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星期二

港人的鬱結:- 香港的長遠規劃(3)(Updated on 20210420)



Sent: Monday, June 20, 2011 11:23 PM
To: Mr. Zhang-yutai; Mr. Donald Tsang
Subject: Fwd: 
香港的長遠規劃(3
Dear Messrs Zhang/Tsang,
土地從來都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空間亦是絶對重要的。香港一直在各方面都非常進步,但在最適宜人居方面,只能排在中下游,與前廿名相比,真是相去甚遠。缺乏土地來發展,應該是主因。

最多港人移民的地方,如多倫多、溫哥華、三藩市灣區、悉尼、墨爾本等,都是面積大香港八至廿多倍的,人口並不比香港多,却都是全球最宜居城市。
香港為何不能擠身其中,相信與我們的空間太少,地域太狹隘狹小,而人太擠迫有莫大關係;還有就是本地的屋價(不是分層樓價),是說港島南、半山、沙田、大埔或粉嶺上水等獨立屋,直是超天價,非要幾千萬至10億、8億不可。請參考下面兩條 連結:
June 15, 2011, 5:00 a.m. EDT
The 10 most expensive U.S. cities to buy a home

California locales lead the way when it comes to high-price housing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the-10-most-affordable-us-home-markets-2011-06-15?link=MW_story_popular   (看文中圖片) 

June 15, 2011, 5:01 a.m. EDT

The 10 most affordable U.S. home markets

Weak local economies take toll on home prices in these cities

由最平的6萬多(平均價)至最高的2.5百萬美元一間,簡直就是天方夜談。應該說是太多香港人喜歡700多萬人擠在一個像小城一般的所謂市區(不到300平方公里),而市場學上的供求失衡,就為商人制造機會。

粤港政府為何十多年來都不好好為港人創造空間,讓香港跟深圳、東莞、惠州、澳門、珠海、及中山融合成一個近2萬平方公里的大面積區域,加上良好、便捷的過境交通,為港人增加空間,打造好的環境。請看看北京以往的構思(附件)及一直的努力,相信特區應好好思量一下。政府要好好加大力度,不能再墨守成規,讓其他人幇手打理香港,以騰出人力跟廣東做好融合。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2011/6/18
Subject: 香港的長遠規劃(2)
To: "Mr. Zhang-yutai" , "Mr. Donald Tsang" 
Dear Messrs. Zhang/Tsang,

香港人一直都有個很大的鬱結,在外國我們的親朋戚友,一般都是居住大屋,環境一流。相比其他發達地區,香港人可支配的入息(
disposable income)比同GDP per capita 的地方大很多,因稅收低及購買力極高。卻要困在1,100平方公里的地方,幾百萬人居於其中不到 300平方公里的市區或衛星城市中,空間太少了。

在外地,自駕遊可以穿州過省,非常暢快。在港就天天都只是走不出工作、購物、家中這壓迫感非常大的地方,連道路及休憩都是那麼困迫。我們應好好籌劃一下,如何令港人吐去心中的不快,如何可以擴大我們的工作、生活空間。

Best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1620日下午5:49
主旨: Re: 香港的長遠規劃(2)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610日和18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內容備悉。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姚一風 代行)


附件 : -
首頁  /  2006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  /  珠三角
“十一五”時期“深港一體化”與港澳珠三角“共同市場”

中國網 | 時間: 2006-03-2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一、港澳珠三角“共同市場”的戰略作用

有專家指出,在當代國際戰略格局中,北美、歐洲、東亞戰略3大角的框架和均衡態勢已露端倪……在美、歐、亞戰略3大角關係中,東亞這一力量還不明確,還不穩定,還不強有力,這是顯而易見的……這將必然影響到21世紀世界多極化格局的主體和基礎的構造和穩固。

正是基於這樣的格局和考慮,200211月,中國與東盟10國的領導人達成協議,雙方將在2010年建成自由貿易區。

這是因為從19952002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以年均19.1%的幅度快速增長。2002年中國與東南亞貿易額比上年增長了32%,其中,中國向東南亞出口值增長28%,中國從東南亞進口值增長34%,並且東盟已經連續10年成為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其雙邊貿易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東盟10國是中國未來對外經濟貿易合作與發展的亮點,也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外部力量。


