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月十七日的《時代周刊》,幫香港「升呢」,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4年1月2日
主旨: 給特區的信(23)-正視問題(4)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每說到香港的競爭對手,大家總會諗到新加坡和上海, 但2008年一月十七日的《時代周刊》,幫香港「升呢」, 將香港與紐約和倫敦齊名,還創立了一個新名詞Nylonkong (New York-London-HongKong)「紐倫港」, 話呢三大城市有唔少共通之處,在全球化之下, 大家只要理解呢三大城市,便等同了解全世界。 香港有本事與國際大都會紐約和倫敦被視作一伙,當然值得高興; 其主因與地處中國這個在幾年內勢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南大門 有關。但因為港人不懂珍惜,優勢將難以持續,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2. 客觀來看,香港已發展的建成區(Built-up or urbanized area : 約275平方公里)委實太小,這是窒礙發展的主因, 但各大反對派及各大壓力團體仍以種種不同理據, 去阻止擴充土地供應,令港人、 遊客及來港公幹人士的作息空間難以得到舒緩,令樓價(房租、 舖租以至寫字樓租金)幾年來不斷暴升,大大削弱本地的競爭力, 同時令中下階層人士日常生活的購買力大幅滑落,以至民怨沸騰。
3. 紐約(NYC-840萬人,陸地面積784平方公里)及倫敦( 人口750多萬,面積1,579平方公里) 均為西方各大先進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只看數字, 一般市民難以理解香港的擠迫度。
4. 以下幾條連結,均為Wikimapia.org的衛星地圖, 在右上角勾選Google
Hybrid模式,將右下角比例呎調較至差不多相同比例, 便可以正確比較下面四個國際級城市的建成區面積:
新加坡 :
紐約 :
倫敦 :
5. 香港的建成區面積(不是總面積)明顯比另三地少了一大截, 難怪港人住得那麼擠迫,作息環境極其惡劣。 以下是香港及紐約的另一些衛星及城市照片, 可以更清楚看到兩者的極大分別:
http://upload.wikimedia.org/ wikipedia/commons/6/66/ HongKong_boundary_from_space. png (香港的衛星照,1024 x 662)
http://upload.wikimedia.org/ wikipedia/commons/0/0b/ Kowloon_Panorama_by_Ryan_ Cheng_2010.jpg (從九龍往港島看的港九市區照)(5,562x785像素)
http://upload.wikimedia.org/ wikipedia/commons/4/4f/Aster_ newyorkcity_lrg.jpg (紐約的衛星照,可放大至1,964 × 2,607 像素)
http://upload.wikimedia.org/ wikipedia/commons/thumb/1/1a/ 5_Boroughs_Labels_New_York_ City_Map_Julius_Schorzman.png/ 789px-5_Boroughs_Labels_New_ York_City_Map_Julius_ Schorzman.png (包括她的五個區,1區-藍色部份為曼哈頓,約59. 5平方公里)
6. 曼哈頓的人口約160多萬(已經是先進城市中最稠密的)。 九龍及香港島的市區面積約為60平方公里,人口卻高達350萬, 其擠迫情況可想而知。在觀塘區的11.05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6萬人,比澳門的人口更稠密。 而在油尖旺區的旺角,更加高達每平方公里13萬人。 所有都市病均大有機會出現,希望各界人士在未有重大事故發生前, 儘快開發郊野公園以外的鄉郊地區。 就是開發多一倍至市區面積550平方公里, 香港仍遠遠落後於其他大城市。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 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 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 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