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星期一

給特區的信(205)- 鐵路效應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2月29日下午8:47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5)- 鐵路效應
收件者: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梁振英先生:

1. 相信兩會臨近,李偉先生應較忙,難抽空看香港的事。這兩天跟多方朋友傾過,都對張局長要研究高鐵停工,感到極之無奈。朋友指出高鐵是大陸給香港七百多萬市民的一張好牌,香港只是日後幾萬公里高鐵網的一條廿多公里的盲腸(他們應是在說笑!?);若北京不同意,香港這邊絶無可能掛鈎到她的網路,看看中南半島的七、八個國家,都想盡辦法去跟廣西及雲南掛鈎,而立法會財委會却替所有市民謝絶好意。

2. 他們提出一個折衷辦法,是否可以將餘下工程,好像之前很多港鐵工程一樣,批給MTR造,相信她們應有能力籌到資金去完成整項工程,不至爛尾。在商言商,港鐵會考慮其沿線物業,特別是商場的長遠租金,及未建住宅物業的價值。

3. 下面是一些全港在鐵路沿線兩百公尺內有物業的人都都會考慮到的,摘自以下連結:http://www.squarefoot.com.hk/chinese-hk/news/570/how-important-the-mighty-mtr-is-to-real-estate-values/

4. 綜觀全球,鐵路效應對物業升值皆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無數資料證明,東京山手線推高了沿線物業的售價和租金;柏林人喜歡住近地鐵,增加了沿線物業的需求;多倫多地鐵亦帶動沿線住宅價格大升。悉尼科技大學於2012年進行有關位於悉尼北郊的埃平車士活鐵路(Epping-Chatswood Rail Link)的研究項目。研究結果顯示,住宅物業價格的升幅於鐵路施工前及開通後比動工後及開通前 更高

5. 
另一方面,倫敦的橫貫鐵路(Crossrail)充分反映出鐵路效應的威力。萊坊的Action Stations研究報告稱,橫貫鐵路是倫敦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基建項目。

6. 
報告續指一項關於距離中央橫貫鐵路車站主要入口十分鐘步行路程以內的住宅價格走勢分析顯示,自橫貫鐵路項目於2008年獲王室同意興建後,這些住宅的樓價至今已升超過30%不僅跑贏倫敦平均住宅的升幅,甚至比倫敦市中心物業升得更多。事實上,於2008年至2012年間,橫貫鐵路指數已經比倫敦市中心物業指數(Prime Central London Index)高出8%。」發展商(希望不要以官商勾結來看待,只是TOD發展模式,又稱以公交為導向的發展「英語: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主要指以公共運輸樞紐和車站為核心的同時倡導高效、混合的土地利用,如商業、住宅、辦公、酒店等。此外,其環境設計是對於行人友好的,可以有效控制步行空間。在進行軌道交通開發時有時也會與公私夥伴關係一起作為模式開發,TOD+PPP模式。」亦藉此大肆宣傳以吸引買家,橫貫鐵路不但為倫敦原有地區增值,更推動重建工程,包括Royal Docks的海關大樓站(Custom House Station)Woolwich Arsenal的伍爾維奇站(Woolwich Station),附近區域亦已密鑼緊鼓進行改善工程。萊坊目前預測,直至2018年年底,倫敦市中心物業價格將上升31%,預計在橫貫鐵路步行距離內的樓價升幅,將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7. 
理論上,沿線物業的升值潛力較佔優,但因為房地產價格受多項不同因素影響,而交通配套只是其中一項,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受惠於西港島線延線效應,西營盤和堅尼地城的樓價飆升了20%,目前已穩定下來。黃竹坑的樓價升幅更大,但仍未追及中環及灣仔。黃竹坑商廈價格約14,000元平方呎,遠低於中環。核心商業區具備更多利好因素,其他二線地區即使增設港鐵站,樓價升幅始終有限。

8, 運輸及房屋局於九月公布了《鐵路發展策略2014》,計劃在20182026年期間,發展七個新鐵路項目,包括北環線及古洞站、屯門南延線、東九龍線、東涌西延線、洪水橋站、南港島線(西段)及北港島線。有關地區的樓價會否因此創新高? 

