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4月2日
主旨: 給特區的信(147)-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探討(3)關香港咩事?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約一年前世界銀行於北京報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新報告《中國:推進高效、包容、 可持續的城鎮化》建議,通過改革征地制度遏制「城市空間過快蔓延 」,通過建立居住證制度逐步向外來人口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開闢包括不動產稅在內的穩定財政收入來源, 允許地方政府在中央嚴格限定的框架內直接舉債。
2. 根據發展研究中心與世行的聯合報告, 隨著中國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城鎮常住人口與10年前相比增加了 2億多,政府需要強化環保執法力度,緩解污染造成的健康問題。 課題組用了14個月的時間完成報告。在此期間, 課題組向中國決策層提交了階段性報告, 為形成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3.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城鎮化是中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的強大引擎,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通過改革釋放城鎮化發展潛力。要加快財稅 體制和投融資機制改革,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建立多元、 可持續的城鎮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要逐步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問題, 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4.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表示:“報告建議的改革議程可以增加農民土地出 讓收入,為外來人口提供更多的服務, 鼓勵地方政府更加負責任地融資,還意味著進綠色城市規劃, 加強環境管理,使人人都能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
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管理好城鎮化, 是中國邁向現代化高收入社會的重要基礎。管理好城鎮化, 根本在於釋放城市在提升效率和推動創新方面的潛能, 關鍵在於實現城市社會的良好治理,難點在於保護城市生態、 治理城市污染,必須建立推動城鎮化高效、包容、 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6. 報告指出,在過去30多年裡,中國經歷了創紀錄的經濟增長, 成功使5億人口脫貧。城鎮化以充足的勞動力、 低價的土地和良好的基礎設施為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中國成功避免了城鎮化過程中的一些通病,但壓力也開始顯現, 粗放的土地使用導致了低效的城市蔓延甚至空城的出現, 污染威脅著人民的健康,耕地和水資源變得日益稀缺。到2030年 ,中國的城市人口預計將達到約10億人,城鎮化率將接近70%。 中國領導層正在尋找更加協調的城鎮化進程。
7.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了巨 大的進步,超過世界任何其他國家。現在中國面臨一個契機, 可以進一步改善億萬城市外來人口的生活。只要政策適當, 中國有可能在成為全球城鎮化典範的同時,戰勝污染, 保持經濟的高增長,使城市更加宜居,讓更多的人受益。”
8. 報告提出了構建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六大優先領域」:
第一,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報告指出, 由於城市擴張主要依靠徵用農村土地,目前耕地面積已下降到接近1 .2億公頃,逼近「保障糧食安全的“紅線”」。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強化農民的產權,提高征地補償標準, 建立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轉化為城市用地的新機制, 由市場價格來引導城市土地配置。 地方政府徵收農村土地用於公共用途,必須由法律規範。 報告還建議對工業用地採用基於市場的定價, 將比重過高的工業用地轉化為商業和住宅用地, 這樣可以鼓勵服務業發展,降低住房成本, 為較小的城市提供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
第二,改革戶籍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促進具備技能的勞動者自由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制要由現行的戶籍 制度向居住證制度轉變,以便為所有居民提供最低標準的公共服務, 消除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流動以及在城市之間流動的障礙, 提高勞動者工資水準。
第三,將城市融資建立在更可持續的基礎之上, 同時建立有效約束地方政府的財政紀律。報告建議,改革財政體制, 通過設置不動產稅和提高城市服務價格,擴大地方財政收入基礎。 報告認為,在中央政府建立的明確框架之內, 應允許地方政府直接舉債。
第四,改革城市規劃和設計。以市場為基礎給工業用地定價, 可以鼓勵土地密集型工業企業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在城市內部, 制訂靈活的分區規劃,促進更小地塊、更加混合的土地使用, 實現更密集和更高效的開發。 以交通基礎設施加強主城區與週邊地區的連接, 加強城市之間的協調,有效治理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
第五,應對環境壓力。中國已有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 推進綠色城鎮化最重要的是嚴格執法。應更多地採用市場化的工具, 如碳、空氣和水污染以及能源使用的稅收和交易制度, 來實現環保目標。中國需要加強“綠色治理”, 形成一套能夠有效管理環境的制度、激勵和工具。
第六,改善地方政府治理。調整地方官員的績效評估體系, 以激勵更高效、包容和可持續的城鎮化進程。 通過引入中期財政支出框架和公開含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在內的完整 帳目,改善地方政府的財務管理。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說:“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 需要借鑒國外有益經驗, 與世行開展知識合作不僅有利於利用世行豐富的智力資源和全球發展 實踐案例優勢為中國各項改革議程提出建議, 而且也有利於中國在世行平臺上與其他成員國交流發展經驗。”
9.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說:“我們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密切合作, 能夠把城鎮化的國際經驗和對中國所面臨挑戰的深入理解相結合, 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建議。”
10. 香港在上述第8段的「六大領域」中的後四項,極具經驗及優勢, 將起碼帶來以下幾個好處:
➀如把握得好,生意會多到做唔晒,(試想想要在跟着的幾十年間, 打造或改進一百幾十個「建設完備及管理完善」 的大都會及幾百個中小城市,只要1%生意額已經是天文數字。 還有十億、八億富裕中產人士所需要的各種服務業需求!去年中國的 GDP(PPP),根據IMF的估算, 是百多年來首次再重上首位,就算估值有少量偏差,以增速計, 令年必定達得到,往後的差距會愈來愈大。請參考附件及以下連結) :
➁大陸的全方位城鎮化,會令他們將資訊更開放, 這點是海內外華人華僑所樂見的,
➂由於生意往還大增,大家接觸多了,可以增進互相瞭解,
➃同時可讓各地民衆多點理解「港人的核心價值」。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5年3月31日 上午11:14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46)-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探討(2)與我何干?
收件者: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5年3月31日 上午11:14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46)-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探討(2)與我何干?
收件者: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5年3月25日及31日的電郵。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