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204)- 現實與理想中的烏托邦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2月24日 下午10:14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4)- 現實與理想中的烏托邦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世界上絶大部份國家和地區的「深層次社會矛盾」都是因為「社會制度不完美」!但什麼是「理想的社會制度呢」?對此人類從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至今的幾百年還在探索中,基本上從沒有人找到真正的烏托邦,大家要實實際際去面對現實!!近代世界歷史的發展相繼出現了以下四大制度和規則,即「市場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及「市場社會主義」。

2. 下面轉載自鮑盛剛的分析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及參考:近現代四大社會制度的分析,連結: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yyj/article_2012022854551.html   。現將全文下載,保留作者原意,不作删減。

3. 近現代世界各國社會制度可以歸於兩大類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而資本主義又經歷了從市場資本主義向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歷了從國家社會主義向市場社會主義的發展,每一種社會制度和規則都是一定歷史背景和條件下的產物,制度和規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社會是否繁榮興旺,是否和諧平和,關鍵在於制度和規則是什麼樣的。

4. 
市場資本主義是西方國家制度的核心,主張市場最大化,政府干預的最小化,所以又可以稱之為市場自由主義,那麼市場資本主義完美嗎?無疑它在創造財富方面是無與倫比的,它充分發揮了人類的想像力,競爭機制導致科技的迅速進步,而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革命導致人類財富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它由此徹底改變了世界。其次,資本主義主張天賦人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在歷史上是一種進步和文明的象徵。但是資本主義在另一方面有兩大致命的弱點,一是社會不平等,它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貧窮。根據亞當·斯密的設計,這個問題在理論上是應該不存在的,他認為資本主義的驅動力是利己主義正是這種利己主義引發了人類的創造力,導致財富的激增,同時利己主義可以被資本主義社會關係轉化為一種道德高尚,如屠夫和麵包師為我們提供食物,不是出於他們的善良,而是出於他們的自利,即從我們這裡得到對肉和麵包的支付。然而在實際過程中,資本主義歷史沒有那麼簡單純樸,而是充滿爾虞我詐和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第二個致命弱點是供需不平衡,表現為經常性的經濟危機。根據亞當·斯密的設計,這個問題在理論上也是不應該發生的,因為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可以自我調節的體系,該體系不需要外在的政府干預,然而在實際過程中,資本主義這架機器經常發生故障。

5. 
國家資本主義是對市場資本主義的一種小心翼翼的修正,主張政府對市場干預的必要性。上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徹底動搖了人們對資本主義的信心,美國和西方國家推行凱恩斯主義,面對經濟危機,他們開始啟動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面對日益惡化的社會貧富差距,政府擴大財政支出,提高社會福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化趨勢進一步在歐洲發展,由此形成了以高工資,高福利為特徵的福利主義混合體制,當時在西方人們發現他們都成為了凱恩斯主義和社會主義者。那麼資本主義的問題是否因此得以解決了呢?遺憾的是並沒有,凱恩斯方案只是一種止痛劑,它並不能徹底解決資本主義問題,社會不平等和週期性經濟危機依然存在,與此同時資本主義還染上了社會主義的毛病,高福利,低效率。其次,在效率與平等混合體制中,歐洲國家紛紛發展為平等優先,效率為後的組合,由此經濟發展趨於緩慢,福利主義成為經濟發展的累贅。於是上世紀70年代以哈耶克和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呼籲回歸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干預,為政府干預扭曲和破壞了市場經濟自身調節的功能。凱恩斯有句名言長期來看,我們都將完蛋.”所以面對危機我們應該解決短期和眼前的問題,以便我們能夠長期生存下去,而為了解決短期和眼前的問題,其主要方法就是擴大消費以刺激經濟的復蘇。對此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凱恩斯以未來換取現在利益的觀點是對經濟學家主要責任的背叛,是對我們文明的威脅。正是在這一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時美國雷根政府和英國柴契爾內閣等西方國家紛紛掀起了再私有化革。