9. 高力國際亞洲研究部主管Simon Lo表示:「理論上,沿線物業的升值潛力較佔優,但因為房地產價格受多項不同因素影響,而交通配套只是其中一項,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受惠於西港島線延線效應,西營盤和堅尼地城的樓價飆升了20%,目前已穩定下來。黃竹坑的樓價升幅更大,但仍未追及中環及灣仔。黃竹坑商廈價格約14,000元平方呎,遠低於中環。核心商業區具備更多利好因素,其他二線地區即使增設港鐵站,樓價升幅始終有限。」

10. Simon表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反應很快,目前的樓價已經反映了新鐵路的優勢。一旦西港島線投入服務,西營盤及堅尼地城將會轉型,提供更多設施,包括酒店和商場,使樓價進一步向上。」這亦解釋了各區樓價的差異。

11. 港鐵站能否推動地區發展?橫貫鐵路正是最佳的印證。但在香港,地區發展與交通建設相輔相成,很難判斷誰是因、誰是果。Simon指:「港鐵是全球少數擁有龐大盈利的鐵路公司。而港鐵的營運主要靠車站上蓋及附近的地產項目補貼。」

12. 
投資港鐵沿線物業,需要綜合各方因素,不能盲目追捧將有港鐵通車的地區。正如Simon總結道:「新鐵路絕對能提升鄰近物業的投資潛力,但購買鄰近港鐵的物業是長線投資,不保證能取得理想回報。畢竟,即使山頂沒有港鐵站,價格依然高企。鐵路並非樓價的單一指標。

13. 他們還提供以下國際上關於HSR (高速鐵路)的定義給大家參考:a.http://www.ushsr.com/hsr/hsrworldwide.html

14. We have deliberately used the word "definition" in the plural because there is no single standard definition of high speed rail (nor even a standard usage of the term: sometimes it is called "high speed" and sometimes "very high speed"). The definitions vary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used since high speed rail corresponds to a complex reality. We on the UIC High Speed Taskforce wanted to reflect this diversity by considering high speed from all the standpoints: infrastructure, rolling stock and operating.
First of all there is the European Union definition, given in Directive 96/48; this is a fairly broad definition which encompasses a large number of systems under the banner of high speed.
Bu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ose railways which are making laudable efforts to provide high speed despite a basis of old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far removed from that employed by the railways of western Europe.
At all events, high speed is a combination of all the elements which constitute the "system": infrastructure (new lines designed for speeds above 250 km/h and upgraded lines for speeds up to 200 or even 220 km/h, some worked with tilting trains, some not), rolling stock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any high speed trains are also compatible with the conventional network, the term "high speed traffic" is also frequently understood to signify the movements of this type of train on conventional lines but at speeds lower than those permitted on the new high speed infrastructure. 
Consequently, on some lines which are claimed to be high speed line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pecify a threshold when, in certain very densely populated regions, the speed is restricted to 110 km/h in order to avoid noise nuisance, or where, as in special tunnel sections or on long bridges, the speed is limited to 160 or 180 km/h for obvious reasons associated with capacity or safety. 
Finally, in many countries whe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railway is not very high, the introduction of some trains capable of operating at 160 km/h and offering a significant level of quality - often as a first step towards a future genuinely high speed service - may already be considered as high speed.

15. 請政府及港鐵積極考慮他們的意見,因為無論將來是否一地或兩地兩檢,港九兩岸都會區的大部份居民都會在時間上獲得方便,還有西九文化中心將來會多咗好多大陸旅客捧場,會拉近兩地文化差異。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222日 下午4:39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02)- 不應盡信?(3)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女士:

2
12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204)- 現實與理想中的烏托邦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2月24日 下午10:14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4)- 現實與理想中的烏托邦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世界上絶大部份國家和地區的「深層次社會矛盾」都是因為「社會制度不完美」!但什麼是「理想的社會制度呢」?對此人類從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至今的幾百年還在探索中,基本上從沒有人找到真正的烏托邦,大家要實實際際去面對現實!!近代世界歷史的發展相繼出現了以下四大制度和規則,即「市場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及「市場社會主義」。

2. 下面轉載自鮑盛剛的分析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及參考:近現代四大社會制度的分析,連結: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yyj/article_2012022854551.html   。現將全文下載,保留作者原意,不作删減。

3. 近現代世界各國社會制度可以歸於兩大類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而資本主義又經歷了從市場資本主義向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歷了從國家社會主義向市場社會主義的發展,每一種社會制度和規則都是一定歷史背景和條件下的產物,制度和規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社會是否繁榮興旺,是否和諧平和,關鍵在於制度和規則是什麼樣的。

4. 
市場資本主義是西方國家制度的核心,主張市場最大化,政府干預的最小化,所以又可以稱之為市場自由主義,那麼市場資本主義完美嗎?無疑它在創造財富方面是無與倫比的,它充分發揮了人類的想像力,競爭機制導致科技的迅速進步,而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革命導致人類財富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它由此徹底改變了世界。其次,資本主義主張天賦人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在歷史上是一種進步和文明的象徵。但是資本主義在另一方面有兩大致命的弱點,一是社會不平等,它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貧窮。根據亞當·斯密的設計,這個問題在理論上是應該不存在的,他認為資本主義的驅動力是利己主義正是這種利己主義引發了人類的創造力,導致財富的激增,同時利己主義可以被資本主義社會關係轉化為一種道德高尚,如屠夫和麵包師為我們提供食物,不是出於他們的善良,而是出於他們的自利,即從我們這裡得到對肉和麵包的支付。然而在實際過程中,資本主義歷史沒有那麼簡單純樸,而是充滿爾虞我詐和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第二個致命弱點是供需不平衡,表現為經常性的經濟危機。根據亞當·斯密的設計,這個問題在理論上也是不應該發生的,因為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可以自我調節的體系,該體系不需要外在的政府干預,然而在實際過程中,資本主義這架機器經常發生故障。

