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doe@had.gov.hk>
日期: 2015年5月29日 下午1:42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56)-杞人憂天?
收件者: gl2468@gmail.com
George Luk 先生:
謝謝你於2015年5月29日的電郵。本處已備悉你的意見。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吳穎嫻 代行)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5月29日 上午10:32
主旨: 給特區的信(156)-杞人憂天?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朱泙漫在本月廿五日的博文熱戰可免 暗戰不息有以下的憂慮,是否杞人憂天, 請大家以各自的立場及角度去思考一下:
日前ZeroHedge的『George Soros Warns "No Exaggeration" That China-US On "Threshold Of World War 3"』「The billionaire investor concluded by pointing out that military spending is currently on the rise in both Russia and China, warning ominously...
"If there is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a military ally of the United States, like Japan, then 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we are on the threshold of a third world war."」「亦可能是危言聳聽,從中取利?」
大爆炒家索羅斯揚言若中美不能和平處理中國崛起和爭取生存空間的 問題,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出現非沒有可能!「今天筆者( 朱泙漫)且回顧DJIA近百年的歷史,試圖由「 戰爭的角度去揣摩和DJIA長期走勢之關係」。
2. 由1896年至2015年 DJIA 的對數圖(Log Diagram)可見,美股過往百多年是以約5.26%的年複合 增長並沿途中軸線螺旋向上推進。回顧二十世紀, 其實已經發生了三次大戰,包括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兩場熱戰, 和二戰後近三十年的美蘇冷戰。DJIA 在首半個世紀急升暴跌,是典型新興市場的特質。在1924年7月 28日前,DJIA長期未能升穿100點。當天收101.09點 後直升上1929年10月10日超級大泡沫的頂部352.86點 ! 也許這次泡沫是確定美國在一戰後將會取代大英帝國的世界首席超級 強國地位的先兆。DJIA 的對數圖(Log Diagram)的連結:http://3.bp. blogspot.com/-fGlRixOfRus/ VWKc1jY_VKI/AAAAAAAAH6o/ aJFmWPopPQw/s1600/20150517%2B- %2B02.png
3. 1929年華爾街超級大泡沫爆破後,DJIA一口氣跌穿中軸線直 插至超賣區的1934年7月28日的41.22點的底才反彈。1 929年10月10日的頂部352.86點和1934年7月28 日的41.22點的底部成了百年DJIA對數圖的長期上線和下線 ,之後多年的對數圖均跑不出這兩條天險。 二戰成功後美國正式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首席超級大國, 美元亦取代英鎊成為環球流通貨幣。DJIA於1950年1月4日 升穿200點關口開展了另一浪更長、更大和更持久的牛市直至19 72年12月7日1,033.26點後便長期在1,000點以下 橫行。
3. 踏入1970年代,已經高度工業化的歐美日已經愈來愈依賴石油, 而剛巧美國石油產量亦已經見頂。 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令經濟話語權轉入蘇聯和中東產油國, 加上越戰失利,美蘇國力此消彼長,美債息率亦持續多年大升。整個 1970年代DJIA也難以升穿1,000點大關。
4. God Bless America!踏入1980年代,蘇聯產油見頂回落, 兩伊戰爭令油價大跌, 加上中國改革開放成為美國忠實的經濟追隨者。 冷戰的終局是美國大獲全勝而鐵幕國家在1990年代開始解體。 美國國力上升,債息開始了漫長的下跌大週期。1982年10月1 1日DJIA升穿1,012.79點,之後企穩1,000.00 點後一直升至今天。值得留意是1990年開始, 美國首次波斯灣戰爭大勝,之後DJIA升勢更急直至2007年次 按風暴的頂。當今DJIA牛市未止,如果把中軸線向上推連接19 29年10月10日超級大泡沫的頂部352.86點,未來一年內 DJIA 的高位最牛可能只有25,000點(作者只是以圖測市, 還請大家自己好好做工課)。
5. 今天習總的「一路一帶」,大陸要繼續下一波的黃金三十年, 必須要建立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經濟體系──習總的「 大東亞共榮圈夢」。透過人民幣不斷拓大在這「大東亞共榮圈夢」 流通,創造一個「類美國式境外人民幣流通以支持中國發行人民幣國 債以支持內需」。但建立這個「大東亞共榮圈夢」有兩大前題, 其一是中國必須要有相稱的軍力可劃地為王, 其次才是拓大人民幣海外流通以直接在這「大東亞共榮圈夢」消費、 收購資產和資源。這個大陸的「小形美國模式」其實是照抄美國的「 核彈、航母和美鈔環球經濟循環三部曲」。 因此近年習總在軍事上鷹派的表現, 和近年表面似乎失控的信貸增長乃至三中全會中容許農地抵押, 根本上是有預謀地逐步實現美式鈔票環球循環圈的部署…!
