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給特區的信(220)-選擇(2)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6年8月23日 下午9:00
主旨: 給特區的信(220)-選擇(2)
收件者: "Mr. Li Wei" <drc@drc.gov.cn>, "Mr. C Y Leung" <ceo@ceo.gov.hk>
副本: "Mr. Anthony Cheung" <sthoffice@thb.gov.hk>, "Mr. CHAN Mo Po" <sdev@devb.gov.hk>, "Mr. CHEUNG Wan Ching" <scsoffice@csb.gov.hk>, "Mr. LAU Kong Wah" <sha@hab.gov.hk>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一般人在各類型投資,首要是「保本」,跟着便是「增長」。但很多人忽略了在金融海嘯之前及之後,京港官員所作的預備及應對,實際上幫大陸及港人,大幅減低「損失」而獲得相對於先進歐美國家大得多的「增長」。


3. 有危亦有機,楊汝萬教授在2010年11月發表的「全球危機後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挑戰與機遇」,連結:https://www.cuhk.edu.hk/shkdi/OP/OP26.pdf ,文中分析亞洲新興經濟體在事件發生之後的機遇。其摘要提到:「2008年,全球受到百年一遇的嚴重金融風暴所沖擊,但其後亞洲率先引領世界經濟復甦。該論文分三部分。首先,全球金融風暴在不同地區有截然不同的影響有所交待。其次,在危機後的世界經濟重構,亞洲的新機遇有所闡述。最後,在亞洲明顯於經濟重要性加强的情況下,區內的金融中心如何部署?文章對中國朝向經濟大國的發展方向的背景下,對區內金融中心角色的更吃重,作了一個樂觀的結語。

4. 金融危機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橫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多年來跨境併購及信貸衍生工具等複雜金融產品迅速增長的結果。到 2008年初,這些不受監管、在枱面下、並被過分催谷的產品已經膨脹至 5.5?萬億(美元下同),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還要高。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線是美國的次按問題,雷曼兄弟也於2008915日以倒閉告終。在隨後的六個月裏,全球資產價格、經濟活動和貿易都受到廣泛重挫,程度只有上世紀的大蕭條可以相提並論。

5. 其中一個最顯著的不同之處,是各國經常賬的嚴重差距。例如,美國近年一直錄得龐大的經常賬赤字,並不斷上升中。截至2007年底,美國的外債總值為2.2萬億美元,而這剛好與2009年世界第一大外滙儲備國──中國──的總值一樣。不管怎樣,先進和新興市場的股市在2009年第一季均下跌了40%或以上。受衝擊的不只是股市。到2009年第一季,美國工業生產按年下跌近13%,日本下跌38%,德國下跌20%,英國下跌13%。東歐及中歐、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很多地方也出現這種跌幅。

6. 只有增長最迅速的中國和印度幾乎毫髮未傷。工業生產和經濟增長大幅下跌有兩個原因:信貸突然緊縮,以及國際貿易出現令人訝異的崩潰。從北美到歐洲以至亞洲,出口和進口下跌了15%50%。最後,全球貿 易在2009年收縮9%,從1945年至今(2010),這種情況只出現過兩次。金融和經濟危機的震央是美國和西歐,亞洲國家的負面影響相對的少,因為在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後,區內推行了金融改革和收緊了監管。諷刺的是,世上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7. 由於這次是全球受災,而且受損相當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和國際社會馬上聯手合作,並同時各自採取行動,以防危機變成嚴重衰退,甚至蕭條。

8. 從前〝排外〞的八國集團(G8)擴充成為二十國集團(G20),曾兩次開會討論危機,分別是20094月在倫敦及20099月在匹茲堡。新興國家的聲音開始變得響亮,亞洲六個國家(中國、印度、印尼、日本、韓國和沙地阿拉伯)都有派代表出席。各國政府和央行都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干預,個別國家在聯合國的贊同下訂出了刺激經濟方案。聯合國建議推出相當於GDP 2%3%的刺激方案,但多個國家的方案都達到 GDP 10%或更高,尤其是美國、日本和中國。其他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9%)、新加坡(8%)、越南(8.3%)和南韓(6.2%都推出了龐大的方案,雖然印度(1.8%)、 菲律賓(3.1%)和泰國(3.4%)的方案規模就小得多。