5. 
國家資本主義是對市場資本主義的一種小心翼翼的修正,主張政府對市場干預的必要性。上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徹底動搖了人們對資本主義的信心,美國和西方國家推行凱恩斯主義,面對經濟危機,他們開始啟動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面對日益惡化的社會貧富差距,政府擴大財政支出,提高社會福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化趨勢進一步在歐洲發展,由此形成了以高工資,高福利為特徵的福利主義混合體制,當時在西方人們發現他們都成為了凱恩斯主義和社會主義者。那麼資本主義的問題是否因此得以解決了呢?遺憾的是並沒有,凱恩斯方案只是一種止痛劑,它並不能徹底解決資本主義問題,社會不平等和週期性經濟危機依然存在,與此同時資本主義還染上了社會主義的毛病,高福利,低效率。其次,在效率與平等混合體制中,歐洲國家紛紛發展為平等優先,效率為後的組合,由此經濟發展趨於緩慢,福利主義成為經濟發展的累贅。於是上世紀70年代以哈耶克和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呼籲回歸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干預,為政府干預扭曲和破壞了市場經濟自身調節的功能。凱恩斯有句名言長期來看,我們都將完蛋.”所以面對危機我們應該解決短期和眼前的問題,以便我們能夠長期生存下去,而為了解決短期和眼前的問題,其主要方法就是擴大消費以刺激經濟的復蘇。對此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凱恩斯以未來換取現在利益的觀點是對經濟學家主要責任的背叛,是對我們文明的威脅。正是在這一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時美國雷根政府和英國柴契爾內閣等西方國家紛紛掀起了再私有化革。

6. 
那麼上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的私有化改革是否使資本主義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呢?不錯改革開創了解除管制,自由貿易和資本自由流動的時代,催生了全球經濟的繁榮,特別是在冷戰結束一刻,自由資本主義成為了人類歷史終結的目標。但是時隔20年後西方資本主義又一次陷入危機,仿佛歷史回到了上世紀經濟大蕭條時代,首先重新私有化導致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和降低生產成本,加速將本國製造和加工轉移和外包到中國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由此導致歐美國家產業空洞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和精英們只是關心自己的利益,以及自己的腰包如何漲起來,他們公司所在國的利益與他們無關,他們還會以搬遷公司總部來威脅,以換取更多政府的讓步,而中產階級因為工作的流失趨於貧困化,形成了『所謂1%99%對抗的社會結構』,佔領華爾街實際上反映了中產階級對資本貪婪的怨恨與無望的反抗。其次,西方社會的問題同時又來自於政府干預和政府失靈,凱恩斯主張通過政府干預以擴大需求,但是由此形成的債務推動經濟增長模式最終使西方和美國陷入債務危機,所謂的福利主義已經難以為繼。管我們不能完全將此次危機歸罪於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新自由主思潮,顯然如果不能對財富和權力加以制約,資本主義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不平等,那麼是否下一步只有從市場資本主義再回到國家資本主義,才能拯救資本主義呢?

7. 
國家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核心,主要包括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和中國,主張實行完全由政府支配的計劃經濟體制。那麼國家社會主義完美嗎?首先,國家社會主義基礎是社會公有制,資本主義以財產私有制為基礎和邏輯起點,這是導致不平等的根源,與此相對,社會主義通過剝奪剝奪者的方式,將社會基礎從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從而奠定了社會平等的基礎。其次,國家社會主義實行計劃經濟,而不是自由市場經濟,按需生產,按勞分配,這樣就可以保證經濟平衡發展,不會有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發生。但是理論上的完美並不等於實際過程中沒有問題,根據馬克思設計,社會主義應該出現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國家,但是目前世界上社會主義的出現並不是如此,這就導致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先天性不足。另外,社會主義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社會平等,人民當家作主,沒有資本家,地主,大家都是勞動者,但這並不能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相反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吃大鍋飯。最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消除了資本主義供大於求的經濟危機,但導致了另一種經濟危機的出現,即有效供應極度不足。

