,一個是政策穩定,兩個穩定。不變也就是穩定。如果到下一個五十年,這個政策見效,達到預期目標,就更沒有理由變了。所以我說,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對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策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還會不變。當然,那時候我不在了,但是相信我們的接班人會懂得這個道理的。
  
(5)還要講一個不變。大家對於中國黨和中國政府堅持開放政策不變,很高興,但是一看到風吹草動,一看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又說是不是在變了。他們忽略了中國的政策基本上是兩個方面,說不變不是一個方面不變,而是兩個方面不變。人們忽略的一個方面,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共產黨領導。人們只是說中國的開放政策是不是變了,但從來不提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是變了,這也是不變的嘛!
  
(6)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老早就確定了的,寫在憲法上的。我們對香港、澳門、臺灣的政策,也是在國家主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制定的,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誰能夠制定這樣的政策?沒有哪個人有這個膽識,哪一個黨派都不行。你們看我這個講法對不對?沒有一點膽略是不行的。這個膽略是要有基礎的,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才制定一國兩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許兩種制度存在。沒有點勇氣是不行的,這個勇氣來自人民的擁護,人民擁護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

忽略了四項基本原則,這也是帶有片面性嘛!看中國的政策變不變,也要看這方面變不變。老實說,如果這方面變了,也就沒有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要保持香港五十年繁榮和穩定,五十年以後也繁榮和穩定,就要保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

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個特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對香港、澳門、臺灣問題的處理,就是一國兩制。這是個新事物。這個新事物不是美國提出來的,不是日本提出來的,不是歐洲提出來的,也不是蘇聯提出來的,而是中國提出來的,這就叫做中國特色。

講不變,應該考慮整個政策的總體、各個方面都不變,其中一個方面變了,都要影響其他方面。所以請各位向香港的朋友解釋這個道理。試想,中國要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的。

要真正能做到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以後也不變,就要大陸這個社會主義制度不變。我們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要保證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證整個政策不變,對內開放、對外開放的政策不變。

如果這些都變了,我們要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準、在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目標就沒有希望了。現在國際壟斷資本控制著全世界的經濟,市場被他們佔了,要奮鬥出來很不容易。像我們這樣窮的國家要奮鬥出來更不容易,沒有開放政策、改革政策,競爭不過。這個你們比我們更清楚,確是很不容易。

這個不變的問題,是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而且我相信,到本世紀末、到下世紀還要議論。我們要用事實證明這個不變

(7)現在有人議論,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在收。我要說,我們的物價有點問題,對基本建設的投資也收緊了一點。但問題要從全域看。每走一步都必定會有的收,有的放,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總的是要開放。我們的開放政策肯定要繼續下去,現在是開放得不夠。我們的開放、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膽子要大,要堅決。不開放不改革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建設沒有希望。但在具體事情上要小心,要及時總結經驗。我們每走一步都要總結經驗,哪些事進度要快一點,哪些要慢一點,哪些還要收一收,沒有這條是不行的,不能蠻幹。有些人看到我們在某些方面有些緊縮,就認為政策變了,這種看法是不妥當的。
  
(8)一國兩制也要講兩個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裡允許一些特殊地區搞資本主義,不是搞一段時間,而是搞幾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確定整個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否則怎麼能說兩制呢?那就變成一制了。

有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人希望中國大陸變成資本主義,叫做全盤西化。在這個問題上,思想不能片面。不講兩個方面,一國兩制幾十年不變就行不通了。
  
(9)美國記者華萊士曾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大陸現在的經濟發展水準大大低於臺灣,為什麼臺灣要同大陸統一?

我回答說,主要有兩條。第一條,中國的統一是全中國人民的願望,是一百幾十年的願望,一個半世紀了嘛!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統一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不是哪個黨哪個派,而是整個民族的願望。第二條,臺灣不實現同大陸的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別人拿去。現在國際上有好多人都想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一旦臺灣同大陸統一了,哪怕它實行的制度等等一切都不變,但是形勢就穩定了。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海峽兩岸的人都會認為是一件大好事,為我們國家、民族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10)還想講點基本法的起草問題。過去我曾經講過,基本法不宜太細。香港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香港現在就不是實行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制度,這樣也過了一個半世紀了。現在如果完全照搬,比如搞三權分立,搞英美的議會制度,並以此來判斷是否民主,恐怕不適宜。對這個問題,請大家坐到一塊深思熟慮地想一下。

關於民主,我們大陸講社會主義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

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當然,如果政策搞錯了,不管你什麼院制也沒有用。

對香港來說,普選就一定有利?我不相信。比如說,我過去也談過,將來香港當然是香港人來管理事務,這些人用普遍投票的方式來選舉行嗎?我們說,這些管理香港事務的人應該是愛祖國、愛香港的香港人,普選就一定能選出這樣的人來嗎?最近香港總督衛奕信講過,要循序漸進,我看這個看法比較實際。即使搞普選,也要有一個逐步的過渡,要一步一步來。

我向一位外國客人講過,大陸在下個世紀,經過半個世紀以後可以實行普選。現在我們縣級以上實行的是間接選舉,縣級和縣以下的基層才是直接選舉。因為我們有十億人口,人民的文化素質也不夠,普遍實行直接選舉的條件不成熟。其實有些事情,在某些國家能實行的,不一定在其他國家也能實行。我們一定要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11)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說明: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中央確實是不幹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但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難道就不會出現嗎?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難道香港就不會出現損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夠設想香港就沒有干擾,沒有破壞力量嗎?我看沒有這種自我安慰的根據。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

大家可以冷靜地想想,香港有時候會不會出現非北京出頭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過去香港遇到問題總還有個英國出頭嘛!總有一些事情沒有中央出頭你們是難以解決的。中央的政策是不損害香港的利益,也希望香港不會出現損害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事情。要是有呢?所以請諸位考慮,基本法要照顧到這些方面。

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干預首先是香港行政機構要干預,並不一定要大陸的駐軍出動。只有發生動亂、大動亂,駐軍才會出動。但是總得干預嘛!
       
(12)總的來說,一國兩制是個新事物,有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事情。基本法是個重要的文件,要非常認真地從實際出發來制定。我希望這是一個很好的法律,真正體現一國兩制的構想,使它能夠行得通,能夠成功。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71228日 下午6:2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56)-回歸理性討論(3)
收件者: George Luk <gl2468@gmail.com>

George: 

1223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George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給政府的電郵,請前往網誌: https://jet2468.blogspot.hk/ >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