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給特區的信(6)- 跳出框框



有朋友又將話題從「太空邊緣」拉回現實,大家覺得2011年9月17號開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進行兩年多直至今天,似乎對紐約及其金融,以及工商業運作,幾乎完全無影響,反而遊客多了一個景點。政府及親建制人士,是否過份擔心,以至反過來為「佔中」行動宣傳呢?

主旨: 給特區的信(6)- 跳出框框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人們的想像力却可以非常「天馬行空」。數天前跟幾個朋友吃飯時,談論到當年「天安門事件」時,大家都激烈發言;各種假設、情景(scenario)都有談及。其中一個情景是:當年若果廣場的學生及工人,一段時間後最終感動了北京的政府官員及進駐京城的軍人,他們的訴求獲得和平理性的對待,那將是大團圓結局,和氣收場。

2. 但其中兩位却有這不同意見:從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來看,全國各地的英雄豪傑及知識份子,未必會臣服當年的天安門事件後漸歸平靜的北京中央,或在廣場上集會的群眾、學生、工人;各大軍區的軍人亦未必會馴服於京城中的軍人。中國人是很奇怪的民族,往往都有一種怪想法:“你們是誰?你們憑甚麼?你怎麼可能代表我?為何我要跟從你那一套?我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情况在香港這個小小的特區,各種主張及訴求千帆並舉,十多個所謂黨派,各有各的盤算,小小事便可引至社會撕裂,更何况是中國大陸。

3. 群雄爭霸之下,大陸極有可能兩、三個省各自成立獨立政體,跟着的幾年,互相討伐,然後有能者併合為幾個較大的區域組合,成為「七國咁亂」的十個、八個小政權。隣近香港的廣東及隣近區域,「實力」在九零年代跟香港已經相去甚遠,哪有能力跟先進的大國「英國」繼續相討香港的回歸問題;所以90年後,香港基本上無97回歸的憂慮,更沒有因害怕回歸而移民的問題。

4. 行政首長一定是由英國委任的港督,司局級官員及行政會議成員將會是英國人佔大多數。由於沒有回歸,「高級公務員本地化」亦無需太急於推行,甚至一拖再拖以至無疾而終。因為天安門事件平安度過,在殖民統治下的香港,沒有百多萬人乃至十萬八萬人的遊行,更沒有像03年的五十萬人的倒「港督」遊行。

5. 「普選港督」不會成為議題,因為跟本「無需討論」,亦不會引發甚麼「佔中」「不佔中」。既然很多市民認為英式民主及管治相對完美,那麼市民與政府、官員、及紀律部隊間的衝突會較少,社會怨氣少,生活自應較和諧美滿。

6. 由於大陸「七國咁亂」,廿多年來的發展,將難以出現像現時般超高速增長(能維持零增長或高一點點,已經算非常不錯)。因此不會有「強國」或「強國人」的出現,更遑論來港搶樓、搶私院病床、搶奶粉及搶日用品。亦不可能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自由行旅客,佔用了香港各種公共資源。

7. 每天來港團聚的150人移民及雙飛等問題將不會出現,公務員、紀律部隊及官員要面對來自「中港的矛盾」,少到絶對不是問題。撇除少了大部份來自今時今日大陸的經濟機遇外,港人可能生活得比現時快樂得多。

8. 有朋友又將話題從「太空邊緣」拉回現實,大家覺得2011年9月17號開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進行兩年多直至今天,似乎對紐約及其金融,以及工商業運作,幾乎完全無影響,反而遊客多了一個景點。政府及親建制人士,是否過份擔心,以至反過來為「佔中」行動宣傳呢?

Regards,

George Luk


<如有興趣觀看之前的電郵,請前往連結: http://jet2468.blogspot.hk/ 。網誌內容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對大陸、香港及週邊地區人士及政府多點理解/體諒,並以一般普羅大眾的觀點,加以進言。>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香港的願景(88)- 土地制約









香港的居住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6,100人,而在油尖旺、觀塘某些密集地區,超過六至十萬人一平方公里。有些區域比起「孟加拉的達卡」或「印度的孟買」還要擠迫,這是為什麼本港要被迫向高空發展。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9月7日下午8:12
主旨: 香港的願景(88)- 土地制約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根據規劃署2012年土地用途,香港已建市區(urbanized area)總面積約為270-275平方公里,數據及分析如下: 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info_serv/statistic/landu.html ,跟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 ( 2013 report ) http://www.demographia.com/db-worldua.pdf  P17的數字差不多。


2. 由此計算出來的居住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6,100人,而在油尖旺、觀塘某些密集地區,超過六至十萬人一平方公里。有些區域比起孟加拉的達卡或印度的孟買還要擠迫,這是為什麼本港要被迫向高空發展。

3. 行車路、行人路、市區內空曠及休憩地方應是全球大城市中最狹窄最細小的;空間過份狹小,生活其間的人,會較易產生磨擦、衝突。而香港連水域總面積達2,755平方公里,為何不向其餘地方打主意?似乎部份市民的理念過於曲高和寡,跟現實太脫節了。

4. 誠然由於已建市區及城市商業中心緊湊,集體運輸及日常工商業運作,速度及效率差不多是全球首屈一指,但市民無論上學、工作、居住、購物以至娛樂,都被迫要在極度擠迫的環境下進行,似乎過份虧待港人了。

5. 下表為部份大城市2013年人密度比較(各城市管轄區內已建市區面積計算) :