8. 
市場社會主義是對國家社會主義的一種改革,上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和東歐的危機,使社會主義的基礎發生了動搖,中國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案,即在社會主義框架內,引進市場和競爭機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此打破大鍋飯,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提供生產效率,增加社會財富。正因為如此,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集中體現在中國經濟總量指標上,到2010年,中國GDP按照現有市場匯率已經達到6.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4500美元,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堪比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於資本主義的拯救。那麼這是否意味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中國找到了一種最理想的和最完美的社會治理模式?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中國引進市場機制,社會財富增加了,但是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首先是社會不平等現象加劇,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是大部分人還在期待,收入差距拉大。其次,供應不足問題解決了,但是內需不足問題產生了,並且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瓶頸,中國正在染上資本主義的毛病即不平等與有效需求不足。儘管中國目前面臨的危機是潛在的,但是也面臨國進民退,還是進一步向市場邁進的選擇?那麼中國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發展模式呢?顯然,中國不可能因為現在的不平等,再回到過去絕對平等的年代,因為中國人窮怕了,資本主義顯然也不是中國應選擇的方向。

9. 
近現代200年歷史,西方國家社會制度經歷了從市場資本主義到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演變,並依然處於兩者之間的週期性搖擺不定中,與此相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經歷了從國家社會主義到市場社會主義的發展演變,並依然處於兩者之間的週期性搖擺不定中。「邱吉爾曾經講到,資本主義的固有缺陷是不平等地分享上帝的恩施,社會主義的固有美德是共用苦難」。無疑,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在於生產和效益,社會主義的優勢在於分配的平等,那麼理想社會模式是否能夠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勢加以混合呢?即在生產領域採用資本主義,在分配領域採用社會主義,為了平等犧牲一些效率,為了效率犧牲一些平等,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從而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和可持續的社會發展狀態。事實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爭論了一個世紀以後,也不再是誰代替誰的問題,而是兩者如何混合互補的問題。在制度的週期性變化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政府干預的市場體制與沒有市場的計劃經濟都是不可行的,問題關鍵是兩者如何
在西方純粹的資本主義已經被代之以市場主導,政府干預為輔的混合制度,在中國是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至於制度在市場與政府主導之間的週期性變化頻率越來越快,幅度越來越小,兩者趨於越來越融合和互補。形成有效的混合搭配,而不是相互抵觸?這個問題將依然困擾當今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邊的人們,而一個既發展繁榮,又平等公平的社會治理模式依然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標。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212 下午6:1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01)-澳門的啓示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2
4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203)- 並非社會中的所有矛盾都是社會矛盾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2月19日 下午7:49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3)- 並非社會中的所有矛盾都是社會矛盾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YANG Wei Hsiung" <itbenq@it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社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矛盾是社會一種普遍的常態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會有社會矛盾。沒有矛盾的社會是不存在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重要的是,“一定程度的衝突是群體形式和群體持續的基本要素。”

2. 「宏觀層面的社會矛盾」,主要是從歷史演化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或是從時代中心主題、宏觀歷史背景、社會發展基本趨勢以及時代發展必須解決的中心問題和癥結這樣一些大的視角著眼的,幾乎全面覆蓋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諸領域的大問題,而不是指具體影響社會的、利益相關群體之間的社會矛盾。

3. 「微觀層面的社會矛盾(糾紛)」主要是指具體的社會單元內部或具體的社會單元相互間的矛盾,如家庭內部的矛盾、街坊鄰居之間的矛盾、某一社區中居民之間的矛盾、某個公司內管理人員與一般員工之間的矛盾、某一班級內同學之間的矛盾、某一學校內師生之間的矛盾以及某個商店中店主與顧客之間的矛盾,等等。這種現象雖然比較多見,但往往缺乏對社會階層結構的深遠影響,在社會整體生活中難以留下明顯的痕跡,相互間也缺少穩定的聯繫,難有規律可尋。因而並非偶然地,微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缺少明確的學理研究意義,學術界對於這一層面的相對關注度不高。

4. 如果從「中觀層面給社會矛盾」下個定義的話,那就是:所謂社會矛盾,主要是指同一社會共同體(如某個國家)中不同社會群體或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換言之,是指在某個社會共同體中,在利益或其他重要方面相互關聯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層之間共生互補、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又相互排斥、對立、爭鬥及衝突的情形,如勞資矛盾、官民矛盾、官商矛盾、工農矛盾、貧富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另外,從延展性的角度看,中觀層面的社會矛盾也指圍繞著某項重要的利益,相關的多個群體之間的矛盾在某個領域的集中表現,如網路社會中的矛盾問題、征地拆遷中的社會矛盾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問題,等等。

5.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就是在十分微觀的層面,像是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甚至是商店裡顧客和售貨員之間,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現象也比比皆是。矛盾一詞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並非社會上的所有矛盾現象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它們之間也未必有持續的“相關聯繫”。而對不具有“社會影響”和持續“相關聯繫”的矛盾現象,顯然沒有必要將之作為社會理論的研究物件。我們不能將社會矛盾廣泛化,把社會上所有的矛盾現象一概視為社會矛盾。否則,對社會矛盾的把握將陷入一種無法窮盡、無所適從、無法進行的境地。

