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

給特區的信(469)-反影一下現時社會上普遍的不滿

 




寄件者: George Luk 

Date: 2022年2月25日週五 下午3:06
Subject: 給特區的信(469)-反影一下現時社會上普遍的不滿
To: 夏寶龍先生 <service@hmo.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Cc: Mr. Ma Jiantang <drc@drc.gov.cn>,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 <info@hkcoalition.com>,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Nip Tak Kuen <scsoffice@csb.gov.hk>, Mr. TSUI Ying Wai <sha@hab.gov.hk>, Mr. WONG Kam Sing <sen@en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Prof. CHAN Siu Chee <sfhoffice@fhb.gov.hk>, RTHK <cnews@rthk.hk>, Mr. YEUNG Yun Hung <sedoffice@edb.gov.hk>, George Luk 


夏寳龍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這兩個星期,因疫情急速惡化,民怨累積頗多。雖然政府及絶大部份公職人員,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應付,但很多市民仍然覺得唔理想。正如鄧小平所說:「不理白貓、黑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請參考一下以下兩篇短文所反影部份市民的不滿。本人相信有可能在全民檢測期間,會同時全城禁足,但若然未有週全的凖備,全港將會陷於一片大混亂。相信政府在禁足令發出之前,絶對唔想市民將所有食物及各種物資搶購一空。

 

2. 巴士的點評|一個老貓捉碩鼠的故事 - 盧永雄  2022-02-25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417/20220225/972608/%E5%B0%88%E6%AC%84-%E5%B7%B4%E5%A3%AB%E7%9A%84%E9%BB%9E%E8%A9%95-%E4%B8%80%E5%80%8B%E8%80%81%E8%B2%93%E6%8D%89%E7%A2%A9%E9%BC%A0%E7%9A%84%E6%95%85%E4%BA%8B-%E7%9B%A7%E6%B0%B8%E9%9B%84

香港的疫情全面失控,已從多方面充份地表現出來。

第一,檢測嚴重滯後。就我親身接觸,大部份人去了政府的檢測中心檢測,都是在四天至一星期之後,才收到檢測結果。即使是快測呈陽性的人去覆檢,也是遲遲都未有結果。長達一星期的滯後檢測結果,公佈的新增確診數字反映不到現實,令確診者進一步播疫。昨日政府公佈新增確診八千七百九十八宗,但自測呈報的新增個案是一萬七千二百六十九宗,實際上已到了日確診近兩萬宗的地步,比當日湖北爆疫更嚴重。

第二,連抗疫物資包也送不到。政府承諾會向等待入院的確診者送上電子手環和抗疫物資包,但據我了解,有市民確診之後,足足等候了四天,才收到衞生署的電話,表示發給他電子手環和抗疫物資包,但等了六天仍未收到物資包。自生自滅式的居家隔離,疫情自然失控。


港大醫學院團隊於周二(二十二日)推算,三月初單日確診高峰將會達到十八點三萬宗,但由於只有部份人做檢測,政府的數字只會有二萬人確診。我認為這完全有可能。

那麼,問題就來了。按內地的抗疫套餐,全民檢測會將確診者找出來,然後送去隔離,斬斷傳播鏈。問題要多少方艙醫院式的輕症隔離設施?以目前真實日確診一點七萬宗推算,日日增加,隔離十四日要二十三點八萬個牀位,再加全民檢測可能找出確診三倍的潛在染疫者,再要多五點一萬個牀位,即是要二十八點九萬個方艙牀位。更不要說去計港大的推算每日確診十八萬那條數了。這麼多牀位,從何而來呢?若然是「有檢測、無隔離」,同樣不能夠達致清零的目標。

不過,我認為可以從內地的做法找到一些啟發。內地是因應着疫情狀況,定出科學的應對方法。粗略分類,可以分成ABCD等不同級別的應對方式。D級是較輕微的,只發現零星確診個案,只會封閉一、兩條街區,作小區圍封強制檢測;C級是發現了聚集性感染個案,便會圍封大區域和進行區域強檢;B級是病毒已經擴散到不同的社區,除了圍封個別區域之外,另實施整個城市的強檢,但不會封城和禁足;A級是病毒出現更大範圍擴散,傳播鏈未能摸清,就會實施封城、禁足和全城強檢。

香港如今已經進入了超A級的狀況,然而特區政府反應滯後,決不禁足,現在加強限聚只將限制堂食人數減至兩人等,並無實行禁足,完美演譯甚麼叫「杯水車薪」,抗疫措施永遠落後病毒散播的速度。

據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的數字顯示,目前香港市面上的人流仍有正常的五成,實在太多,要大幅減到一成以下,才有機會遏止病毒的散播。