6. 近日南海爭端再起,索老所言非虛, 皆因中美雙方因為生存空間令雙方經濟發展已經到了瓶頸。 雖然中美軍事實力差距和經濟互相依頼令熱戰在各有核彈之下爆發機 會不大,但一波又一波的中美暗戰,還是會沒完沒了!China warns U.S. spy plane - China warns U.S. surveillance plane over South China Sea. See CNN video :(片長3分47秒)https://www.youtube. com/watch?v=4eSOMcpLdyk& feature=youtu.be
7. 三年前,全球最大的私人情報機構Stratfor曾有過這樣的評 論:The island of China... That's no typo. The Gobi Desert, Tibetan Plateau, Himalayas, and Pacific Ocean surround the heartland of China like a geographic great wall. We're talking about a nation whose economic model has the world's best experts confused about whether China's about to take over the world... or collapse. 請參考以下的舊電郵。
Regards,
George Luk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Stratfor <mail@response.
Date: 2012-05-25 18:04 GMT+08:00
Subject: The Island of China - Only 3 days left
To:
View on Mobile Phone | Read the online version. |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5年5月22日 下午5:21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154)-香港人為什麼不願?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5月21日的電郵收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Date: 21/05/2015 03:50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54)-香港人為什麼不願?
(麥佩儀 代行)
From: George Luk
To: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Cc: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Ms. TENG Yu Yan" <doe@had.gov.hk>, George1 Luk
Date: 21/05/2015 03:50 PM
Subject: 給特區的信(154)-香港人為什麼不願?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下面是摘自馬建福先生在2013年1月7日同名博文中的分析。( 作者簡介:回族,穆斯林,人類學博士,寧夏人, 北方民族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穆斯林文化與社會研究)。
2. 作者說曾在在香港生活過五年,對於香港人的「認同」, 還算瞭解一些。 我們中國大陸人有時候會把香港看做像大陸某個省市一樣的地方,用 “自己覺得應該是”的思考路徑做出判斷。然後對於都是“中國人” 的香港人的說法和做法不理解。 最近有關香港人是否為中國人的討論又開始了,我(作者) 寫點東西,也算是對香港人的一種感謝。在那邊生活五年, 所見所聞,的確有一定的依據。
3. 香港人的多重身份: 香港人不像我們大陸人就只有一個身份證,或者一個護照, 香港很多人都是雙重甚至多重國籍。 他們曾經是英聯邦殖民下的圈中的成員,他們去加拿大、澳大利亞、 新西蘭……等很多國家都是不需要簽證直接前往的, 而且他們也在這種認同下拿到了這些國家範圍內的護照, 去哪裡都是特別自由。從人種上看,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 但是他們從概念上認同“中華”,對今天的“中國”則不是很認同。 認同與否,我們必須接受這一點,他們不是很認同大陸, 與國家狀況、民眾的經濟水準等等諸多因素有關, 而我們也不能強迫香港人一定要認同中國和中國大陸以及中國人的身 份。