6. 我們不能把社會上出現的所有問題包括比較嚴重的問題都算作社會矛盾。「社會問題」與「社會矛盾」是內容上相互交叉的兩個概念,而不是同一概念。有的社會問題同時就是社會矛盾,如勞資問題這一社會問題同時就是社會矛盾。有的社會問題就不見得是社會矛盾,比如,人口問題、愛滋病問題是影響很大的社會問題,但這兩個社會問題顯然都不是社會矛盾範圍內的事情。可見,如果將社會矛盾同社會問題混為一談,就無從把握社會矛盾的根源尤其是社會矛盾的原生性根源,進而無法把握社會矛盾本身的情狀。

7. 社會矛盾的相關方是指在社會分工、職業分工方面相互依賴,同時在利益方面相互關聯的群體,如工人群體與企業主群體、官員群體與民眾群體、貧困群體與富裕群體,等等。這是一個事關社會矛盾主體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一最為基礎性的必要條件,社會矛盾無法成立。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社會矛盾互動的相互方應當是中觀層面上的、以大的職業分工為劃分依據的社會群體,如工人群體、農民群體、官員群體以及企業主群體等,而不是微觀層面上的社會群體。

8. 社會矛盾相關方相互間在利益方面,既存在共生性(同一性),又存在排斥性(對立性)。“一切對立的成分都是這樣,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這種性質,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著的方面都因一定條件具備著不同一性,所以稱為矛盾。然而又具備著同一性,所以互相聯結。”而這種同一性和對立性必然會分別造成社會矛盾各當事方之間互動行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並對社會的運行和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9. 顯然,正是社會矛盾相關方之間具有的互動行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這兩重屬性,維繫著正常的社會運行,同時也促進著社會的進步。

10. 從外觀上看,「社會衝突」和「社會運動」這兩個概念同社會矛盾有些相似。所以,在界定社會矛盾時,還應將之與社會衝突和社會運動做必要的區分。

11. 總之,並非社會上所有的矛盾現象都是“社會矛盾”,只有中觀層面的社會矛盾才是真正的“社會矛盾”。只有從中觀層面界定社會矛盾,才能使社會矛盾研究成為規範的、真正的社會矛盾研究,才能使社會矛盾研究成為社會理論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聚焦去解決「核心問題」及所謂的「深層次社會矛盾」。否則會浪費大量社會資源在研究病徵而忽略如何治理病因。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25日 下午5:41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00)-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的影響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127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

給特區的信(202)- 不應盡信?(3)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2月12日 下午9:47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2)- 不應盡信?(3)
收件者: "Mr. Li Wei" <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YANG Wei Hsiung, Nicholas, JP" <itbenq@it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回歸後的十多年,社會部份人士常常以「政治立場及意識形態」來衡量、判斷事物,以至紛爭及抗爭不斷,常常被誤解為「社會嚴重撕裂」。

2. 「反文化」(counterculture)是次文化的一種,這種文化所倡導的行為規範與價值觀,通常與主流文化所規範的習俗大相逕庭,有時甚至相反,因此也被稱為反主流文化或反抗文化。

3. 在美國,反文化可以概述為1960年代發生在美國社會、政治、文化領域的一切青年人抗議運動——青年人試圖通過各種反叛活動表達對主流文化、現存制度的不滿,他們批評政府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大公司的貪婪、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非人道性,亦將他們反對的機構和組織稱為「建制」(the establishment)。單是上述這些也令人聯想到今日香港。

4. 越戰可說是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冒起的最重要因素,反文化青年不僅反戰,同時亦反對父輩支持越戰的立場與文化標準,這一點與香港上幾代人對國家尚懷有感情,不會公然反對國家,而青年人則對國家政治和經濟體制的高度不信任相若。同樣地,越戰的支持與反對者令社會變得兩極化,醞釀着普遍的緊張氣氛。

5. 這種不認同父輩價值觀的表現亦蔓延到其他方面,美國的嬰兒潮新一代認識到在音樂、價值觀及政治觀點上,均與上一代所相信的產生對立,這就是「代溝」(generation gap)的社會學理論的由來。反文化運動所到之處,以強調工作、清醒、儉省、節慾為人生態度的美國新教倫理和清教精神,都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和批判。想不到這些現象再次落到香港,已變成嬰兒潮一代與新一代之間的矛盾。以上雖然只是談及美國在某年代的社會狀况,實際上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社會,都會發生。上述2至5段摘自袁彌昌的「從反文化看香港抗爭思潮與運動」一文。)

6. 下面兩封電郵是2014年十月頭佔中時從Whatsapp 接收到的一段信息,雖然說是來自一個基督徒警察的分享,不要因為他說是基督徒便可盲目相信,各自衡量其可信程度吧!