城市 人口 已建面積(平方公里) 密度 香港比較各地密度高出()
香港 7,162,000 275 26100 1.00
新加坡 5,287,000 518 10,200 2.56
倫敦 9,576,000 1623 5900 4.42
東京 37,239,000 8547 4400 5.93
巴黎 10,869,000 2845 3800 6.87
紐約 20,673,000 11642 1800 14.50
洛杉磯 15,067,000 6299 2400 10.88
三藩市-聖荷西 6,020,000 2797 2200 11.86
廣州-佛山 17,681,000 3173 5600 4.66
北京 18,241,000 3497 5200 5.02
上海 21,766,000 3497 6200 4.21
深圳 12,506,000 1748 7200 3.63
多倫多 6,184,000 2287 2700 9.67
温哥華 2,165,000 1150 1900 13.74
雪梨 4,600,000 2037 2300 11.35
墨爾本 4,246,000 2543 1700 15.35
莫斯科 15,788,000 4403 3600 7.25

6.
從上表得出一個簡單結論,香港跟中外大城市的平均居住、生活密度比較,(不是都會管轄範圍而是範圍內已建設區域面積計,否則三藩市-聖荷西San Francisco Bay Area18,088而非2729平方公里,紐約是30,670而非11642平方公里),由比新加坡大兩倍半以至比墨爾本大十五倍以上,而且以山地為主,請看以下圖片: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6/HongKong_boundary_from_space.png 


7. 從上述圖及表來看,整個香港各式各樣發展受到土地的制約,應該是不言而喻。巧婦難為無米煮,無麵粉何來麵包呢?還有一點是,港人除了不像外地一般城市居民,有機會住獨立屋,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只得外國或內地人的四、五份一或更少。

8. 以下一些圖片,可以看到部份城市的遼闊空間,相對港人在居住及生活空間上的侷促:

支加歌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7/Chicagoland_air.jpg
墨爾本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a/Melbourne2.jpg
多倫多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Derry_and_Thompson.JPG/1024px-Derry_and_Thompson.JPG
加州聖荷西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3/San_Jose_California_aerial_view_south.jpg/1024px-San_Jose_California_aerial_view_south.jpg

9. 若有人提議將部份林地、灌叢、草地、農地用作城市及住宅建設之用,以舒緩城市的擠迫感,一定會被人大駡為破壞環境生態者。土地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小部份市民却以各種不同的理由,阻礙大部份市民的生活必需品:空間。


Regards,

George Luk
landu_2012.jpglandu_2012.jpg
771K
   檢視   分享   下載  

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香港的願景(87)-家(2)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George Luk
日期: 2013年9月4日下午7:26
主旨: 香港的願景(87)-家(2)
收件者: "Mr. Li Wei" , "Mr. C Y Leung"

李偉先生/梁振英先生:

1.
過去百多年,基於各種不同原因,很多華人從中國或香港移居外地,旅居外地的華人華僑,少說也有幾千萬,絶大部份尋根的人,第一步都是以香港為踏腳石甚或是目的地,所以香港除了是七百萬港人的「家」,亦是數千萬海外華人華僑的「家」。


2.
相對於散居全球近千萬的猶太人來說,以色列或其「國際承認」的首都特拉維夫,就是他們尋根的目的地。來自全球各地的猶太人,除了血緣及宗教相近外,言語、教育、財富、社會階級、原居地及各種背景不盡相同,還有部份在以色列居住了幾千年的阿拉伯人(種族及教派亦未必相同),他們的矛盾、衝突、仇恨之大,絶非香港所能比較。但今天的特拉維夫,一片和諧、繁榮,大家都為快樂地「活在當下」而努力,盡力擺脫過去種族、宗教、社會不公平等等仇恨、怨氣,為城市努力建設,使自己及家人、朋友好好共享繁榮。 請看看以下43分鐘短片:

TEL AVIV - 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 (Discovery Channel) :- As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world-famous photographer Heidi Hollinger, we set off to discover vibrant port cities and capture their true essence and soul. Settled centuries ago when boat travel was the onl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se ports have developed into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metropolises, rich in their unique history. Native and new residents alike share with us the love and charm each city has to off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PaRVplp5Bg



3. 香港的族群及社會階級間的矛盾肯定没有以色列/特拉維夫多,但市民的相互間的衝突,甚至互相傾軋,好像比他們更甚,真有點令人意外!?因為香港畢竟没有發生多次類似的中東戰爭,亦不像以色列般被阿拉伯國家團團圍住,無人知道下一場戰爭何時出現。


4. 以下是一個十二年經濟發展的觀察:





經濟體
2000


GDP


億美元
2012

                 

               GDP


億美元
2012比對2000
購買力平價計增長


滙價計香港比較佔%購買力平價計香港比較佔%滙價計香港比較佔%購買力平價計香港比較佔%
香港1691100176110026331003694100210
廣東

1298130.2326454904029.11363227.1418
中國大陸1198514.1301555.8822703.2123,
826
3.0411
日本466703.6321505.5596394.4461698.0145



5. 經濟增長絶非代表一切,但民生及經濟是一般普羅大衆最重視的事。

Regards,

George Luk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CEO
日期: 2013年9月2日下午3:16
主旨: Re: 香港的願景(85)- 城市體系(4)
收件者: George Luk
George Luk 先生:



8月21-27日致行政長官的電郵收到,我獲授權認收。

行政長官私人秘書
(姚一風 代行)