200310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中國本著“睦鄰、安鄰、富鄰”的既定方針,雙方簽署《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結為戰略夥伴。

隨著2010年東盟和中國聯合自由貿易區的逐步形成,一個擁有近20億人口、2萬億美元GDP總值的世界人口最多的市場和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將出現在世界東方。根據麥肯錫的一項研究,一旦東盟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整個區域的GDP將增加10%,商業運作成本將減少20%,這意味著東盟整體GDP將會每年增加500億美元。


由於中國必須通過構建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努力,來贏得未來和平與發展的建設環境,建設港澳與珠三角“共同市場”將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構建的基礎和前提,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框架能夠早日形成。

200411日 起,開始落實為期3年的“早期收穫”計畫,中國將對一系列農產品和製成品提早減稅作出讓步,此外,中國和東盟已選定11個經濟領域率先加速進行市場整合,統一各國條例、程式和檢查標準。包括橡膠產品、木業產品、汽車業、紡織產品、農業產品、電子商務、漁業、保健產品、航空業、電子產品以及旅遊業等。中方還建議從2004年起每年在廣西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努力在2005年實現年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的目標。

     與此同時,“10+ 3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未來構想已經提上議事日程。200310月中日韓3國領導人簽署《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3國倡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標誌著3國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把東亞這一力量做得更明確、更穩定、更強有力,從而為中國參與世界多級化格局的建立和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作出貢獻。港澳與珠三角“共同市場”未來的戰略作用正在於此。

二、港澳珠三角“共同市場”的戰略前景
對於港澳珠三角“共同市場”的未來前景,我們似乎可以得到相對清晰一些的結論。

 1.龍頭城市已經確立
香港將作為未來港澳與珠三角“共同市場”的中心和龍頭城市,這是由香港這座國際化城市的經濟總量、對內帶動輻射和對外經濟交往對接的能量、作用和功能所決定的。

2.經濟特區先行先試
深圳從事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最佳途徑就是實現“共同市場”層次的“深港一體化”,而“深港一體化”恰恰成為港澳與珠三角“共同市場”建設的先行者和一部分,時代又再一次賦予了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在新的條件下先行、先試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3.樞紐城市基本形成
深港一體化將使香港對內地的輻射和帶動半徑成倍地增長,特別是對廣大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亦使深圳成為CEPA連接內地的樞紐城市、副中心、功能區和橋頭堡。深圳無論是作為經濟特區、區域性中心城市,還是作為計畫單列市、副省級市或是其他級別的城市,這種城市功能和格局都不會改變。

4.珠三角內部重新整合
港澳和珠三角共同市場內部,廣州是廣東的省會和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佛都市圈的重化工業、文化教育與行政中心的重要地位依然;深港都市圈的金融、物流和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從事更高層次的合作已成氣候;珠澳都市圈則以創業環境和澳門與歐洲的傳統關係見長;三大都市圈功能的相錯和非同構將十分有利於港澳和珠三角共同市場的內部整合和優勢互補。

5.全國的經濟格局發生變化
港澳和珠三角共同市場的建立,將使大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總量大大超過長江三角洲而成為我國3大城市群之首,同時,也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中外向型水準程度最高、經濟總量最大的經濟增長極。

6.對內將拉動經濟強勁增長
由於港澳與珠三角共同市場的建立,更有力量帶動“9+ 2模式的泛珠三角,並使泛珠三角成為中國市場覆蓋面最大的內部市場。根據有關統計,廣東與周邊8省,人口達4.5億,占全國的34.76%2002GDP共達34474.2億元,占全國的33.67%,再加上港澳的1萬多億,GDP可以達到5萬億元。對內,共同市場有利於拉動經濟的快速增長,並成為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7.對外將與國際市場進一步銜接
港澳與珠三角共同市場的建立,既有龍頭城市香港的帶動,又有深圳作為連接內地的樞紐,還有雲南、廣西與東南亞接壤,更有福建、江西、四川等經濟地理、自然生態各有特色的地區作為腹地,使得不同區域經濟資源和要素得到重新的配置和整合,有利於共同市場內部各個方面的共贏。由於創造了新的區域經濟總量、市場覆蓋面、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加工製造基地的擴大,對外有利於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和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採購中心的對華投資,從而一舉改變南中國原有的經濟格局,並有利於中國加速接軌東南亞,從而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劉品安: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摘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006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