7. 意識形態屬哲學範疇,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於社會存在。人的意識形態受思維能力、環境、信息(教育、宣傳)、價值取向等等因素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認知也不同。

8. 下面三段短片,會有人認為是出自親政府人士之手,但作為參考之用亦無妨:
催淚彈前你不知道的一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VuxKnOEwo
還原施放催淚彈真相 還警方一個公道 (網民送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glkd5y1-8
【焦點一分鐘】9‧28暴力衝擊 事件的真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QXiqOtPv4&feature=youtu.be

9. 其實並非撑政府或警隊,只是讓大家知道,前綫警員的容忍早已為大部份港人所知悉。

10. 在剛過去的年初一、二晚及零晨,人多勢衆,情勢紛亂及兵慌馬亂之時,記者的鏡頭也未必能捕捉到每一個時間的不同地點、不同角度的影像。所以仍有部份同情犯案人士的各種不同解釋。以上所言絶非鼓勵警務人員日後使用過份武力。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
ceo@ceo.gov.hk>
日期: 2016年1月29日 下午3:53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99)-不見硝煙的戰爭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1月20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附件: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4年10月10日 下午6:44
主旨: 給特區的信(84)- 不應盡信?(1)
收件者: 


先生/女士:

近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 Forwarded by Enquiry CEO/CEO/HKSARG on 06/10/2014 04:14 PM -----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 Tsang Tak Sing" <
sha@hab.gov.hk>, "Mr. MOK Kwan Yu" <benjamin_mok@had.gov.hk>, "Ms. TENG Yu Yan" <anneteng@had.gov.hk>, hd@1823.gov.hk, George1 Luk
Date:        01/10/2014 03:39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84)- 不應盡信?(1)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以下是一個基督徒警察的分享,他提出的話值得我們去思考。是否值得相信,自己判斷好了,因為有可能只是狡辯、籍詞(文中的「我」即是這位警員):
『首先,我絕對認同大部份示威者是和平及有理性的,亦很想向那些為我們擋下擲過來的水樽,那些堅持和平信念且力竭聲嘶去叫人保持和平理性,及那些擋在我們面前,勸止示威者的恣意辱罵的市民示威者,表達衷心的謝意。

2. 我昨日原被指派到添馬路政總的出入口作人群管理,在那裏的人很和平,為他們的理想靜靜的坐下來。其後,約下午三時左右,因添美道/夏慤道有市民激烈的衝擊警方防線(即後來大部份人士聚集的地方),我們一隊約35人被指派到那裏保衛我們的防線。

3. 路途中,見到金鐘的夏慤道已聚集了至少幾千人,而到那防線時,見到有示威者帶了口,眼罩,亦用保鮮紙遮蓋作雙重保護,我知他們已作出過衝擊。我們馬上作出支援,我站在最前線隔著鐵馬,並拿著長盾牌,以防止示威者越過我們的防線。

4. 我在最前線,見到他們退到鐵馬1.2米外,我預知他們又再準備衝擊,而我的上司亦有此感,便拉起警告旗,用擴音機不斷警告停止衝擊。可惜,某部份示威者不理警告,多次作出衝擊,我們,包括我亦多次向衝擊者施放胡椒噴劑。不過,因他的裝備,胡椒噴劑起不了效果,他們返回後處,抹了抹又再回來。在不斷的警告以及使用胡椒噴劑的情況下,示威者仍作出衝擊,直至有一次,示威者將在我之前的鐵馬舉至腰間與我們角力,防線就要失守了。

5. 後果會是怎樣?被舉高的鐵馬或會傷害到我們或示威者,又或者在防線失守後,人群會從一個小缺口湧入,他們或會被倒下的鐵馬絆倒產生危險。當我覺得無能為力的時候,便聽到一聲爆響,並見手擲催淚彈擲到我前面的衝擊者處。之後,在我之前的人群四散,換了一刻的平靜,隨之而來的便是水樽空襲,這些水樽擊中警車使警車損毀,也擊中我們同事的身體。這些水樽可能是出自不和平的示威者,也可能是來自無辜受到催淚煙的示威者。

6. 我不能想像會有什的後果。可幸的是有示威者向擲出水樽的方向舉起雙手,示意叫擲水樽的停止,也有市民跳起及用手為我們擋開水樽。很感激他們和平理性的行為,再次致謝。

7. 其後黎智英,陳淑莊,李華明等到了我們的防線前,用擴音機呼籲市民冷靜(當然也對我們遣責一番),其後我們的防線得以保衛, 我們亦留守在那裏,而防線沒有再被衝擊。

8. 之後,我們知道有多處地方也被衝擊,並擲出手擲催淚彈,情況或者與我先前一樣。

9. 我不知道高層的想法,我估計他們因多處曾受衝擊,且人群聚集在夏慤道所有行車線,交通被癱瘓。所以他們決定了用防暴隊去清場(但用的只有手擲催淚彈及防暴槍發射的催淚煙),我見防暴隊由夏慤道(金鐘向上環方向推進)行去,不斷發射催淚彈,將人群驅散。當然,效果並不理想,人群並沒有散去,亦引起一陣抗議及指責。

