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7年10月18日 下午10:42
主旨: 給特區的信(251)-媒體中毒遠比食物中毒普遍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s. Lam Cheng Yuet Ngor" <ceo@ceo.gov.hk>
副本: "Mr. Frank Chan" <sthoffice@th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Mr. LAW Chi Kong" <scsoffice@csb.gov.hk>, "Mr. WONG Wai Lun" <sdev@devb.gov.hk>, doe <doe@had.gov.hk>, George Luk
李偉先生/林鄭月娥女士:
1. 以下是來自專欄作家林沛理一篇頗有水準的文章,值得大家花點時間 看看:- 筆陣:媒體中毒遠比食物中毒普遍,連結 https://www.e123.hk/ElderlyPro /details/474109/7 [(明報) 2016年05月06日]
2. 美國右翼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剛發表的報告一如所料,再次響起全球新聞自由岌岌可 危的警報。報告聲稱,政府的干預、軍方的打壓和犯罪分子的恐嚇, 令全球的新聞自由跌至12年來最低。 報告指中國對言論和新聞自由的限制變本加厲,採訪的禁區由政治擴 大到財經領域和污染等敏感題材。它特別提到,大陸記者和香港書商 被拘留和監禁,更被迫在電視上招供和認罪,成為北京箝制新聞自由 的新模式。
3. 自由之家不懂從軟角度看新聞自由:
報告還義正辭嚴地表示,新聞自由遭重創,不止發生在實施高壓統治 和執行嚴厲法律的國家,也包括為打擊恐怖主義而對新聞自由諸多限 制的歐洲多個國家。眾所周知,全球反恐最力的國家是美國,對國民 監視最無孔不入的國家也是美國。自由之家對此絕口不提。這種「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立場令人無法信服。
4. 不過,自由之家最大的盲點不是採取雙重標準,也不是用單一的美國 標準來量度一切,而是只懂得從「硬」而不懂得從「軟」 的角度來看新聞自由在今日社會受到的威脅。一如權力有所謂「 軟權力」和「硬權力」之分,妨礙新聞自由的可以是凜冽的北風, 也可以是溫柔的太陽。政府的干預、 軍方的打壓和犯罪分子的恐嚇當然是新聞自由的敵人,但在這個幾乎 由市場和資本決定一切的社會,市場的規律和資本家的意志何嘗不會 導致新聞專業墮落?
5. 今日的媒體已經變成「愈來愈大的集團一個愈來愈小的部分」,它們 所追求的,往往是獨家新聞多於真相。在這個市場至上的時代,新聞 的生產與包裝早已非常商業化,而新聞與娛樂,quality press與tabloid的界線亦益發模糊。在競爭愈來愈趨割 喉式的資訊市場,記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報道真相,而是取悅讀者和 受眾。於是,大報與小報愈來愈似大小不良兩兄弟,專業「扒糞」 的記者與天生八卦的讀者一起沉淪,像「正在交媾的鷹, 彼此用爪緊扣着對方,一齊從空中往下掉」。
6. 傳媒的報道有害健康,甚至可以致命,這憂慮可說是「古已有之,於 今尤烈」。比方說,上世紀60年代拒絕西方主流生活方式的嬉皮士 運動(hippie movement)最盛行之際,主流媒體對留長髮、衣著鮮艷和吸 毒的嬉皮士的報道時有中傷和醜化。結果,中了媒體毒的嬉皮士和反 正統文化(counterculture)長期被社會誤解、 歧視和邊緣化。這一點,到今日也沒有改變。
7. 今天社會資訊爆炸,充斥着誤報謠傳(misinformatio n)和故意發放、有政治動機的虛假消息(disinformat ion),媒體中毒(media poisoning)是一個遠比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更普遍和更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鮮有人提及 ,因為作賊心虛的媒體不會自揭瘡疤,評論人、學者、政客和政府亦 不敢因得罪媒體而被指與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為敵。
8. 去年9月遭逼宮下台的澳洲前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是個例外,他最後一次以國家領導人的身分發言,講 的不是國家大事而是傳媒工作者的專業操守。他提醒媒體的管理層和 採訪新聞的前線記者不要報道未經證實、動機可疑並來自不願透露姓 名人士的說法和指控;更不要「與居心叵測的人狼狽為奸」,或者「 被人利用借刀殺人」。
9. 誰來評定專業資格?:
阿博特曾經當過記者,在任時飽受澳洲傳媒揶揄和攻擊,他這番話肯 定是痛定思痛的經驗之談。的確,在有關新聞自由的討論中, 我們強調的往往是市民的知情權(the right to be informed),而忽略了他們不被(故意或非故意)誤導的權 利(the right not to be misinformed or disinformed)。新聞自由既然那麼重要,新聞從業員的 專業資格應該由誰來評定?他們的專業操守由誰來監察?他們專業失 職造成對社會的傷害又如何計算?很多國家都有消費者委員會一類組 織保障消費者權益,為何對大眾傳媒受眾的權益不屑一顧?
10. 這些不是純理論或學究式問題。當市民習以為常、日復一日地被誤導 ,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今日的香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Regards,
3. 自由之家不懂從軟角度看新聞自由:
報告還義正辭嚴地表示,新聞自由遭重創,不止發生在實施高壓統治
4. 不過,自由之家最大的盲點不是採取雙重標準,也不是用單一的美國
5. 今日的媒體已經變成「愈來愈大的集團一個愈來愈小的部分」,它們
6. 傳媒的報道有害健康,甚至可以致命,這憂慮可說是「古已有之,於
7. 今天社會資訊爆炸,充斥着誤報謠傳(misinformatio
8. 去年9月遭逼宮下台的澳洲前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是個例外,他最後一次以國家領導人的身分發言,講
9. 誰來評定專業資格?:
阿博特曾經當過記者,在任時飽受澳洲傳媒揶揄和攻擊,他這番話肯
10. 這些不是純理論或學究式問題。當市民習以為常、日復一日地被誤導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7年9月25日 下午7:27
主旨: 9月15, 19, 21日的電郵
收件者: George Luk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9月15, 19, 21日的電郵收悉,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麥佩儀 代行)
(麥佩儀 代行)
(回覆中給特區的信(120)-請救救香港的年輕學生!,給特區 的信(247)-人為的資源短缺!?至:給特區的信(250)- 對獨立的另一些看法 ,由於篇幅太長,故省略)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 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 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謹此致歉。 >
<特此鳴謝被引用或節錄過文章內容的作者。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 者及/或其出版機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