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星期日

給特區的信(135)- 激進政治造成相反結局——對香港人的啟示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5年2月15日 上午12:13
主旨: 給特區的信(135)- 激進政治造成相反結局——對香港人的啟示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hd@1823.gov.hk" <hd@1823.gov.hk>,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TAM Chi Yuen" <scmaoffice@cmab.gov.hk>, "Mr. TANG Kwok Wai" <scsoffice@csb.gov.hk>, "Mr. Tsang Tak Sing" <sha@hab.gov.hk>, George1 Lu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在「20141010」的同名文章中,鄭永年繼續指出:如果革命失敗,事情就會很明朗,革命家要不流放或者出逃,要不坐牢,要不被犧牲。但如果革命成功了,事情就變得複雜一些。一般的情況是,往日親密的戰友變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一邊是堅持革命理想的職業激進主義者,一邊則成了新的掌權者,或者維持現狀,或者改變不了現狀。當然,也會出現一些能夠改變現狀的革命家。

2. 不過,從哈威爾和米切尼克對往日的政治異見者,在革命成功之後狀況的細數,情況似乎更加複雜。對大部分參加革命的人來說,抗議和革命只是生命中的短暫時光,革命後他們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少數革命家則變成了職業政治家,成為總統、總理或者擔任國家的重要職務。不過,他們中的很多就像花瓶中的花那樣,被供奉在國家政治的頂端,供人們欣賞和崇拜,實際上什麼也做不了,國家政治除了形式的變化,其他也一切如常。有些革命家在革命後,對革命的理想不再幻想,甚至破滅,因為革命並沒有能夠為他們帶來所希望的變化。更有一些革命家,在幻想破滅之後,甚至變成了瘋子。

3. 地緣政治扭曲國內政治形式:情況的確如此。不僅是哈威爾,大多數革命家都會觀察到,革命之後的東歐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國家。儘管激進政治帶來了民主化,但國家仍然充滿着貪婪、腐敗、享樂主義和虛無主義。所謂的民主化意味着政權主體,從革命前的權力轉型為今天的資本。革命前的共產主義依靠權力來統治,革命後的民主則依靠資本來統治。更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東歐國家不乏極右派政權(如匈牙利),和革命前的共產主義政權一樣,嚴厲地控制着社會。

4. 地緣政治的影響力則更扭曲着(實際上是「決定了」)國內的政治形式。地緣政治驅逐了「民主」的道德。革命前的政治形式受制於共產主義政治(蘇聯),而革命後的政治形式則受制於全球資本主義的地緣政治(美國和西方)。較之以意識形態為主的蘇聯式地緣政治控制,西方美國的地緣政治更具欺騙性。儘管西方也講民主,但其核心是國家利益。東歐國家的政治人物輕信只要民主化,西方就會大力幫助和拯救自己。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西方美國要不關注地緣政治利益遠遠多於東歐的民主,要不已經力不從心。在東歐,革命家不僅對自己建立起來的民主失望,對西方的袖手旁觀更是失望。

5. 米切尼克因此說,革命的結果,「我們把人權憲章換成了信用卡。」這當然是形象的說法。並且,革命之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信用卡,信用卡仍然是少數人的,正如革命之前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樣。哈威爾和米切尼克當然不是道德虛無主義者,他們著書的目的還是希望人們秉承道德的力量,繼續推動社會的進步。不過,他們的著作既是對革命的反思,也是對未來革命家的忠告。畢竟,他們的影響遠遠超越他們的國家,不僅傳播到臨近的東歐國家,也影響到遙遠的亞洲。從東歐的政治變遷中,不難體會到激進主義者需要有現實感,政治不可以過於理想,需要妥協。這也是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激進主義者所需要反思的地方。

6. 亞洲政治發展要汲取外國教訓:亞洲正在經歷着激進政治。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不同的激進政治同樣具有「烏托邦」性質。裏不可能對亞洲的激進政治進行全面的討論,但從香港和台灣的情況,就不難看出激進政治的烏托邦性質。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這兩個地區的情況。