香港計劃進行全民檢測而不禁足,完全應對不了疫情。以目前的惡劣狀況,不單要禁足,還要「先禁足、後進行全民檢測」。香港應先實行禁足七天,才做全民強檢。因為Omicron三天傳一代,只要全城禁足七天,切斷兩個傳播周期,令新增確診數字大幅降下來之後,到每日只有一千、二千宗時,才進行全民檢測,每日新增確診數字下降到幾千個,十萬以下的方艙病牀數量,還有機會應付需求。

不先禁足,就進行全民強檢,絕對會事倍功半,情況在家中出現一隻四處走動的碩鼠,打極都打不死,麻煩揮之不去。

講起家有碩鼠,我有真人真事,絕無杜撰。我小時候非常害怕老鼠,家中養着一隻老貓,某天,老貓在家中追着一隻碩鼠,把碩鼠咬得遍體鱗傷,喉嚨都咬破,但由於老貓年紀老邁,力量不夠,咬不死碩鼠,受傷的碩鼠在家中亂竄,搞到一地都是血。不怕老鼠的媽媽剛好不在家,我獨對這個殘局,只能瑟縮在沙發上。老貓和碩鼠對峙時還咪咪叫,好像對我吹噓牠捕鼠的功績。

我掙扎了十幾分鐘,終於硬着頭皮,到廚房拿出火鉗,一把將老貓抱開,對牠說:「你老了,先唞唞,還是讓我來吧!」接着用火鉗向躲在梯級下的碩鼠一輪亂搗,終於把老鼠插死了。這個核突而慘痛的經歷,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個印記。

後來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我聽鄧小平說:「不理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即時想起我殺鼠的壯舉,覺得他講得太有道理了。貓咪叫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只要能夠把老鼠殺死就好了。

 

3. 人生馬拉松|清零了! - 屈穎妍  2022-02-24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224/972458/%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6%B8%85%E9%9B%B6%E4%BA%86-%E5%B1%88%E7%A9%8E%E5%A6%8D

一直在想,到底是誰的腦袋出了問題?

這些年,好多事,都超乎大家的常識與常理,譬如今次,全民強檢。

全民強檢目的是甚麼?當然是要找出社會上隱藏的新冠患者及沒病微的帶菌者,七百幾萬人如何強檢?當然是檢完一批又一批。

舉個例,如果你是幼稚園老師,要幫全校所有學生消毒雙手,你會:

一,請每班姓名拼音AJ的先出來消毒,完成的可自由活動,然後是KR,接着是SZ

二,逐班出來消毒,完了回班房待着,等各班消毒完畢,就可以一起吃茶點。

這是幼稚園級的問題,答案不用推敲細想,一定是方法二。

然而,特首那天宣佈三月將會全民強檢,但用的竟是莫名其妙的身份證排序檢測法,即是上述幼稚園例的第一種方法。

又舉例,一家人,三代同堂加外傭,身份證號碼就分別有ABCWY,即是說,一家人要分幾次檢。即使一家人可以一起檢,那鄰居呢?樓上樓下呢?這家人檢了,那家下星期才檢,我想不透,這麼多分類法,為甚麼政府偏偏揀一個最蠢的?

抹地,你都會抹完一間房再抹另一間房;清潔,一定是一區區做,讓七百萬人行來行去,我想像不到,這種清潔,要做到幾時才乾淨?


今天香港的新冠個案不是十數個,而是萬位了,這種狀態的全民強檢,如果不是一區區做,如果不配合封城禁足,根本沒可能成功。特首說:「現在是打仗」,那為甚麼敵人已闖入民居,你們還慢條斯理洋洋灑灑講了半個鐘自己曾經有幾威,再講半個鐘我們下個月會來救你?

高官們請你們行出街看看,六點後的香港,基本上與封城沒分別。仍有人說,香港不是武漢,不能按下停頓鍵。如果,今天地震呢?海嘯呢?都不能停?就當打幾日十號風球吧,不封城的強檢,永不可能清零,不過市民的荷包就統統清零了。Ends.

 

Regards,

 

George Luk

 

 

 

---------- Forwarded message ---------
寄件者: <ceo@ceo.gov.hk>
Date: 2022
225日週五 下午12:31
Subject: Re: 
給特區的信(467)-給拖住後腿,怎能有效抗疫
To: George Luk 


Luk先生:

2
21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悉,我獲授權回覆。我們已把你的意見轉交食物及衞生局參閱。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林朗儀 代行)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對社會及政府提出意見或建議的電郵,請前往連結:(i)   http://jet2468.blogspot.hk/   (ii)(及歷任政府官員的回覆:

https://jet2468.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html)>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香港、大陸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摘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或其出版機構。聲明:轉載有關文章或視頻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人聯繫,本人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