4. 香港人為什麼不願?文化與政治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實現認同 的核心因素。我在香港生活,媒體的宣傳,基本上都是“挑刺”, 全面暴露大陸“惡”的一面,讓香港人覺得大陸真的是四處有雷, 人們真是水深火熱啊。儘管香港也有類似“文匯報”、“大公報”的 正面宣傳,但是香港人對這些媒體也是不認同的, 他們基本上閱讀的報紙是明報,蘋果報和太陽報等。 媒體的宣傳其實也是一種洗腦的過程,大面積負面報導, 而且長期堅持,讓香港人覺得那些都是事實,都是毫無置疑的。 說起大陸,他們極為反感,是因為在國際上,在香港, 他們都覺得有失臉面。
5. 大陸人在香港的行為:大陸人到香港,沒有遵從入鄉隨俗, 入境問禁的習慣,而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或者說用“主人翁”的精神 在香港做事。讓香港人總覺得他們不會像大陸人那樣做。誠然, 香港人把部分大陸人在香港的行為看做是所有中國人的行為, 有些言過其實。不過大陸人在香港的言談舉止, 的確讓香港人接受不了。香港過去150多年經過英國殖民文化的洗 刷,已經形成了獨具香港特色的文化與社會制度, 日常生活中人的交往和習慣都是有著英國文化的深刻印記, 突然回歸大陸,他們自然接受不了, 再加上又有那麼多大陸人紛至遝來,讓香港人有一種被侵犯的感覺。 所以對大陸人基本上都是有些厭煩反感和討厭的。
6. 國際負面影響和經濟發展:國際上對中國的報導也是只說壞不說好。 長期的話語力量,把歪曲的確給說成了事實。 香港人的媒體資訊傳播途徑總是美國之音,英國BBC或者歐美國家 操控的粵語媒體,所有的報導,使香港人在回歸之前如驚弓之鳥, 紛紛移民離開。如今的確有回巢現象,不過都是像遷徙的候鳥一樣, 來來去去不停走動,隨時準備遠離而去。這些年大陸的經濟發展, 也促進了很多香港人經濟上的大力發展和改觀, 香港人不會認為這些感恩於國家的政策,而是覺得自己弄潮時, 抓住了好機會。與中國大陸人對黨中央和國家的感恩感完全不一樣。 個人主義和自我奮鬥的思想,使香港人的觀點是, 國家是為民眾服務的,國家無論做什麼,都是應該。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
7. 殖民影響難以一時改變香港人的認同:一個地方被殖民150年, 人換了多少茬,今天的香港人的文化習慣,法律制度,風土人情, 交際方式等等純粹是香港式的,極具本土特點。香港今天的樣式, 在香港本地人看來,是的確應該感恩於英國人, 他們在這個地方設立了好的制度。 但是我們大陸人聽到這樣的說法時,非常氣憤。
8. 其實部份香港人根本沒有“中國”的概念,他們認為「鄰國」 有個社會主義國家,1997年之前的確是這麼認為的。時至今日, 還有一些人還是這麼認為的。 我們如果自以為是的要香港人如何如何作為,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改變這種認同,不是一蹴而就,真的需要幾代人, 甚至十幾代人的交往互動,更需要中國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讓香港人感覺祖國的偉大, 人民的熱愛和共產黨治理下的國家繁榮富強, 讓世界各國都趨之若鶩。 讓香港人也能夠在華夏文化中享受中華文化,才有可能。
9. 由於泛民(包括各反對派)人士的數目,相對回歸前/後, 日漸減少;影響力也稍稍下降。如要維持日漸萎縮的政治能量, 惟有將各種抗爭行動的激烈程度(包括議會內外、 街頭以至校園等等)升級,才可維持往日的影響力。
10. 另方面各黨各派以至公職人員,所需資源去應付回歸前相對「 單一的一個香港」,及至回歸後要去應對整個華南、以至全中國時, 大家都感到極大壓力。因為泛民各派的人力、 時間及有關資源難以應付,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無須大花時間去研究、 審閱大量文件及提出有建設性的提問或反建議,而將「反對或拉布」 作為自己的盾牌:這樣做一定不會令支持者反感, 同時可以牽制對手,減少排山倒海的議案(或議題), 減少出錯的機會。北京、 特區政府及親建制人士應該理解這特殊的情况: 拖慢進程有時是難以避免,雖然特區要埋單找數, 却可以給北京免費作參考之用。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 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 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 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 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