10. 清場不成功,人群依然聚集,但大致也是和平理性的。我依然留守在原處,累,餓,被奚落恥笑和侮辱。我只能罵不還口,緊守自己的崗位。期間,我聽到有團體及一個自稱是黃洋達的人分別用擴音機指稱警方使用了橡膠子彈去傷害示威者(其實實情並沒有),作出了譴責,又牽動了本來平靜的示威者的情緒,我們又捱罵。

11. 稍有休息時間,見到whatsapp好多謠言,如有解放軍坦克入港,懲教消防加入清場,甚至有人說零晨十二點不離開的視為暴徒,會以武力清場。

12. 在崗位期間,曾多次聽到有同事的警車被市民圍困,要其他的同事去營救。到零晨兩點左右,我便親眼目睹某部份示威者的行為。

13. 當時,我又從通訊機得知有同事的警車在夏慤道的警察總部外被圍果,且見到有人在天橋(夏慤道警察總部外的天橋)上向下擲下水樽。其後,見到有同事營救,並擲出手擲催淚彈驅散示威者,解救了同事。但換來的是群眾一浪接一浪的口號,指警察濫用暴力,以及可恥。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日期: 2014年9月30日 下午4:01
主旨: 給特區的信(81)-不應否認政治發展的“時滯差”(2)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年9月24日、29日及30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梁美然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日期: 2014年9月30日 下午12:57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83)- 全社會都要好好思考一下(2)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4年9月29及30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 Forwarded by Enquiry CEO/CEO/HKSARG on 06/10/2014 04:14 PM -----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Mr. Anthony Cheung" <
sthoffice@thb.gov.hk>, hd@1823.gov.hk, George1 Luk
Date:        02/10/2014 10:12 A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85)- 不應盡信?(2)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再繼續昨天那位警員的故事(文中「我」是那位警員):
『那時,我按著我身旁同事的肩膞,與他們一同承擔市民的指責。我對長時間工作,沒有預期的下班時間,肚餓以及接受指責辱罵。我沒有怨恨,真的。我只是抬頭看著天空,我在想,上帝是否在看著我們人民與人民互相的仇恨,祂會怎樣想呢?

2. 說了這麼多,我希望道出我的所見所聞,還希望提出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1)有人說我們設立的警察防線扼殺了市民的集會自由,他其實可以從其他地方進入防線後設立的示威區。若果是你,你會否衝擊?
 (2)對著一些不理會警告,定意要衝擊警方的人,你會怎樣做?你要考慮的東西是,不能即時拘捕他,因主要目的是防守,以及人手不足,又不能走出防線去捕捉他,也要制止他的衝擊,但又不想令他受傷,而你手中有胡椒噴劑(但沒效果),警棍以及手擲催淚彈,手槍。我不是給你限制,實際上,我們只有這些東西,你會如何選擇?還是有其他的方法?
 (3)接上題,如何平衡那些和平與不和平示威者聚集在一起的處理方法?你認為,和平示威者是否需要承受不和平示威者帶來的後果?
 (4)最爭議的問題?若有混亂或有某些示威者施以暴力,有否需要清場?

3. 可能各人有各人心目中的答案。這些問題亦令我深思的問題,奈何我不是決策者,我只能將我的忐忑,不安與難過交給主耶穌。

4. 最後,給某些示威者的話:
我專重你們遊行示威的權利,我明白你的角色。但你們有否專重我們?有否明白我們的角色?

5. 我著起制服,便是一個專業的警務人員。就像醫生一樣,醫生不會不救人或選擇救人,甚至對十惡不赦的人不作出施救。這便是專業。你們叫我們罷工,辭職或取病假或過來你的地方,這是侮辱我們的專業,亦都侮辱了你自己,因為你為著你個人的目的,已容不下別的聲音及理念。

6. 我明白你們的角色,我明白你的理念,但抱歉我不會站在你的角色。但請不要在遊行示威時向我質疑及挑釁,因為你說什麼罵什麼,我亦只能有口難言,罵不還口。

7. 請你明白警察的角色,我們不是你的敵人,或不要將你的理念強加在我身上,我不接受就當我是敵人。

8. 請不要要求我在迫不得已向你噴發胡椒噴劑時,故意噴在你的胸口處。因為我若不制止你,對我,我同事及其他市民會有危險。
請不要對我說,你們的角色有思想,我們的角色沒有思想。
請不要對我說,你們是滿腔熱誠有理想,我們是冷血無情沒理想。
請不要對我說,你們有良心,我們埋沒良心。
請不要說你的角色是人,我的角色是狗。
請不要盡信謠言,用耳朵去判斷事件。

9. 最後,請你不要因為我們的角色不同而辱罵我,甚至侮辱我的家人。
對於我而言,你們的說話不能傷害我,因為我的難過與不安已轉交了主耶穌。但我為我的同事感到憂心,他們內心有很多負面情緒,甚至怨恨。因為有很多我們受到的冤屈,永遠也不會被報導,而且他們面對上述的說話,只能啞口無言,有苦自己知。救主憐憫,叫平安喜樂落在各人的心上。