6. 
那麼上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的私有化改革是否使資本主義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呢?不錯改革開創了解除管制,自由貿易和資本自由流動的時代,催生了全球經濟的繁榮,特別是在冷戰結束一刻,自由資本主義成為了人類歷史終結的目標。但是時隔20年後西方資本主義又一次陷入危機,仿佛歷史回到了上世紀經濟大蕭條時代,首先重新私有化導致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和降低生產成本,加速將本國製造和加工轉移和外包到中國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由此導致歐美國家產業空洞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和精英們只是關心自己的利益,以及自己的腰包如何漲起來,他們公司所在國的利益與他們無關,他們還會以搬遷公司總部來威脅,以換取更多政府的讓步,而中產階級因為工作的流失趨於貧困化,形成了『所謂1%99%對抗的社會結構』,佔領華爾街實際上反映了中產階級對資本貪婪的怨恨與無望的反抗。其次,西方社會的問題同時又來自於政府干預和政府失靈,凱恩斯主張通過政府干預以擴大需求,但是由此形成的債務推動經濟增長模式最終使西方和美國陷入債務危機,所謂的福利主義已經難以為繼。管我們不能完全將此次危機歸罪於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新自由主思潮,顯然如果不能對財富和權力加以制約,資本主義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不平等,那麼是否下一步只有從市場資本主義再回到國家資本主義,才能拯救資本主義呢?

7. 
國家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核心,主要包括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和中國,主張實行完全由政府支配的計劃經濟體制。那麼國家社會主義完美嗎?首先,國家社會主義基礎是社會公有制,資本主義以財產私有制為基礎和邏輯起點,這是導致不平等的根源,與此相對,社會主義通過剝奪剝奪者的方式,將社會基礎從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從而奠定了社會平等的基礎。其次,國家社會主義實行計劃經濟,而不是自由市場經濟,按需生產,按勞分配,這樣就可以保證經濟平衡發展,不會有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發生。但是理論上的完美並不等於實際過程中沒有問題,根據馬克思設計,社會主義應該出現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國家,但是目前世界上社會主義的出現並不是如此,這就導致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先天性不足。另外,社會主義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社會平等,人民當家作主,沒有資本家,地主,大家都是勞動者,但這並不能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相反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吃大鍋飯。最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消除了資本主義供大於求的經濟危機,但導致了另一種經濟危機的出現,即有效供應極度不足。

8. 
市場社會主義是對國家社會主義的一種改革,上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和東歐的危機,使社會主義的基礎發生了動搖,中國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案,即在社會主義框架內,引進市場和競爭機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此打破大鍋飯,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提供生產效率,增加社會財富。正因為如此,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集中體現在中國經濟總量指標上,到2010年,中國GDP按照現有市場匯率已經達到6.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4500美元,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堪比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於資本主義的拯救。那麼這是否意味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中國找到了一種最理想的和最完美的社會治理模式?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中國引進市場機制,社會財富增加了,但是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首先是社會不平等現象加劇,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是大部分人還在期待,收入差距拉大。其次,供應不足問題解決了,但是內需不足問題產生了,並且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瓶頸,中國正在染上資本主義的毛病即不平等與有效需求不足。儘管中國目前面臨的危機是潛在的,但是也面臨國進民退,還是進一步向市場邁進的選擇?那麼中國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發展模式呢?顯然,中國不可能因為現在的不平等,再回到過去絕對平等的年代,因為中國人窮怕了,資本主義顯然也不是中國應選擇的方向。

9. 
近現代200年歷史,西方國家社會制度經歷了從市場資本主義到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演變,並依然處於兩者之間的週期性搖擺不定中,與此相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經歷了從國家社會主義到市場社會主義的發展演變,並依然處於兩者之間的週期性搖擺不定中。「邱吉爾曾經講到,資本主義的固有缺陷是不平等地分享上帝的恩施,社會主義的固有美德是共用苦難」。無疑,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在於生產和效益,社會主義的優勢在於分配的平等,那麼理想社會模式是否能夠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勢加以混合呢?即在生產領域採用資本主義,在分配領域採用社會主義,為了平等犧牲一些效率,為了效率犧牲一些平等,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從而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和可持續的社會發展狀態。事實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爭論了一個世紀以後,也不再是誰代替誰的問題,而是兩者如何混合互補的問題。在制度的週期性變化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政府干預的市場體制與沒有市場的計劃經濟都是不可行的,問題關鍵是兩者如何
在西方純粹的資本主義已經被代之以市場主導,政府干預為輔的混合制度,在中國是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至於制度在市場與政府主導之間的週期性變化頻率越來越快,幅度越來越小,兩者趨於越來越融合和互補。形成有效的混合搭配,而不是相互抵觸?這個問題將依然困擾當今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邊的人們,而一個既發展繁榮,又平等公平的社會治理模式依然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標。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212 下午6:1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01)-澳門的啓示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2
4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