9. 中國的刺激方案一下子達到5800億美元(4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 GDP13.8% (EY, 2009)。透過推出這麼龐大的刺激方案,政府得以實施接近零水平的利率來振興信貸、拯救銀行、推出財政刺激方案,甚至拯救個別金融機構。個別國家的刺激方案是針對各自最需要幫助的行業,例如台灣的按揭資助和新基建項目,以及日本減輕企業在能源及食物價格上的負擔。從200712月開始,美國在不到兩年時間裏流失了670萬個職位,上述挑戰的嚴峻程度不難想像。強大而具針對性的刺激方案相繼推出,結果2009年成為不平均而緩慢復蘇的一年。

10. 亞洲是帶領世界走出衰退的地區。中國、印度和印尼在不景氣時期仍然表現強勁,主要是因為內需龐大而活躍。事實上,中國主要針對農村地區的刺激方案,成功令其汽車銷售在2009年首次超越美國。方案也旨在刺激消費開支,因此家電等其他耐用品的銷售也大幅上升。結果,中國2009年的增長超越了8%的目標(8.7%)。

11. 由於各國在克服金融危機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退市方案也因而有所不同。每個國家顯然都需要自行訂出退市策略和選擇退市時機,太操之過急將會弊多於利。在2009106日,澳洲把利率調高3.25厘,成為首個加息的G20成員,標誌着澳洲準備走向更正常的貨幣政策。一個在刺激性措施下增長的國家是正經歷不尋常的時期和政策,需要小心研究何時才是撤走刺激性措施的時機,太快或太慢都會有風險。而且各國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考量,要考慮到有關決定可能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影響。退市計劃需要在安全和動力兩者之間取得正確的平衡。

12. 面對後危機的全球經濟重新平衡,一些專家樂觀地預測,新興國家會愈來愈強大。其中一人預期,到2027年,金磚四國的總GDP超越七國工業集團(G7),比之前預期的早了十年。同樣地,如果專家學者的預測準確,中國將於二十年後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強國,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印度和日本。如果未來真的如預期般發展,二十一世紀將成為亞洲世紀。

13. 在重建危機後的全球經濟秩序之際,須認識到最近的全球化浪潮的推動力──開放市場、環球供應鏈、全球化合成一體的企業,以及私人擁有權──都已受損害,而保護主義已露出醜惡的面孔。次按相關的衍生工具及雷曼兄弟的倒閉事件,向全球金融體系爆發巨大的影響力,縱然主要影響歐美。這次危機的正面副作用,就是強調二十國集團G20)取代八國集團(G8)的角色,帶領全球經濟及金融發展

14. 但各國的焦點已轉至更廣泛的議題,包括貿易、金融整合及宏觀經濟政策。在全球經濟復蘇的時候,外界預期由中國及印度帶領的亞洲國家,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與此同時,中國及日本的合作對危機後的亞洲經濟秩序起關鍵作用,因為雙方均是強大的領導國,具備極不同的政治背景及領導風格。中國持續冒起或可理解為未來的經濟權力將轉移至中國的一個預期。估計在 2040 年,中國將佔東亞國家 60% GDP,而日本則佔23.5%,後者將相對地繼續經濟滑坡。中國雄據亞洲及世界經濟的形勢將隨時間加強。

15. 文末提出對亞太區金融中心的結論是,多個城市已準備好成為全球金融中心,追求在本時區中代表亞洲,並與代表歐洲的倫敦及代表北美的紐約區分出來,好讓金融交易可在三大地區全日二十四小時不停地進行。由目前的比較分析及數據可知,依次香港、新加坡、東京及上海有可能發展為亞洲真正的環球金融中心。無論哪個城市最終確立這個地位,都有助於提升亞洲金融中介服務的素質、促進亞洲金融整合,以及擴大亞洲的金融交易、買賣及業務。過去的發展經驗反映出,全球金融中心會同時隨着環球經濟權力的轉移而改變。

16. 附件是指出危機後中國的驚人增長勢頭,及香港作為此區域的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可能性?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ceo.gov.hk>
日期: 2016728日 下午3:14
主旨: Re: 給特區的信(218)-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2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7
21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我獲授權認收,謝謝你的意見。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
麥佩儀 代行)  



附件:

https://www.cuhk.edu.hk/shkdi/OP/OP26.pdf  (中的第十七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nancial_crisis_of_2007%E2%80%9308  (文中最下面的插圖)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s://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閣下如不願意再接收由本人發出的郵件,請回電郵並在主旨寫上“移除”或“remove”。由此引致之不便,本人深表抱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