10.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與感想,謝謝各位耐心的細看。也很感謝各弟兄姐妹支持和鼓勵,叫我感到主愛滿神家,謝謝各位。
[2014-9-30 9:30] 』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2016年2月4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201)-澳門的啓示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2月4日 下午10:07
主旨: 給特區的信(201)-澳門的啓示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曾有人說:Rules are mostly made to be broken and are too often for the lazy to hide behind. 以下是一個創造多贏局面的實例。當然很多持反對意見人士會視之為收買人心、或澳門特區為了利益而放棄部份原則、理念。網上有文章說這是違反澳門的基本法,「就是送也不該接受」,是有陰謀的。其實北京讓香港跟大陸進行各種各樣的跨境基建、CEPA及金融合作同樣是希望香港繁榮穩定,卻換來各種形式的抗爭,而反對的人士往往說自己代表全港市民,其實只代表極少數人士;政府卻被掀着鼻子走,將資源、時間及機會白白浪費丟。

2.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回歸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達2萬。至2012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盧森堡。然而,財富絕大部分只給博彩業者帶來利益,澳門人收入並沒有因此而得益,月平均收入44,000元澳門幣,15,000元的收入中位形成巨大對比。顯示出產業不平衡、收入差距等的社會問題

3. 澳門的組成部份,包括了北部的澳門半島以及南部的離島區域。澳門的離島區域是指由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4. 另外,從2013720日起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所以也有意見認為這1.1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亦是組成澳門的其中一部份。

5. 1840年澳門半島面積僅有2.78平方公里,由1866年開始澳門不斷進行填海,而達到今日的規模。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字,2014年統計的澳門面積為30.3平方公里;然而,此數字並未計算1.1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以及正在進行填海工程的澳門新城區。

6. 為了讓澳門發展多元產業,201512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草案)》,劃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所管轄的範圍。該草案於1220日實施。區域圖把澳門東及南面85平方公里的海域劃給澳門。1220日起,澳門擁有該海域的管理權,能按需要填海,惟不能作賭博用途。另外,2001年澳門向珠海市租借陸地所興建的關閘邊檢大樓則劃入澳門特區。鴨涌河北段將由珠海市管理;南段則以該河的中心線作分界。

7. 以下是當年澳門政府發放的消息,可以看到之前幾百公頃(對改善澳門的社會民生及經濟發展極其重要)填海造地是要得到中央審批的:行政長官何厚鏵代表特區政府感謝國務院批覆同意澳門特區填海造地 2009-11-29 21:15:00 來源 : 行政長官辦公室

8. 下面是談及澳門特區管理水域範圍及陸地界線的兩套約分半鐘短片,發佈日期:20151220

9.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佈澳門特區行政區域圖:
來源:人民日報網路版 日期:2015-12-21 08:52:00
原標題: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第665號國務院令全文見下頁),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自20151220日起施行。

10. 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同時,將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廣東省珠海市邊界之間的關閘澳門邊檢大樓段,即澳門特別行政區關閘以北至珠海邊防檢查站原旗樓之間用於興建澳門特別行政區新邊檢大樓配套設施的地段,劃歸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行政區域調整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區域界線包括陸地和海上兩部分。
  
11. 陸地部分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與廣東省陸界相連,界線包括:一是關閘澳門邊檢大樓段,即以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北側界線作為區域界線。二是關閘澳門邊檢大樓西側鴨湧河段,其中,從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西側與鴨湧河澳門一側堤岸交匯處起,沿鴨湧河至規劃的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珠海出入境大廳西南側邊線與鴨湧河澳門一側堤岸交匯處止,以鴨湧河澳門一側堤岸為界;鴨湧河其餘河段以河道中心線為界。
  
12. 海上部分將過去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明確確定為海域面積85平方公里。界線包括:一是內港段,即內港錨地以及內港航道北段。二是路氹航道段,即路氹航道(規劃)東邊界。三是澳門南部海域段,即橫琴島大窩山最南端所處緯線以北海域。四是澳門東部海域段,即以九洲港航道西側、崖13—1天然氣管道西側及澳門已開展管理活動的海域邊界為界。五是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段。六是澳門北部海域段,以等距離線法劃定兩地界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

13. 為何少部份港人事事採取不合作態度,每件事都認為北京有陰謀,却要大部份港人陪跑?

14. 其實特區政府應考慮邀請所有議員往國內試乘一次兩、三小時行程的高鐵,感受一下在「類似一地兩檢」(內地城市間應只須安檢、查閱証件及行李)的情況下,高鐵在市中心之間運行的便捷。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122日 下午5:38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98)-Future Economists Will Probably Call This Decade the 'Longest Depression'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1
13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or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luk.88>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