第一、是地緣政治。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能夠實行怎樣的政治形式,取決於其所處的地緣政治。地緣政治」秩序是「第一秩序」,而「內部政治」秩序是「第二秩序」,第二秩序必須向第一秩序調適。從這個角度說,香港和台灣的政治發展,必須考慮到其周邊的地緣政治要素,忽視了這個要素,內部的發展必然是不現實的。向西方求助更使得激進政治的根基虛無縹緲化,東歐的發展已經很好地說明了這點。

第二、是民粹主義式的社會動員。很多政治人物表面上追求民主,實際上則是民粹主義。香港和台灣兩地的烏托邦主義者,一直在構建所謂的「認同政治」。「認同」問題當然存在着,但在無限的政治動員下,這種「認同政治」的本質和往日的共產主義或者今天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並沒有大的區別。在「認同政治」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被有效地政治化,出現「泛政治化」現象。際上,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他們並不想所有的生活都「被政治化」對他們來說,政治只是生活的很小一部分。「泛政治化」,不管是通
「​
專制方式動員
​」​
還是通過
​「​
民主方式動員
​」​
,都是不可持續的。


第三、是民主的動員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摧毀舊制度,但却產生不了同樣強大的力量來發展經濟和制度建設。對人民來說,最重要的是「討生活」,經濟和建設仍然是最主要的。激進政治改變不了什麼,只是滿足了
「​
理想主義者試驗其烏托邦
的幻想
。正因為如此,理想主義者最終被原來的支持者所拋棄。


7. 和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樣,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激進政治,因為種種因素已經變得不可避免。如果激進主義者多一些現實主義感,就可以做更具現實性的選擇,既可以達到目標,又可以控制出現過多的並不想要的結果。就是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做必要的妥協。不過問題在於,如果「激進主義者」具有了「現實主義感」,他們就不再是「激進主義者」了。也正因為如此,在非西方世界,歷史還是在不斷為理想主義式的英雄人物,創造着政治和生活的悲劇。儘管無論從「道德層面」還是「理想層面」看,人們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歷史從來就是這樣的。政治永遠使人糾結。

8. 「人生如棋,對手是這個世界」,目前的棋局是好是壞早已經是不能夠改變,因為那是過往下的每步棋所訂下來的。但未來的棋局卻將會因今天所行的而有所改變,好好的去想如何正確下好未來的棋,才能令到棋局更加精彩。成敗或許不太重要,人生匆匆才百年。人死了,成敗都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更重要的是當中的過程過得怎樣。雖然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世界下一步會如何走,最多亦只能作有限度的預測。未來會是如何,誰也說不清。但若果連自己的棋都走不好,那未來的棋局不用說也一定是平平無奇。行好自己的棋,也是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不枉花一輩子下的這盤棋。(很難相信,這一段是來自「九十後投資記」的博客RkwC這個九十後,去年中回港渡假後發放的博文「香港之行」)

9. 香港底子看似很厚,庫房水頭又充足,幾千萬海外華人華僑又多以此地為回國的踏腳石。無論港人這個社會做得好或壞,
一言一行,​
都絶不會白費,因為可以為人口多近二百倍、面積多近九千倍、整體落後十多廿年的中國大陸,作為
​「​
後發先至
​」​
的正、反面教材
​、​
「摸着過河的石頭」。


10. 試想想如果整個大陸各省市,今天都在討論十年八載後
的​
「普選國家主席、總理」,國內情況將會比現在的香港混亂何止千、萬倍?甚或如前蘇聯、東歐般變天?所以絶大部份人,一直都對香港滿抱信心;作為試金石,捨我其誰?港人擁有
​其​
獨特的歷史任務,日後中國大陸是不會忘記的!?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hd@1823.gov.hk>
日期: 2015213日 下午4:02
主旨: 給特區的信(134)- 激進化政治及其結果 (檔案編號:2-748520118)收件者:

敬啟者:

給特區的信(134)- 激進化政治及其結果 (檔案編號:2-748520118)

謝謝你於20150213日給1823的電郵。

由於你已直接電郵有關問題予負責的政府部門跟進,相信有關政府部門會盡快回覆你。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與我們的職員聯絡。

1823
客戶服務主任
林德耀謹覆
2015
0213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